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洞悉家教热点与痛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8/9/14 作者:董 琦 江玉婷 李星零 张潮鑫


苏 菲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实习记者 董 琦 江玉婷 李星零 张潮鑫/整理

近期,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主办的2018年度家庭教育联合论坛在京召开,从家教理念、专家智库、资源服务等方面搭建整合型家教交流共享平台。

除发布2018年度家庭教育影响力图书TOP榜及2018年度家庭教育优秀出版人TOP榜外,此次论坛特别邀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陈光,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晨霞,北京水米田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潘跃勇,“第一训练营”创始人、知名主持人王芳,中科院儿童非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力”教育项目负责人黄臻,美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HTT认证讲师苏菲,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特约专家、“豆豆妈妈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雨露,小鹅通创始人CEO鲍春健,樊登小读者创始人肖宏文,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多媒体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李金蔓等嘉宾围绕“趋势解析”“教育实践”“家教新理念”“未来能力”“新平台新运作”“版权贸易”几大板块进行主题演讲。在此特将相关演讲内容予以专题呈现,以期为更多业者提供更多交流、碰撞的空间。

板块1 / 趋势解析

如何看家庭教育的“热发展”和“冷思考”

■陈 光(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社长)

开学前后,很多家长被学校请去参加家长会。国家要求,每学期学校需要有2次家长会,进行家长培训。全国有52万所家长学校,大量家庭在接受家庭教育。近几年,冬吴相对论、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中不少都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有关。这些知识付费产品的销量很喜人。这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一种热度,也传递出很多机会。

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三个注重”“三个正确”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制定家庭教育。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要求,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正如我们所见,家庭教育正处于一个“热”发展的时期,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冷”现象,需要去了解、重视。

当前的家庭教育仍在观念方面被边缘化。一是“大”与“小”的观念,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到底是大教育观念还是小教育观念;二是“公”与“私”的观念,许多人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人领域,国家作为公方是不应该干预的,这是认识上的障碍。家庭教育是教育问题高发的领域。当前的家庭教育理念鱼龙混杂,家庭教育的资源不甚专业,家长缺乏科学教子的意识和学习。抽样调查显示,在6~14 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出现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分歧时,只有11.84%的父母会请教教育专家获得专业指导。

社会转型、时代进步、教育变革的外部环境给家庭教育带来新课题和新挑战: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存在缺位,家庭教育的监督管理不够规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比较匮乏,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服务等支持系统有待健全。

家庭教育方兴未艾,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有力支持。全国80%以上的县都建立了家庭教育的学会、研究会等各种相关组织,每年有数千场的品牌活动在全国开展。再加之社会机构所推动的活动,共有数万场。很多公共服务体系在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政府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已经扩散到各个分支,城市社区里有妇儿活动室,活动室里都要求开展家庭教育。这些场所的培训,加上学校的老师、家长培训,其中包含着数以百万计的培训需求,也为服务者提供了机会。这些都在带动家庭教育的快速发展。

家教领域有几个出版人可以关注的方面:儿童和家庭的利益诉求多元化,不仅要看到儿童的培训市场,更要看到儿童的成长市场。从独一代到独二代到二胎,到特殊儿童教育,到儿童成长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到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都值得关注。家教领域还有很大的服务空间和大量需要推动的工作。

板块2 / 教育实践

如何在“环岛”模式下实现家校合作共赢

■王晨霞(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副局长)

学校、家庭、社区承担着孩子成长教育中不同的责任。三者不是孤岛,应该相互联系、紧密合作。从整体来看,桥西区的家庭教育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家长会”不等于“家长学校”,教育孩子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能力胜任的,必须要让家长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家长学校”有完整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服务家长,成就孩子”;办学目标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办学模式是“编大班、上大课、用教材、请讲师”;办学口号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我们在邢台市成立第一支“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主要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研究、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学校中的优秀老师,以及教子有方的家长。“讲师团”采取“订单式授课”和公益讲座的方式,提前征集家长想要学习的内容,由相应的讲师来定制课程。全年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公益讲座不少于100场。我们建立“2+2”的常态机制,即大规模的公益讲座加上班级授课制,线上指导和家校通平台相结合,零门槛、多元化、全覆盖地推进家庭教育。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建诸多特色课堂。“爸爸课堂”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妈妈课堂”让妈妈的爱更有智慧,“隔代课堂”让爷爷奶奶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家有儿子课堂”“家有女儿课堂”让家长科学地把握好孩子的成长规律,“百家讲坛”让教子有方的家长分享经验。

第二阶段,我们通过3方面加强家校合作。首先是家长义工进校园,主要完成“三个一”:“我当一天班主任”“我上一节公开课”“我当一天督导员”。第二方面是家校互动共携手。家长作为义工亲临孩子的活动现场,包括运动会、读书节等。第三方面是亲子活动重体验,通过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达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作用。

我们还有诸多品牌活动。“我与爸妈找童年”通过放风筝、玩沙包等小型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放下手机,进行亲子互动。“职场一日体验”依托家委会成员,让孩子在不同的职业场所体验生活,也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跟着教材去旅行”使孩子的学习场所、学习的空间被大大拓展。“我是故事妈妈”邀请善于讲故事的妈妈为班级里的孩子讲故事,增强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是家校社融合。“我是代理家长”针对留守儿童,不主张志愿者给孩子买食物、买文具,而主张给孩子情感上的关爱。“乡村儿童读书坊”在桥西区东马庄小学启动,为13个家庭配送图书及书橱。先让孩子把书读起来。下一步,我们想在读书坊开办家长的读书区,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此外,还有青少年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等。

在家校合作“环岛”模式当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加大协同力度,社区教育是我们正在拓展的部分。打通“家庭、学校、社会”原有边界,创设三方力量结合融合的教育环境。三方的携手必然会带来教育的协同效应,三者的共建、共生、共育必然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如何实现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潘跃勇(北京水米田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

自然教育,其实是一个大课题。我的人生观是热爱生命、享受生活。人活着一定要生动、有趣,一定要活出人的味道,要享受生活,要无限热爱生活,该哭则哭,该笑则笑,该闹则闹。所以,我们期待培养的孩子“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谈自然教育,我们不能不想到玛利亚·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对自然教育有新的认识,她提出非常重要的3句话:生命的纪律是秩序,智力的纪律是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蒙特梭利的教育贯穿在水米田集团近十年的教学课程中。

水米田发扬农耕文化,让孩子去浇水、开垦、施肥,甚至嫁接、锄草等等,并且形成一系列课程。我们还进行森林拓展文化,投资上百万做了“丛林穿越”,陶艺、泥塑等手工艺课程都在森林里开展。现在,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把自然课程形成一个真正的体系。

最近,水米田成立了一个教研组,研究自然教育中的九段升级课程体系,从2~12岁形成一套完整的农场课程。在这10年间,孩子有540课时能来农场,也就是说每20天在农场待3个小时。同时,我们也会建立相应的积分卡以及绩效体系,更多地激励孩子走进农场。为了更好地丰富课程,我们逐步开发马术课。在山东,我们建立了第一个室内马场,一年365天,无论春、夏、秋、冬,孩子们都可以在室内骑马。我们还建了滑雪场,要求每个孩子都会滑雪,每位一线老师都会滑雪。其中还有一些亲子课程,希望孩子和家长能同时走进农场。

九级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一些构成。在一段课程里,水米田希望让孩子能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真正做到“以世界为教材,引万物入课堂”,也真正做到让孩子能够通过“视、听、嗅、味、触”来感触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在二段课程中,水米田希望随着孩子对大自然更多的触摸和感觉,能够意识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温暖、丰满和充盈。在三段课程中,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更专注于自然万物的探索,发现部分自然生命的规律,比如说24节气。在四段课程中,我们希望让孩子参与对大自然的保护与管理,成为农场的小主人,与农场里一草一木和平相处,通过动手动脑实现对自然秩序的维护。

在五段课程中,水米田希望孩子能够享受自然的恩典,也就是享受生命,得到大自然赐予的成果。在六段课程中,水米田希望更多孩子可以传播大自然的美,传播对生命的爱与世界的和平。在七段课程中,水米田希望孩子能对生命场、生物链、生命规律产生系统的认识,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形成现阶段对自然认知的理论体系,并以记述的方式完整表达。在八段课程中,除了孩子要传播爱与和平以外,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使认知得到发展,实现和自然界的融合。

九段是最高级的一段,水米田希望孩子通过这10年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无缝对接,引导孩子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立体的、左右脑均衡发展的完整儿童。

板块3 / 家教新理念

成长型思维训练如何激发成长内驱力 ■黄 臻(中科院儿童非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力”项目负责人)

人们希望孩子现在既优秀又快乐,未来既成功又幸福。这样理想中的人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可以从小培养的核心特点呢?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专门回答这个问题,它在国外学术界多被称为非认知能力,国内心理学家则多称其为非智力因素。为了方便大众理解,我们团队还给它取了个俗名叫“性格品质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和学界最广泛的定义,“性格品质力”是指对学习成绩和未来工作成就产生重要影响的非智力的技能及特质。它在先进国家教育界备受重视。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白皮书》,“白皮书”所倡导的素养也包含了它。可以说,性格品质力是核心素养中已有经科学证实的明确的、高效的培养方法的那部分。

性格品质力是带来幸福、成功的根本因素,其中成长型思维特别重要。成长型思维的奇妙之处在于,它非常简单而有力,并可用科学的方法非常高效地培养。其所有体系都是从一个根生发出来的,就像一棵树。树根是核心信念,就是相信智力及其他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努力得到提高。我们把具有这样信念的人叫成长型心态的人,或者“大树人”;反之,相信智力及其他能力都是固定特征,不可能发生显著改变的,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被比喻为“石头人”。

既然连智力都可以变,大树人相信学习能力、演讲能力、社会能力等其他能力当然也都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能力。由此,又生发出大树人的态度体系:面对障碍,设法跨越,而不抱怨指责;将困难视为有挑战、有难度才有进步的机会,而不沮丧、不放弃;将错误视为珍宝从中学习,而不文过饰非、推卸责任或假装不在乎;枯燥是为了刻意练习带来高效进步,而不抱怨躲避;将目标设定为更注重内在收获,而非外在虚荣等等。这些都是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的特点。这既不是教条,又不是口号,它是科学。实验发现,“大树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大脑就在飞转,所以大树人就有吸收的机会,而“石头人”则不然。

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成为大树人进步、石头人变差的一个关节点。所以大树人会越来越成功,而且快乐。到中小学生身上,我们就会看到成绩是成长的副产品。

培养“大树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核心信念、态度体系和家庭支持。“大树人”的核心信念是相信智力和才能可以通过后天提高。态度体系是他们看待努力、目标、犯错、困难、成功、失败等问题时的一系列积极态度。而家庭支持又包括家长做孩子的榜样、教练和天使。其中做天使的意思其实就是用专业的方式好好说话,在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的6大场景中运用成长型思维的语言给予孩子反馈。如果家长把话说对了,就可以帮助孩子成为更棒的“大树人”。

如果从外部用力去打鸡蛋,结果是破坏;而当力从内部出来时,才是生命、是生长。所以,想让孩子快乐,想让孩子成功,力必须从内部发出来。而培养内驱力的极重要的方法就是性格品质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成长型思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苏 菲(美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HTT认证讲师)

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是现在家长面临的两大困境。如果家长跟孩子的关系不好,所有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全都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孩子会排斥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如果脱离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也不可能达成好结果。

“如何说”这门课程传授的第一个沟通秘诀就是尊重感受。真实的谈话中经常会有一堵“高墙”,只不过这堵“高墙”是隐形的,它就是情绪和感受。当对方说话引起了你的不快、不安和愤怒,你的情绪就会形成一堵高墙,对方的信息便无法传递。在平常谈话中,没有指示表告诉我们对方已经竖起情绪墙,因此很多人都在进行无效沟通,甚至还会关系破裂。

首先来看亲子沟通中的应用,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过,孩子的感受和行为有着直接联系,好的感受会引发好的行为,孩子的感受良好自然就会通情达理。这为我们揭示了感受和行为的关系。很多父母都太想去矫正孩子的行为,把着眼点放在不吃手、写作业、别磨蹭上,却没有处理行为背后的部分。孩子为什么吃手?可能因为紧张。孩子为什么学习、写作业磨蹭?可能因为这些题他都不会,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以及信心不足。如果忽略了孩子的这些情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导致事情更加恶劣。所以家长要去觉察并处理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感受,孩子就有了倾诉欲望,愿意与父母建立连接,逐渐向父母展露丰富的内心世界。尊重感受,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迁就纵容孩子。在此,一定要区分感受和行为。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同时,并限制其不当的行为。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把行为和感受混为一谈,纵容对孩子的行为,就变成了溺爱。

跟老师沟通又与和孩子沟通大不相同。首先,家庭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家里的孩子数量很有限,家长能够用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但是学校实行的是一种标准化教育,这个执行标准来自于同一年龄段的绝大多数孩子的平均水平。但是个体有差异,有的孩子的水平会比标准高,有的孩子的水平比标准低。第二个不同在于,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对于家长的言行,孩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学习。第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的东西也不一样,家庭教育用于形成孩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情绪管理沟通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学校教育是以智育活动为主,要教知识、抓教学,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不一样之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造成了老师和家长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求同存异。家长和学校都想把孩子教育好,在这个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下,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有些家长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在孩子面前否定老师,这很不明智。因为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是他心中的权威人物。权威的轰塌,对他的心理震撼非常大,尤其是他遵从的权威人物之间互相否定。家校和谐相处才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下转第7版)


演讲完整版 详见“优教优辅”官微


陈 光


王晨霞


潘跃勇


黄 臻


苏 菲

(上接第6版)

板块4 / 未来能力

如何培养学习方法和情商

■王 芳(“第一训练营”创始人、知名主持人)

2014年,我开始做教育,当时的出发点非常简单——为了我的女儿。

我有一个女儿,她上小学时正赶上我创业,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管她,各种问题全在她二年级的时候出现了:语文考试不及格,上课不专心听讲等等。那时,我才开始关注女儿的教育。我发现当时上小学三年级的她对语文一窍不通,连“t”和“d”都分不太清。虽然我们不能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孩子,但是孩子需要具备必要的学习基础。之后,我用了3年的时间帮助她重建学习基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女儿的语文成绩已经到了全班第一。我要说的是,她从来没上过补习班,她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由我课余辅导的。

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写书,于是就有了《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第1、2册)、《给孩子的50堂情商课》。没想到,书的销量超出了我的预期,仅第一本书的签名,我就签了20多万册。

与教孩子具体的知识不同,我更注重教孩子记忆的方法,比如以李白为轴心,认识与他相关的人。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杜甫比他小11岁,所以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李白的偶像是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2岁,所以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李白与董大曾经是携手同游的好友,但之后却老死不相往来,这中间就包含整个唐史。我认为,孩子学语文的基础一定是地理和历史,如果没学好这两门功课,那么孩子可能只学到了皮毛,甚至会有很多理解上的问题。

在《最好的方法读唐诗》中,我对唐代的历史、地理作了简单的分析。比如什么叫“安史之乱”?一个姓安的人和一个姓史的人和皇帝有点矛盾,于是就起兵了,所以叫“安史之乱”。

我是一个主持人,又是学音乐出身,所以会用歌曲进行大量的方法总结。为了帮孩子记住清朝的12个皇帝,我邀请歌手制作“清代小皇帝歌谣”……所以,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有窍门。做教育的这些年,我一直在给孩子建立“历史线”。

2年之后,我开始做情商教育。做了很多年的情感节目,我认为情商真的非常重要。在《给孩子的50堂情商课》中,有一篇《演砸了之后》的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孩子在合唱比赛时忘了词,下来以后大家都批评他,有一个孩子却说:“没关系,如果我是你的话,可能还不如你好。”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这个孩子非常感动。我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孩子们抱怨已然发生的事情都叫废话。提升情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不后悔”。“管住嘴”是指不要随便发脾气,“迈开腿”是让孩子要有行动力,“不后悔”指的是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80后赶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把人文知识扔得太远了。有一次,我在直播时问了一个问题,哥白尼是哪个国家的,竟然99%的人都答错了。这几年,国家政策开始引导学校、家长重视地理、重视历史。我的女儿虽然小时候语、数、外学得不太好,但是她的地理、历史学得很不错,8岁就可以盲画世界地图。

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培养丰富的头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到底要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如何做好自我习惯训练和时间管理

■雨 露(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特约专家)

时间管理和习惯训练有三大重点。

第一,时间管理的出发点一定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主动性。当孩子想干一件事的时候他才会愿意付出心力和脑力去做。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有多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曾在19年里连续追踪研究了北京市208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社会行为和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都有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他还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传记进行研究,在分析后得出高成就者所共同拥有的心理条件包括:1.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2.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3.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4.反潮流精神;5.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6.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前5点都是跟主动性相关,是表明要有自发的不可阻挡的热情,而非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盯着把这事做完。第6点是跟自控力相关,是表明在遇到困难时要有能够继续坚持并且克服困难的能力。

《情商》的作者戈尔曼博士认为孩子在6岁即上学之前应该具备7项学习能力,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意向性、自控、关联性、沟通能力、合作性。我在学校“蹲班”观察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时发现,这7项学习能力里,意向性和自控力是至关重要的,而意向性代表想学、想做,跟主动性相关。《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柯维在图书开篇就提到7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优先、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创造性合作和不断更新,这7个习惯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积极主动。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是不是想做这件事情是一个重点,这决定了你能不能够激发他的内驱力,他是不是从内心想做这件事情。

第二,儿童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有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儿童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我相信绝不只是把题刷了、把作业做了。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有时间做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比如说思考人生、思考幸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该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该给予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孩子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的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幸福,但这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需要家庭教育补上这一课。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幸福有五个思考的维度,即PERMA幸福的5个思考维度: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感。家长应该从这五个维度去思考孩子是不是幸福的。

第三,习惯训练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效率。习惯训练会影响儿童时间管理,因为效率是在做时间管理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习惯训练会提升孩子的行为效率。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我们要做习惯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孩子每天重复的这些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的模块,从而不断地优化他的时间效率,这样孩子才能够腾出时间去做那些真正重要但是不紧要的事情。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未来拥有幸福的能力,那么时间管理和习惯训练非常有价值,也非常有意义。

板块5 / 版权贸易

如何看海外家教书市场及版权价值

■李金蔓(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多媒体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

在英文版亚马逊和中国亚马逊的畅销排行榜上,家教类图书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家长对于教育孩子始终有一些困惑和压力,由此带来的解惑需求就催生了这一状况。

中外在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多有重叠,但其中也略有差异。比如,国外更多讲到领养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父母的话题,但这些话题的图书目前还不太适合国内图书市场。而另一方面,比如像兄弟姊妹这一话题就又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随着我国生育政策变化,未来孩子会面临很多兄弟姊妹之间处理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话题,因此我们也预测未来这可能是家庭类图书的热点选题。

在此基础之上,中外编辑有四个选题方向有共同特点,首先经典的图书受关注,比如玛利娅·蒙特梭利去世已超过50年,她的作品已全部进入公版领域,是授权市场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类产品,因此在市场上衍生出许多版本。其次中外都会按性别来开发图书,给男孩或女孩看的图书。第三是按照年龄段来开发选题,比如以0~3岁、3~6岁、青春期等作为开发方向。最后是针对“管教者”开发的选题。这里“管教者”之所以用了引号,并不仅仅是特别侧重管教,而是给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建议。

中外的图书市场上有很大的共同点,给图书交流提供了很丰富的土壤,但同时也还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在选择时从内容上来把关。图书一定要符合当前需求,一是社会和学校的需求,二是读者的需求。作者知名度、图书获奖情况、原版书销量等传统意义上的营销点是引进版权的重要指标,但是现在读者更关注夫妻关系、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祖父母与家庭的关系、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这些类别的图书更符合现在社会的痛点,也更符合读者需求。

版权授权是现在新经济时代的典型缩影。图书创作凝聚了人类创作性智慧精华的非物质性的娱乐、虚拟化、符号化的产品创作,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使用价值,而且也有商业上的交换价值,比如版权价值。就具体的图书产品而言,版权授权就是版权贸易,它可能包括版权的引进和输出,也可能包括IP衍生品的开发。版权本身有很多分类,有可能每一项版权的权利归属都不一样,所以一个首要的工作就是确权。确认版权归属之后,就需要向权利人获得版权的授权,这个过程中涉及版权价格的洽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版税,这个过程中版权价格与版权全向的种类、授权的范围授权的实现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IP开发,也就是衍生品的开发和创作,现在十分热门。一个案例是艺术启蒙类图书《欢乐艺术博物馆》,作者是给比利时的小公主、小王子讲解艺术史的老师。这套图书出版之后,我们给这套书配套做了艺术课程的开发,再跟各个儿童培训机构合作,开发一套儿童艺术启蒙课程。这个过程相当的繁琐和复杂,但是当图书和课程产品上线后,孩子们着迷于其中,就说明这样的研发非常值得,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开发更多、更好的图书产品。

板块6 / 新技术新平台

小鹅通如何助力线下机构转型线上

■鲍春健(小鹅通创始人)

小鹅通凭借“去中心”的特点,迅速在知识付费领域拔得头部内容付费服务商的位置。小鹅通打造的知识店铺,旨在帮助内容创业者1分钟拥有自己的内容变现平台。提供内容付费、用户管理、营销、社群活动、品牌传播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让他们轻松入局知识付费。

“小鹅打卡”针对教育领域痛点开发了很多功能,如作业本、打卡训练营、问卷、社群、助教等,而内容创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小鹅通定制。为了帮助内容创业者更好留住学员,“小鹅打卡”还开通了“奖金池““契约金”等玩法,借助外力的作用,促使学员高效完成课程。

知识付费进入2018年,开始显露更多的教育元素,同时具备了更强的教育属性。小鹅通观察到,用户为知识效果买单已经成为必选项。相比单纯的把课程卖给用户,或是把课程通过音频方式读给用户听远远不够。从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显示,能够让用户做出消费抉择,已经归结为课程整体使用效果。

针对当前在线教育面临的痛点,小鹅通提供了一整套轻量、微生态、完备、督学式的在线教育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来说,小鹅通不仅实施图文、音频、视频等主流学习模式,还特别支持PPT直播、语音图文直播、视频录播、实时视频直播等五大直播教学形式,帮助老师大幅度降低教学成本。同时实现公众号课堂、PC端课堂、微信小程序、APP(Android/iOS)、API开放平台等不同渠道授课,满足老师和学员多层面的学习场景需求。在督学环节上,小鹅通可帮助老师完成组织竞赛、布置作业、安排章节练习等教学辅助工作,还能根据题型、范围、难度自动生成考卷,同时也可联结社群及课程功能使用,实现学练结合,为教学提供及时有效评估和参考依据。

除了在线教育,小鹅通也观察到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其实类似于出版物的形态。知识付费中常见的图文、音频、视频与出版内容产品拥有极高的相似度,不过从变现渠道上看,知识付费是通过线上的流量进行变现。

小鹅通为在线出版行业独立研发微信内首款区域触摸式翻页功能的电子书,符合主流人群习惯。并且,小鹅通针对在线出版提供的解决方案,打通了读者、作者、出版社之间的隔断,缩短整个生产链条,加速数字出版转型。

最后,小鹅通还帮助大家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解决“流量”问题。在2018年,小鹅通全新推出了内容分销市场,聚集了海量优质课程,能够支持将其它店铺的优质内容一键上架至自己的小鹅通店铺进行分销售卖。内容分销市场的推出化解了好内容没有推广流量,大流量没有好内容可卖的痛点。比如,教英语的老师完全可以把教数学的老师的课采购到自己店里进行分销。

现在的小鹅通,产品已经聚合多种内容付费、用户管理、品牌传播、营销互动、社群运营工具,并开始面向内容创业、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在线出版、在线培训、企业内训等不同行业提供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内容承载、用户运营和商业变现的生态闭环。

如何让图书内容“活”起来“火”起来

■肖宏文(樊登小读者创始人、总编,樊登读书主编)

樊登小读者的创办初衷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而不是沉迷于电子屏幕。在做了很多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让孩子爱上阅读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实现“亲子共读”。

阅读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主动式、沉浸式学习。主动学习的神经连接密集,使人能够乐在其中并引发想象;而被动式学习、观光式学习,使人产生的兴奋程度则很低,神经链接也很稀疏,所以对人的想象力等能力培养很有限。关于亲子共读,我们有几条基础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读书,也可以让孩子读给家长读书;家里要营造书香氛围,家长要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榜样;让孩子自己去挑书;每天最好设立一段阅读的时间,比如20~30分钟;鼓励孩子去挑战稍难的图书;通过阅读来增进亲子关系,但是不要把阅读当成考试;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等。

亲子共读是樊登小读者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不爱读书,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走访以后发现,孩子不喜欢看书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觉得书没有游戏和动画片那么好玩,而且看书、理解书有一点难度。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把书变得跟游戏和动画片一样有趣、好玩,让孩子觉得书里的世界更有意思、更精彩、更有挑战性;而对于家长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时间陪同孩子读书。但其实这只是家长的选择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如果一个孩子对书有兴趣,家长也愿意陪着孩子去读书,亲子共读就可以开展。樊登小读者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产品开发。以《吃书的狐狸》为例,这本书的视频播放量大概是40多万次,很多孩子会一遍一遍地看它,并且让家长买书来看。原因就在于,樊登小读者把一本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玩的故事书,在原书故事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很多人物创设和情节创编,通过动画片和真人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小朋友。孩子发现这个视频比动画片还要好看,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本书。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最主要的活动是做游戏。如果书里有游戏,书和玩具差不多。如果能把书变成一个玩具,孩子就会爱上书。

前段时间,樊登小读者针对2000名用户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觉得,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明显的提高,孩子玩手机、看动画片的时间降低了。反过来,让孩子爱上书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一个家长在后台留言说,他的孩子很内向,从来不爱说话,但他特别喜欢看樊登小读者的一个动画片,并且看了几次之后就能够一字不差地跟着主讲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复述下来。孩子的记忆力其实相当好,孩子如果对一个事情感兴趣,就会记下来,甚至可以加以运用。

樊登小读者是书为核心、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一个工具,始终专注图书阅读的科学理念。樊登小读者从来不是要替代纸质书,而是从创建到现在一直都在倡导读者去读正版的纸质书。事实也证明,樊登小读者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纸质图书的销量,让更多孩子更有兴趣与书香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