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以《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为起点 清华社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4/19 作者:董 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董 琦

进入21世纪,当人们兴高采烈地准备为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而举杯欢庆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在“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的《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从自然微生物世界讲起,结合当前最新的肠菌研究成果,为读者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影响身体健康的原理。2019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当天,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联合组织的2018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入选科普生活类“2018年度中国好书”,是当选图书中唯一一本医学健康科普图书,在此之前《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还被评为“2019中国医界好书”。

当前肠菌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内外科学家近几年发表了大量肠菌与人体健康的科学研究论文,段云峰正是中国的肠菌科学家之一。《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作者段云峰属于科研和科普“双肩挑”的全能型作者,他在书里还讲述了很多肠菌研究的科学实验,比如科学家用果蝇来研究“抓住一个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是否可行;比如有一个研究讲到有一个人有“特殊技能”能闻到帕金森病人特殊的体味,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段云峰还在书里讲了肠菌帮考拉分解有毒桉树叶使其存活的原理,也讲了肠菌在戴胜鸟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他在书里结合自己的成长轨迹,包括小时候的自己如何与生物学结缘,妻子的剖腹产让他注意到宝宝与顺产婴儿的菌群有差异等,引起了读者的很多共鸣。段云峰在书的后记里记录了自己做科普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正是段老师科研科普双肩挑,有趣有料讲故事的见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生物学研究室金锋说,段云峰是中国的肠菌科学家之一,不同于其他科普作家或者道听途说、浅尝辄止的作者,段云峰凭借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以及积累的科学知识书写成册。段云峰先后做了服刑人员的肠脑和攻击行为关联研究,长寿人群肠道菌群特征等主题研究,自己从中体会到共生微生物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多层次关联。在书中所涉及内容不仅包含多个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联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领域深层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晓肚知肠》这本书深入浅出,适合具备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乃至进行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

为了书中的内容便于理解,图书搭配了大量的原创手绘插图,这些插图与书中的科学内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非常贴切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比如书中有一段讲到了“物以类聚,人以菌分,肠道菌群可影响配偶选择”,段云峰引用了一个果蝇的科学研究实验。考虑到一般读者对科学实验有天然的“抵触”心理,便于实验内容的理解,段云峰专门设计了一幅插图,并让插画师画了出来,实验设计一目了然。封面的设计,作者和出版社花了一番心思。封面引人注目的白色曲线“圆圈”以及里面的示意微生物,其实看起来宛如大量的肠道微生物在肠道里,甚至这些微生物看上去还自带“移动”效果。封底专门请设计师加上了大脑的轮廓,前后呼应贴书中讲述的脑-肠-菌轴的内容。另外,书封面压了梨花纹,看上去和摸起来既提高了质感也生动呼应了“肠菌”的主题,名副其实。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有一件趣事。2018年5月去苏州出差的高铁上编辑刘杨在看书稿。段云峰的文字科学性很强,非常严谨有料,引用了大量最新的英文科学文献,但有些地方专业名词略多——这不利于通俗易懂。比如段云峰在书中讲到了多种霉菌毒素在人体富集之后的协同效应,他写道“这种复合型污染产生的毒性是协同的,比累加起来强很多”,刘杨给修改成了“这种复合型污染产生的毒性是协同的,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得到了高福院士、金锋教授、朱保利教授等国内肠菌研究领域的权威科学家们的认可与推荐。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教授,人体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专家朱宝利介绍,《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是在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持续红火的背景下完成的,从普通生物学研究者的视角出发,详细描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不起眼的微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为重新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普及。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选题的选择经过了清华社科普编辑室充分论证。清华社科普编辑室在中国原创科普出版领域积累了大量出版经验,《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等多本图书获评央视中国好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一书正是清华科普“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见证。

作为国内图书领域为数不多的一本肠菌原创科普图书,《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一书的市场表现没有辜负段云峰和清华社花费的心血以及对它的期待。说到该书营销上的独到之处,清华社充分发挥了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的优势,立足线上线下的推广互动,结合纸电同步互相带动。线上,该书得到了张思莱张奶奶以及丁香园等大流量专业领域知名人物和平台的认可与推荐。线下,结合肠菌相关的科普以及学术会议,充分展示书的内容,同时出版社也没有忽略传统媒体的作用,在全国数十家报纸发了新书书讯。《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定稿待印以后,出版社就开始了电子书的制作工作。纸书上架之后,各大电子书平台都开始了图书的销售,借助清华社数字出版物积累的影响力,与纸书销售互相带动。

清华社科普编辑室在2016年初正式成立,科普读物产品线在清华社的整个出版结构中码洋占比并不算高,但是科普读物正一直在茁壮成长。2016年以来不断有清华社科普读物获评央视中国好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出版4年多以来销量累计已逾30万。科普读物产品线虽然不是举足轻重,但是为清华社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清华社以专业书为主的出版结构中锦上添花,可谓一枝独秀。

在《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列选的时候,社里对同类产品的开发其实早有打算,未来科普编辑室会以这本书为起点,以获得央视2018年度中国好书为契机,结合目标读者群丰富上下游的产品线,同时立足纸书进行肠菌内容的立体化开发,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有趣有料有用的科普,为健康中国贡献一分力量。《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已经表现不错,但清华社依然希望这本书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未来有更好的作品为清华社的科普图书出版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