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调性出版品牌进阶攻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4/19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孙 珏

品牌战略的强化与精细化已经成为出版机构提质增效、扩大影响力的主要发力方向。在内容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鲜明的品牌调性能够快速击中目标读者需求,助推产品内容的传播。近些年,出版圈涌现了一批调性十足的出版品牌及图书品牌。其中,既有传统出版社探索体制改革、多元合作而打造的出版品牌,也有内部架构变革、项目制模式促成的子品牌,以及成为出版机构产品矩阵中彰显“头部”拉动作用的图书品牌,由纸质图书衍生的全媒体内容品牌……这些品牌有着怎样的产品矩阵、内容研发窍门、运营模式?“调性”如何保持?本着全方位展示这些品牌的调性、挖掘其品牌进阶攻略的目的,我们特别围绕几个问题,寻访一批出版品牌的创办人、主理人以及参与者,聆听他们从做内容向做品牌进级的所想所得。

Q1 品牌定位、调性是什么?有何运营模式?

Q2 目前品牌发展取得怎样的成果?有着怎样的内容研发机制?

Q3 出版品牌的“长寿”“高效”需要哪些基因?是否向全媒体内容品牌延伸?

经典品牌新释

品牌

档案

“燕大元照法律图书”专营法律专业图书的策划出版,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元照出版公司合作成立的专业法律图书策划机构,意在将我国台湾地区优质法学学术作品引进大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图书品牌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法学作品的传播及出版,同时也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优质图书出版平台,兼顾国内优秀法律图书作品的选题策划。

强化“燕大元照法律图书”品牌效益

■蒋浩(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品牌调性 燕大元照品牌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旗下独立的法律专业图书品牌,选题及出版流程依靠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核算上独立运营。团队设立专职图书选题的策划编辑及文字编辑,并配有独立的营销团队。团队始终坚持高端专业图书的选题策划方向,利用北京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及品牌效应,设计与国际同行接轨的法律图书出版品,并努力结合中国国内司法实务经验,力求接近并达到国际同类专业出版社的制作水准,争取有所突破,重点要求总结中国法学学术及司法的成功经验,为国内学术研究及司法实务服务。近几年,我们将会强化“燕大元照法律图书”的品牌效益,在强化“内容为王”的同时,力争在全媒体平台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法律图书文献资料更新快、容量大的特点,在法律资源数据库与纸本图书相结合方面,有所创新。

内容研发成果 公司运营至今,基本达到了原有创建机构的目的,《元照英美法辞典》、“王泽鉴民法学”系列作品以及公司策划的法律、人文阅读类系列产品已成为重要品牌产品,也是两岸法学作品合作出版的成功典范。另外,燕大元照近年一个重要转型点,就是要立足中国大陆本土资源,开发大众阅读类法学作品,诸如苏力教授的系列作品、冯象教授的系列作品、最高法院的司法案例作品以及一些著名法学译著作品,都在业界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品牌“高效”策略 品牌想要“长寿”“高效”,内容为王是首要因素。如果一个品牌产品能够坚持十几年持续畅销、长销,内容不过硬是赢得不了口碑的。当然重要的还是作者,他们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或自己创作的图书产品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努力,究其原因,还是对自身作品的热爱以及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来创作作品。法律资源持续更新,司法实务与时俱进,对内容不断更新修订,也是品牌、作品保持长寿的要素。图书编辑从专业的角度编辑、参考国际标准的设计,精良的制作,也是突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全媒体延展 今年燕大元照已经与检察院系统合作成功开发线上课程《务实APP》,以建设适应国家司法体制改革,融合法院、检察院优秀的培训专家、培训资料和信息等资源,为司法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支撑和知识服务的总体目标。“务实APP”项目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现代通信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教学模式多样、个性化定制的法检系统教育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我们也会将该平台上不断积累的资源进行体系化整理,反哺出版,以形成行业培训教材,达到课程与纸本图书的资源互动与共享。

全媒体制作是趋势,但全媒体可能使作者的知识碎片化或大众化,破坏读者的阅读及分享语境,这可能与法律科学要求系统、严谨、冷静思考的特点相悖。所以在品牌产品全媒体研发领域,我们持谨慎态度。设计不同于传统纸本图书的检索体系至关重要,我们也在考量当中。如何在体系化整合、系统化检索方面切入,是我们目前考虑的一个方面。

传统出版多年来积累的作者资源,是传统出版人探索全媒体内容的优势所在。当然,传统出版资源还能够保证全媒体内容体系化结构及文献资源的准确性,即作品品质的保障。经过出版社严格而又专业的编校、质检程序的纸本图书产品,是对消费者的一个可靠保证。目前整个出版行业都在进一步强化图书的质量标准。但我们缺乏的是全媒体研发机构的经营机制及技术保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传统出版机构在从业人员结构上的换代,而不仅仅只是强调理念更新。

品牌

档案

山东文艺出版社常年躬耕于散文出版领域,曾推出刘亮程、史铁生、马瑞芳、周晓枫等名家散文作品,打造了“名家侧影”“名家经典散文书系”等早年颇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品系列。近年来,为整合优质出版资源,梳理散文作品生产线,集全社之力打造大家散文出版品牌,该社着手策划了“大家经典书系”。

高端论坛加持“大家经典书系”

■杨 智(山东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品牌调性 目前,“大家经典书系”已经陆续推出近20个品种,每种都销量过万。如华文散文大家琦君的《母心似天空》,借势琦君在现当代散文领域已经形成的广泛影响,在差异化上做文章,保证了市场的竞争力。近期该品牌还将重点推出王蒙、张炜等作家的新品。经典散文类图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基于此,“大家经典书系”从内容经典化、产品差异化和升级读者阅读体验方向努力。选文上,从作家未发表和已经出版的经典作品文本中仔细挑选,作家已经出版的版本都会被拿来作为甄选参考,力图将读者喜爱的作品囊括,打造独具特色的经典选本。装帧设计上,在打造书系统一的设计语言的同时,凸显个体特色,为读者构建优质的阅读体验。

“大家经典书系”属于山东文艺社散杂文产品线下的分支,由编委会总统筹,各部室按照自己的优势资源增补品种。内容研发上注重华文作家圈已经形成影响的散文大家,坚持独立选文,突出作家鲜明的写作风格。在扩大品牌影响力上,着力突出名家效应和阅读体验,以“大家文学现场”为抓手,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目前该系列电子书已经上线,有声读物已在开发中。基于文本形态,数字内容投放侧重在碎片化基础上,对现有优质内容进行加工和重组生成。

内容研发成果 “大家经典书系”于2014年开始进行品种尝试,当时精选了铁凝、毕淑敏、梁衡、张抗抗、范小青、方方、郭保林7位作家的精品散文,主要面向文学爱好者及提高阅读视野和写作水平的青少年。

自2017年7月起,山东文艺社开始主办“大家文学现场”高端文学论坛,以公益性高端文学论坛为定位,“诗意启迪才智,文学照亮人生” 是“大家文学现场”高端文学论坛的宗旨。每期邀请的演讲嘉宾均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大家”, 广大文学爱好者也组成了读者的“大家”,论坛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从2017年7月至今,先后邀请了周大新、孙惠芬、胡学文、叶辛、何建明、王蒙、王跃文、彭学明、李敬泽、毕飞宇10位文坛的名家,做了11场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覆盖读者人群数量突破50万。

某种意义上,“大家文学现场”与“大家经典书系”呈现资源共享、相辅相成的联动关系。“大家文学现场”为“大家经典书系”提供优质推广平台的同时,丰富优质出版资源积累,“大家经典书系”以实体书出版形态延伸名家影响力和文学传播力。依托论坛,山东文艺社陆续与王蒙、张炜、何建明等名家签约。

品牌“高效”策略 “大家文学现场”由王蒙、李存葆、李敬泽、贾平凹等11位文学大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担纲学术主持,广邀名家开讲,与读者交流文化热点。出版社要做出有影响力的品牌,最忌讳凌空蹈虚,应该立足自身出版土壤,依托本社优势出版资源和特色,从构建良性出版生态、丰富出版内涵、塑造出版品牌出发,形成出版合力和品牌合力。

关于全媒体延展 传统出版品牌向全媒体内容研发品牌转型是出版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家文学现场”已经启动了影像资料库建设,“大家经典书系”也开启了有声读物转化。新技术助力传统出版转型的背景下,出版的根基和最大的优势仍然是内容。全媒体内容研发昭示了传统出版由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的道路。这种转型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在尊重受众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满足受众多元接受需求,围绕优质内容资源,开发全媒体产业链。从做图书向做品牌拓展的传统出版人在全媒体时代更应该做到“守正出新”:所谓“守正”,也就是不忘初心,聚焦优质内容,擦亮“发现”的慧眼,提升“呈现”的本领;所谓“出新”,也就是顺应新时代,拥抱新技术,研究受众变化,掌握新技能,触发更多内容转化的可能性。今天,出版人不仅是优质内容的“二传手”,更是优质内容的发现者、挖掘者、保护者、丰富者、发展者、另一种成就者。

品牌

档案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是中华书局在上海投资建立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时值书局百年大庆,中华书局提出 “百年再出发”,决定“回到”上海,为更好服务上海及周边的学术文化界,出版更多的传统学术文化精品图书,于2013年初成立上海聚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守正出新 “回到”上海

■贾雪飞(中华书局聚珍文化编委会主任、副编审)

品牌调性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自成立以来,以“守正出新”为宗旨,依托高校学者,开创学术大众化精品图书和名家解读历史文化大众读本两条主要产品线。学术大众化精品图书,以名家原创学术专著为中心,加强图书全媒体推广,力图打通高端学术研究与普通大众阅读之间的壁垒,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推介为社会公共知识,从而整体推进社会文化和全民阅读水平。

内容研发成果 学术大众化精品图书的代表作是2015年出版的樊树志教授《晚明大变局》。该书自当年8月在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媒体及学术文化界专家学者的好评,当年入选诸多媒体的年度好书,迄今重印9次,累计印量近10万,屡建学术专著类图书销售新高,是学术专著成为畅销书的经典案例。

其后,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又相继推出苏精教授的《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辛德勇教授的《发现燕然山铭》及樊树志先生“重写晚明史”系列之《新政与盛世》《朝廷与党争》及《内忧与外患》,这些学术大众化精品图书产品线2018年的新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名家解读历史文化的大众读本,以当代学者的学识、学养为基础,阐释传统文化及讲解传统智慧的图书。此类图书强调作者学养深厚,内容深入浅出,解读立论 “正”且“端”,既守住传统文化应有的“正”,同时又能出得时代特色的“新”,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对传统文化的“正解”图书。2016年出版的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一书,堪称此类图书的代表之作。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立足原典,通过精选的20个《资治通鉴》故事,讨论历史故事中那些小可修身齐家、大可经世治国的历史智慧。该书因语言晓白流畅、讲解深入浅出且不时迸射出思想之光而被广大读者喜爱,迄今畅销不衰,累计印量近20万。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中国古代技术文化》、赵广超的《不只中国木建筑》及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的《读〈诗经〉》等,都是名家解读历史文化、社会反响和销量俱佳的大众读本。

品牌“高效”策略 守正出新,是中华书局聚珍文化一以贯之的发展之道。紧密围绕高校学者,以高质量的优质内容为源,以编辑过程中的精审细校为基,以图书的全媒体推广为目标,在组稿、编校及图书推广的全流程中贯彻精品图书打造意识,是中华书局聚珍文化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将不懈坚持的发展之路。

品牌

档案

“天下”是法律出版社学术对外分社推出的图书品牌。以“博稽古今,融汇天下”为宗旨,“天下”涵盖思想、政治、法学、历史、社会经济、法文化等领域,旨在打通学科界限,穿越历史与当下,既有大历史叙述又有社会之管窥,以中国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借古今中西之势,希望与读者一起在新的时代思考中国与世界。

“天下”书系:一个法学基因的品牌塑造

2015年9月,随着“天下”系列第一本书出版,孕育于法律出版社学术对外分社的“天下”品牌正式诞生。将自己定位为“天下”品牌主理人的法律出版社学术对外分社社长助理高山,从品牌酝酿阶段就一直在思考,法律类出版社做图书品牌,应该呈现什么样的调性?除了选题方向的体系化之外,在形式、装帧设计应该传递什么样的感觉?一开始,天下品牌的产品线定位是偏向法律文化、思想类的法学与人文交叉作品,推出了新版的《法边馀墨》《法窗夜话》《中国思想史十讲》等著作;并将法律社学术出版分社此前积累的《我的辩词与梦想》《法槌十七声》等著作纳入“天下”品牌进行全新诠释;此外,还出版了法文化类作品,比如邓子滨的《斑马线上的中国》等。

经历将近5年的探索,高山和法律社学术对外分社的同事们对于“天下”品牌的定位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形成了“天下,在乎正义和你”这样新的slogan。“随着品牌的成熟,我们想要借品牌传达法的根基——正义,也想借我们出版的著作传递正义的思想、声音。”而团队对原来“大法学、大社科”的出版思路也有了新的理解,结合法律出版社在法律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与责任担当,“天下”品牌的出版方向逐步更加聚焦于法学专业。对此,高山表示,虽然品牌化建设需要考虑其公共性,但依托于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母体构建图书品牌,“天下”应该明晰其法学学术品牌的定位。另外,此前法律社虽然已出版大量优质的法学类作品,但相对分散,因此,“天下”品牌目前的任务是夯实自身对应的法律学术出版,“我们要先把自己的家底建好”。

“天下”的品牌架构也在近5年的探索中逐渐拓展,从最初的1本书,到目前包括法学新经典、法学新青年、法学原论、博观、学思、学墅、悦读、BIG等子系列,“天下”品牌已经推出近百种图书。作者涵盖了金观涛、黄宗智、金耀基、陈瑞华、梁慧星、刘星等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学者,也吸纳了包刚升、董彦斌等学界新鲜力量。在法律专业领域扎实深耕,“天下”系列图书在业界以及读者群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认可度。例如,“天下”系列中,《西窗法语》目前已第19次印刷,销量达10万册;《裁判的方法》已销售2.2万册;《司法体制改革导论》《中国物权法总论》等产品均在4~5个月的短时间内实现加印。

在高山看来,图书品牌的调性明晰除了能“放大”影响力、更利于挖掘维护作者、规划产品矩阵之外,也能较大程度增强读者粘性。保持品牌调性,除了内容上精耕细作之外,“天下”系列在装帧形式、选材等方面也形成品牌整体统一与子系列各具特色的调性。高山透露,开始操盘“天下”品牌运营后,自己的观念逐渐转变,愈发重视装帧形式传递的信号。品牌本身的认知度,不仅包括内容,也包括书衣,装帧形式,整体的开本和用纸。“我会把控每一本书的装帧设计,这时自己的角色相当于品牌设计总监。”高山希望,通过“天下”的出版编辑,树立一种标准,不管是在选题内容还是在整体实体形态、品牌认知上,“天下”都是高质量、好口碑的。(张)

(下转第35版)

(上接第34版)

新锐品牌“花样”成长

品牌

档案

鼓楼新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的大众出版品牌,致力于提供有品有格有趣有态度的专业文化产品,以“于阅读中,认识自己,通往世界,遇见智识与思想”为Slogan,出版高端学术普及读物,涵盖人文科普、全球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类别。 2018年是该品牌的创始年和首个出书年,推出的10余种书获得多个有影响力的榜单推荐。新书半年左右实现销售实洋140万元。

“鼓楼新悦”:引领大众深阅读

■侯苗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众分社副总编辑(主持工作)、“鼓楼新悦”品牌创始人)

品牌调性 2018年3月,“鼓楼新悦”品牌正式创立,微信公众号上线。这是一个面向大众读者的出版品牌,以社科出版社一贯的学术出版优势为底蕴,传播学术大众化理念,出版以学术为内核的作品,但同时更加强调愉悦的大众阅读体验,以“引领大众深阅读”为目标。

内容研发成果 2018年,鼓楼新悦首次提出了“人文科普”出版理念,随着第一个出书年十余种作品的逐步推出,这一理念获得广泛关注,并激发了目标读者的阅读兴趣。2019年,鼓楼新悦一方面将继续以“人文科普”产品线为主要抓手,扩大品种数量,力争将“人文科普”打造成为鼓楼新悦品牌的重要辨识度和独特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会扩充其他产品线,力争将鼓楼新悦品牌发展成为多品类出版,多条产品线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有优势、有梯队的成熟品牌。

鼓楼新悦品牌属于社科出版社大众分社,目前是该社唯一一个工作室性质的出版团队,团队配备全流程编辑、版权编辑、运营编辑等5名成员。2018年,品牌相继推出了12种书,其中有《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等人文科普作品;《血液循环:东西方之间的一段发现史》《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等世界史作品;以及《虎妈的女儿:职业女性如何影响女儿的职业选择》《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等社会话题类作品。近期,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禁食与盛宴》《科学与宗教:不可能的对话》《魔法学徒的秘密花园》等作品,并已策划了在书店的落地推广活动。

对于首创的“人文科普”理念,团队将“人文科普”书系定位为亲民的“提供常识,科普关于世界的一切”。值得一提的是,历史类作品表现十分突出。其中《拉美西斯五部曲》是品牌中首部加印的作品,分精装、平装两个版本,附赠原创明信片,依靠精美的装帧设计和引人入胜的内容,该书收获大量好评,在电商平台销售表现尤其突出。此外,《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出版2个月即加印,也不断收到来自独立书店的活动邀约。

品牌“高效”策略 出版品牌是文化品牌,调性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一个品牌要有自己的个性、独特性和辨识度,这既是价值观倡导层面的,也是产品乃至服务层面的。一是要对自身定位、价值观有非常明确清晰的认识;二是通过作品说话,让作品去不断传递和强化品牌理念,从内容到设计,再到衍生品。

做品牌,并不是只有旗下有多少产品、产品有多大销量、有多少人知道这些简单的考量标准,而是最终要让大众在品牌理念上获得文化、价值认同。所以,做品牌不是一件功利化的事,要把眼光放长远,用心培育,不断完善。

全媒体延展 2019年是鼓楼新悦品牌的第2个出书年。在纸书出版之外,我们在新媒体和数字出版方面也正在尝试创新。下一步会围绕已出版的书、但又不拘泥于书本身,去策划研发合适的课程,更好、更广泛地与纸书形成互动,以及传播学术大众化的理念。

作为传统的学术类纸书出版社,做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化探索,这种探索应当从理念到产品都是多元化的。鼓楼新悦品牌在音频讲书方面,与三联中读、得到等平台合作,推出或即将推出讲书节目。近期选取了故事性很强的《拉美西斯五部曲》做了数字化处理,打造类似于广播剧的节目,将在相关平台上播放,这是社科出版社首次尝试该类做法。

品牌

档案

守望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负责运营的图书品牌。守望者的品牌标识是一只麋鹿的剪影,印在图书封面和书脊上,非常醒目。麋鹿具有生命力旺盛的寓意,也是个忠诚守护者的形象,这也正代表了守望者品牌的理念:守望学术,传承经典,开拓新知。

人大学术守望者:做学术领域的守望者

■王 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 营销编辑)

品牌调性 守望者的主要团队由人大社学术出版中心的2名策划编辑、6名文字编辑和1名营销编辑组成,品牌创立不到3年。“专注学术精品,坚定地做学术领域的守望者,为相关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服务,为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尽力,是我们的自觉追求”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的定位,也是守望者品牌的名字来源。

品牌产品线主要有三类:一是以《西方思想的起源》为代表的牛皮纸精装图书11种,关注学术前沿;二是致力于打造学术畅销和普及图书的软精装系列;三是以《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12卷本)为代表的学术精品图书。接下来,学术守望者将继续关注国内学者的优秀原创作品,同时邀请多位权威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推荐国际人文社科领域的前沿成果,形成一套学术精品筛选机制,坚持选择专业研究者为学术作品翻译,打造优质的学术产品。

内容研发成果 《西方思想的起源》是守望者品牌的一部口碑代表作。豆瓣读书评分达到9.3分。读者用“完美”“太棒了”等语言来评价这部由中国学者聂敏里撰写的原创著作。作为一本内容较为专业的古希腊哲学史论,聂敏里老师凭借自身多年的研究和授课经验,对古希腊哲学史做了整体梳理,史论结合,既有利于哲学专业的学生入门了解西方哲学的开端,也让对古希腊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问题脉络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守望者团队除了在学术期刊、纸媒、读书相关杂志上投放书评、书摘、广告等宣传之外,还通过希腊文化爱好者“希腊万人迷”微信群进行线上推广,并开展了两场人文咖啡馆的沙龙活动,配合线上直播,实时观看人数超过了2万人,销量超过了4000册。守望者近期还将推出在世界伦理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话题“环境伦理”的代表性图书。

品牌利用“学术守望者”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推送书摘、发布活动讯息,也围绕学术消息以及作者相关学术研究主题转载文章,关注学界热点问题。依托人大出版社“人文咖啡馆”系列活动,守望者曾邀请成中英、洪汉鼎等学界大咖开展文化沙龙、对谈、新书发布等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直播,可以让读者近距离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

品牌“高效”策略 书就是最本质的知识付费产品,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出版品牌想要保持长寿,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学术图书产品的读者圈小而精,因此我们的产品更是要做精做细,策划编辑要关注学界热点话题,关注权威学者研究动态,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多与相关专业的学者进行沟通。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把学术书做得更美,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非常重要。

品牌

档案

“小众书坊”由北京小众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运营。该公司由中国青年出版社、跨界文化天津有限公司和彭明榜(原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合资创办。在“小众书坊”的大品牌下,有“中国好诗”“天天诗历”“诗词日历”“好诗词丛书”等图书品牌。

小众书坊:将诗集做成艺术品

■彭明榜(北京小众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小众书坊创办人)

品牌调性 2017年春天,当我们决定要创办一个出版机构时,就很明确该机构要打造的品牌名叫“小众书坊”。两年后的今天,不少人已经知道,“小众书坊”其实包含了两个品牌:一个是作为出版品牌的“小众书坊”,主要出版中国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服务对象主要是全国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另一个是作为实体书店的品牌,这是一个诗歌主题的文学书店,是京城诗人、作家的“文化客厅”和精神栖居之所。“小众书坊”的名称来自于我此前的个人公众号,该公号主要为了宣示一种以工匠精神做书的态度,展示我在出版社工作中编辑出版的图书。至于“小众”的定位,与我对出版业的认识有关。我认为,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纸质出版物一定是向着小众化和精品化的方向而去。特别是2015年进入诗歌出版领域以后,对诗歌出版的着迷让我更认准了自己的方向——诗歌既是文学出版领域最不挣钱的门类,也是最没有竞争的洼地;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也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总得有人去做。

内容研发成果 “小众书坊”的运营团队包括图书编辑、公众号编辑、实体书店店员和书籍设计人员。在图书内容研发中,坚持以出版当下处于创作高峰期诗人的诗集、出版精装诗集为主,每本诗集在坚持内容第一的原则下,讲究装帧设计的高品位和印刷材料的优质化,力争将每本诗集都做成“艺术品”。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基础上,为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小众书坊”的出版物和实体书店紧密互动,多数诗集出版后都在“小众书坊”实体书店举行首发式或分享会,既借助活动推广出版物,以之作为展示窗口,也扩大书店的影响力,同时还以“小众书坊”的名义,每年在国内各城市举办数十场分享活动。

“小众书坊”在诗歌圈和出版界是以诗歌出版知名,尤以“中国好诗”系列被看重。“中国好诗”每年出版一季10种,选取10位优秀诗人的新作各自成集,装帧形式为精装,每种首印数为3000册。该丛书甫一出版即备受诗歌界关注,目前已出版四季共40种。其中,汤养宗的《去人间》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另有多个品种获得国内其他诗歌奖项,多种实现加印。“小众书坊”也因此成为国内诗歌奖项的获奖大户。该丛书受到诗人和读者追捧,其“秘笈”有二:一是作者都是当下诗坛的“好诗人”;二是在内容质量上都是“好诗”。今年夏天,“中国好诗·第五季”将推出(10种),入选诗人为潘洗尘、李琦、殷龙龙等,都是很优秀的诗人,年龄跨度涵盖从50后到90后的各个代际。

品牌“高效”策略 “小众书坊”目前有3个微信公号为其品牌服务:一是“小众雅集”,该公号以公司名字命名,主要是发布“小众书坊”所有出版物和活动的信息平台;二是“天天诗历”,主要发布“小众书坊”的品牌出版物《天天诗历》入选诗人的诗作,成为“小众书坊”团结和联系新诗作者的平台;三是“小众书坊”,该公号经改造,现主要发布“小众书坊”的品牌出版物“诗词日历”入选诗人的诗词作品,成为团结和联系当下的旧体诗作者的平台。这3个公号坚持每天更新。此外,我们在京东商城、淘宝、有赞微商城都开设了“小众书坊”的专营店,也可视为“小众书坊”品牌的延伸。

出版品牌要想“长寿”,首先要持续不断地推出该品牌下的优质图书,在内容上不降低门槛,在出版印制上不降低品位,“内容为王”是不过时的铁律;其次要精准服务,找准读者,服务好读者。而要想“高效”,则必须将品牌媒体化,既要注重线上营销宣传,又要注意有效落地,做好线下活动和有效销售。

全媒体延展 出版品牌的核心是内容,切入点只能从内容入手。新媒体和全媒体都是在内容优化基础上对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的运用。传统出版人要想在品牌上“搞事情”,首先必须将自己提升为本领域优秀的内容生产者,其次要成为本领域优质作者的组织者,另外还要成为本领域信息的有效传播者。好的出版品牌的运营者一定是一个好的“媒体人”,知道怎样去整合本领域的资源,并有能力去将其垂直打穿。

品牌

档案

2015年初,中信出版集团开始项目制改革,鼓励年轻编辑“举手”,从原来的编室出来成立新的编室。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书,这对于大多数出版人来说极具诱惑。凭着一股创业的冲动,张益申请成立了新思文化工作室。在内容方向上,他从自己熟悉的历史图书出版入手,想法是先稳固好历史这块根据地,再有规划、有节奏地扩展其他产品线。

从新思文化到新思Thinkr:提供认知升级的知识地图

■张 益(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总编)

品牌调性 “新思文化”创立于2015年。那时,我到中信出版集团快3年,策划出版了《世界史》(威廉·麦克尼尔)、《文明史》(费尔南·布罗代尔)等一系列作品,通过策划、文案、设计、营销等环节进行价值提升,这批史学经典著作成为人文社科品类的畅销书。

现在中信出版集团已转变成综合性出版社,但2015年前,大家印象中的中信读者还是以商业人士为主。“举手制”另外一层含义是要做增量,通过这些新设编室,让中信出版进入不同领域,快速建立在这些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做有品质的大众图书,重视内容品质和形式美感,在出版过程中展现编辑价值,力求挖掘出每本书最大的价值潜能……这些都是新思文化出书的自我要求,也是我自己的从业经验。

内容研发成果 关于品牌,我那时只有一个感性认知:做出版,就像建筑术,图书就是砖瓦,我们在用一砖一瓦搭建一个大家都能进入的公共精神空间。只要将这个有着独特精神气质的公共空间展示在大家面前,这个品牌或许就成了。4年过去,我们出版了近100种图书,慢工出细活,终于搭建出了这个公共精神空间的初步雏形。我们出了一些好书,读者对我们也逐渐有了一些印象,但我自觉,新思文化还并不是出版品牌。新思文化面临着整体定位不清晰、品牌可见度不高、产品线需要进一步梳理等问题,在过去积累基础上,我们决定重新出发——2019年,正式推出出版品牌新思Thinkr,以28~45岁的中国社会中坚为目标人群,尤其以成熟男性为主;强调知识、精神与审美,致力于提供认知升级的知识地图。

在当下时代,历史感和未来感两种感觉非常重要。新思Thinkr旗下主要有两个书系品牌:开放历史(PublicHistory)和边际新知(Knowledge)。前者主要回答“从哪里来”的问题,帮读者建立历史感;后者主要回答“将到哪里去”,让读者获得未来感。2019年,我们将开放历史当做一个内容品牌来经营。新思·开放历史专注历史尤其是世界史的图书出版,致力于公共史学,以高品质的内容形塑历史感,建构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边际新知(Knowledge)的主要出版方向则是生命科学、医学人文,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知识大融通、复杂系统等新知识范式革命,以及科学史、科学哲学等。此外,我们计划在新思Thinkr之外,用3年时间再培育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智趣阅读品牌——新狮Leo。新狮Leo的Slogan是“让知识更好玩”,致力于满足18~28岁年轻读者丰富多元的知识和阅读需求。

新思·开放历史已出版了《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等人文社科精品图书。在很多人看来,大部头的历史书似乎和畅销无缘,然而新思·开放历史的这些书都有至少3万册的销量,有的甚至近10万册。2015年,我们签下《企鹅欧洲史》的版权。从翻译、编辑、策划、设计、制作到最终上市,过程即奖励,出版这套书,让新思文化具备了专业的人文社科出版能力。新思·边际新知曾出版著名哲学家陈嘉映的《哲学·科学·常识》,殿堂级科学家、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新狮Leo曾推出《极简人类史》(近30万册)《哈佛极简中国史》(近20万册)为代表的“极简史”系列,打造了“极简阅读”的现象级潮流。

2019年,新思文化将会做好新思Thinkr与新狮Leo的品牌孵化,开放历史和边际新知的产品线扩展。新思文化强调内容品质、策划创意和设计美学,着力提升编辑打造阅读产品的能力,从翻译质量、文稿编辑、文案写作、产品形态等建立起“新思品质”标准。

品牌“高效”策略 在建立品牌影响力的过程中,选书和内容品质两个因素至关重要。选书就是策展,出版人承担着策展人的角色,要能将不同作品、作者整合成一个系列,传达出版人对社会阅读需求的回应。成立之初,新思文化的出版方向就明确为从小书系找切入角度,从重点图书入手找引爆点,我们一开始就储备了大量优质选题。在出版过程中,力求从翻译质量、策划思路、产品形态等各方面建立“新思品质”标准——翻译方面,成立翻译评估小组,建立译者库,甄选出高效优秀的译者长期合作;策划方面,提升自身对内容理解把握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深度呈现内容价值;设计方面,从字体字号开始,研究内文版式,给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借助装帧设计提升图书品质,寻求新思文化一贯的整体风格。

全媒体延展 如果将阅读分成深度、中度和浅层三个层级,知识服务课程切入的是中度阅读市场,人文社科图书对应的是深度阅读市场,平面媒体或新媒体对应的是浅阅读市场。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具备新形式出版的编辑能力,进入中度阅读市场,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开发运营?此外,译著出版有其价值,通过思想文化的引进,我们确实能填补很多思考的空白。但未来,考验我们的是原创内容的生产出版能力。因此,新思文化未来努力的方向是原创和中度阅读市场。而新思·开放历史能将这两个方向很好地结合起来。

2019年,我们计划将《企鹅欧洲史》打造成“火车头”,带动新思·开放历史的出版运营;通过一系列新思·开放历史沙龙,汇聚国内顶尖的历史学者和人文社科学者;建立起出版和学术的联系互动后,和国内学者一起研发人文社科线上课程……通过图书、沙龙、课程等形式的多元出版,将新思·开放历史打造成全媒体内容品牌。(下转第3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