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际出版前沿最新发展
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8月21日, 2018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开启。该峰会前身为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目前已成为全球书业人士思想交流碰撞的盛会。本次峰会由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200多位来自全球出版界、传媒界和新媒体、新技术领域的出版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提升出版质量是建设出版强国基础性工作”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我们建设出版强国,既要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成为出版大国的经验,也要跟上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出版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巨大的经济规模为专业出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供了良好环境,相对健全的出版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资源。此外,宏大的研发队伍是专业出版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科技文化和出版大而不强,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信息技术革命提供的机遇面前,需要用协同、融合的理念,用新技术推动出版的繁荣发展。
目前,中外众多出版单位正在持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在技术手段、运营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加大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
对于融合发展这一议题,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者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马贝探讨了学术出版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则阐释了如何坚持以数据化为中心,打造新时代融合发展集团。他指出,与技术服务商、互联网公司和研发创意相比,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优势在于将内容数据化。在大数据时代,出版大数据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营销数据、阅读行为数据,更是植根于内容本身的全部知识数据。换言之, “内容即数据”,这是关键,是中心,是“一的一切”,是“一切的一”。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出版业最大的资产,出版业要努力做大数据资源规模,做大数据资产规模,做大数据增值规模。2018年,中国出版集团制定了 “坚持一个统领,打造三型集团”的新时代发展战略,由此也确立了进行内容数据化,做数据提供商、服务商和创意商的融合发展战略, 通过四个方面发力,重点打造8个数字平台。中国出版集团近3年的数字营收年均增速40.6%,高于全国30%的增速,2017年数字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35%,占总营业收入的14%,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交流进一步加深,成果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出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国际形势下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分析;法国拉加代尔旅行零售集团波兰公司首席执行官安杰伊·卡茨佩尔斯基介绍了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推广中国主题图书的成功做法。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则分享了该集团在中外出版合作领域的成功经验。该集团从做优质的版权引进和输出产品,到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文化出版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合作,再到去海外创办实体或开展文化产品与装备进出口的产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加快,知识服务成为出版单位转型探索的热门话题。科大讯飞智慧出版事业部总监杨峰在发言中指出,出版社守着一个金矿,如果进行增值服务的设计,去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这样可以产生比原有出版物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内容开发商可以基于图书内容进行知识付费的提问,提供付费课程,提供未来更多延展内容的推送,可以基于这样的会员平台来提供服务。科大讯飞希望未来用人工智能助力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圣智学习集团亚洲公司总经理、副总裁李联和介绍了内容研发方面的新途径。他指出,让学生去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评估学生掌握了哪些东西,并且要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更好地教会学生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能力,要基于现实世界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可视化思考的能力,从圣智数据库里寻找可以用的材料。内容研发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优质的内容;其次,需要很好的内容开发人才;第三,要建立很好的伙伴关系。
美国亚马逊云服务(AWS)出版行业高级主管瑞秋·玛图斯分享了亚马逊的云服务如何来助力国际业务的增长。他认为,国际化、创新和技术的有效利用,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出版人交流的热点。相信这次集合了中外出版界、文化界和新技术领域专业人士的智力聚会,会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外出版业实现新的合作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