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罗杨:用文学和匠心让笔墨生花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8/6/8 作者:郝溢男 西 沐


笔歌墨舞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郝溢男

人物档案

罗杨 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罗杨的父亲罗哲文是著名的中国古建筑学家,当时建筑图纸需要手工画图、文字作说明,字写得工整,图纸才方便大家查看使用,所以父亲在罗杨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规范、工整书写。

幼时,罗杨还时常随父亲拜访郑振铎、郭沫若、梁思成等文化名人,从小就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后来跟着父亲写宣传字,上小学时在大字课上描红模字本,工作之后用毛笔帮工厂写标语,被单位送到中央美院学习美术字、画国画,这促使罗杨一直持续练字。罗杨后来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后,曾到文物出版社从事摄影工作,对古籍的整理让他有机会见到马王堆帛书等,使他对书法及其演变有了更近距离的学习。

早年的耳濡目染加上多年的不断练习,罗杨将写字这一爱好变成日常的一种习惯。有一天,启功见到罗杨写的字后,觉得很不错,就建议他练习书法,从此罗杨真正走上了书法的道路。后来进入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使得罗杨跟书法有了更多的接触。书法对于罗杨来说,是陶冶性情、砥砺品格、增强修养、促进学习、涵养人生以及丰富生活。

在反复练习中提升书法水平。罗杨说:“书法是按着古人既定的方法用毛笔所书写的具有审美趣味的汉字,它不是写美术字,不能单纯追求书写的美观漂亮,而是要通过临摹古人的名帖,按照古人的书法写,就像唱京剧一样,有其独特的传承,并在千百次的重复练习中取得进步。”罗杨研习书法时,有一次启功告诉他,说横不是平的,让他把宣纸翻过来看看,罗杨一看,横确实不平,发现正面看着“平”其实是由于审美习惯造成的。接着启功让罗杨把写完的字挂在墙上,退后一定距离,开始找毛病,找出来再重新书写。就这样在一遍一遍地纠错改正中,罗杨的书法日渐长进。

在文学的熏陶中进行书法创作。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文学内涵、美术构图、音乐节奏和舞蹈旋律。对于书法而言,没有跌宕起伏、笔墨变化就无法成为好的作品。罗杨经常研习唐诗宋词,在千百次的重复书写之中,注重自己书写的力量和运笔,将字与文学融为一体,让其“活”起来。罗杨说,“书法与戏剧小说不一样,深入生活就有源源不断的故事。书法创作并不能直接取材生活,它更多来源于文学的熏陶。”书法家一半是文人,一半是匠人。没有文学素养,创作灵感也无从谈起,没有长年积累,就没有匠人的巧手,纵看我国历史上文人书法大家,王羲之令人拍手称赞,其《兰亭序》千古流传,书法更是行云流水。

书法教育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由于政府的提倡,书法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掀起全民书法热潮,在这一阶段中,书法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罗杨认为,中小学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设书法课,面对书法学习热潮,学校应更加注重对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与严格把关,同时社会也应该矫正认知,开设书法课是为了普及书法,让孩子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书法家。青少年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了解、热爱书法,在接受高等知识教育后,一部分人以书法追求为目标,成为大家。而在高校,书法专业多归为美术专业,“书法专业应该多开设在文科综合类大学,因为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

“现在,书法市场已从过去标榜书法作者的身份、官位和地位,转变为追求书法艺术的品质。面对大部分人对书法的见解还略浅显,书法市场鱼龙混杂、技法百花齐放,内涵却苍白无力的情况,书法只注重技法,作品就难以流传,只注重审美,则比较急促。”因此,罗杨强调,当代书法家要以王羲之等书法名家为榜样,为社会、历史创造精品。

他 评

妙在诗意匠趣间

■西 沐(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法是东方文化的一大载体,是中国人诗意哲学的笔墨表达,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境界和心象空间。欣赏罗杨的书法总是给人一种秀丽端庄的美感,既有传统的笔墨技法又有时代的审美意味,一股文人气韵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强烈地洋溢着书写者的文化素质和涵养。正像黄庭坚观看苏东坡的字时说的:“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末能及耳。”

罗杨的书法表现出了深厚扎实的技法功力。他说,好的书法家必须一半是匠人一半是诗人,既要有匠人的巧手又要有诗人的妙悟。没有匠人的巧手,创作就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没有诗人的妙悟就没有创作的灵感,只有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书法家。

罗杨的书法走的是一条临帖之路,他说临字帖是习书的不二法门,别无捷径可寻,我看过他初学书法时所临的那些《史晨碑》《九成宫》等功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落笔准确,很是惊叹。罗杨说他现在仍然是有时间必临帖,临帖的时间与创作的时间各占一半,这种在古人碑帖中近乎沉迷的熏陶,使他的书法颇得古人的风骨和气韵,因此被书法圈里人称为是传统书风的代表者。然而,“技”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必须进入“道”的境界。纯熟的技法只是成熟书法的一半,再往高处走就要看作者的文化功力了。只有技法成熟了,胸襟中的学问也成熟了,成熟的技法与成熟的修养融成一片,书法作品既表现出高超的技法,又表现出高超的人格,才能达到书法的最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