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开栏的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等重要精神,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出版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本报特开辟“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专栏,对业内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探索给予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14次工作会议5月7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政府主管部门及38家成员单位代表百余人到会,共同研讨在把握国际趋势、顺应行业潮流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工作。
会上公布了“推广计划”2017~2018年度综合排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家成员单位获表彰。黑龙江出版集团、凤凰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分享了“走出去”实践经验。
提质增效更需加强内容建设
加强内容建设成为对外推广计划年会聚焦的焦点之一。中宣部副秘书长郑宏范提出,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当前主要存在地域布局、内容选择不平衡问题。从内容看,我国“走出去”的出版物仍偏重于武术、中医、饮食、旅游4大类,偏重于对传统作品的汇编选编,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解读不够,对当代中国文化介绍和阐释不够。下一步要在深化内涵、练好内功上下功夫,统筹整合力量资源,聚焦聚力内容建设,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要把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文化成果和文艺精品推向世界,推动更多反映当代中国文化题材的图书“走出去”。他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加强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快提升选题策划能力。我国出版企业要继续在选题策划上投入精力,切实找到中国故事与世界关切的契合点,打造一批既体现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又富有人文内涵、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的精品图书。同时,加强能力建设还需要在翻译转换、宣传推广、海外运营三个方面提升能力。他指出,出版单位要练好内功,让对外出版真正强起来,努力推出享誉国际的“高峰”之作。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局长张雁彬表示,对外出版讲求的是“内容为王”,没有优质内容,即使“走出去”了,也很难吸引受众,产生影响。 对外出版要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特点策划不同的出版产品,既有面向精英的学术研究型图书,也有针对大众人群的普及型读物,还可以根据网络阅读习惯策划开发新形态的出版产品,在覆盖网民上做文章。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在受访时表示,要抓好内容建设。更好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目的有实效地运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我们要生产出重要的核心产品,做好“走出去”工作。中国出版集团始终重视精品生产和内容创新,坚持以高质量图书回馈社会和读者,以“出版国家队”的姿态领跑行业,在主流价值引领、主流板块竞争等方面均表现突出。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梁勇在发言中表示,坚持内容、渠道、平台、团队和翻译五位一体总体战略,是该集团图书对外推广取得成效的宝贵经验。该集团把外向型图书出版纳入集团精品生产体系,加强选题策划,加大传播力度,着力推动宣传中国道路、传播中国经验、弘扬中国精神的图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以及当代名家名作3类图书的版权输出。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涛说,山东出版从2015年起,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助集团旗下各社重点图书选题和“走出去”选题,由此推出了一批精品出版物,在国际市场受欢迎程度逐渐提升。“出版‘走出去’靠的是好内容,未来还将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打造版权资源库和有优势、有中国话语权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现在西方讲中国故事的作品其实不少,差距在于我们是以我们的视角讲中国故事,而他们是以全球的主题讲中国故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兼社长皮钧打了个比方,“我们希望把路修到人家门口去,如果我们能造一辆在任何路上都能跑的车,人家就会把车引过去。现在真正制约出版的是生产环节,我们应立足于把70%的精力用在打造有全球意识的产品上。”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裁朱勇良建议主管部门加大对内容建设的扶持力度,“要想生产出真正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的畅销书,需要上下齐心协力,对这类项目能够一事一议,共同决策,形成好的机制,实现高质量‘走出去’。”
发挥优势 建好平台
发挥各社优势,搭建好平台,共同“走出去”成为大多数与会者的共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赵剑英说,借助于在哲学社科出版领域具有的优势,该社将主题出版、精品出版、大众出版与“走出去”出版四者有机结合。他们与专家学者一道,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以讲故事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学术的中国,让海外读者愿意读、读得进,真正做到文化和学术的有效沟通。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在海外渠道方面有优势。该社董事长兼党总支书记郝运说,该社将核心教材精简为3条产品线,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多语种汉语教材,逐步站稳区域市场,今年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国内其他社一同“走出去”,面向海外的学校客户提供中国图书的直销。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介绍了做主题出版的成功经验:“做好“走出去”工作要有优秀的出版资源,懂得海外市场,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较强的策划能力和沟通与掌控能力,同时有出色的营销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提出,3年前该社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学术联盟,至今有310家成员单位,遍布全球5大洲56个国家,其中国外出版社有250多家。“最初创建这个联盟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与其他出版社分享资源。现在路铺通了,下一步希望各社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让联盟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社通过不同平台的合作,可以让‘走出去’工作更有效。”
黑龙江出版集团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该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久军介绍,他们充分利用边疆区位优势,通过版权输出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俄罗斯。同时,打造“国门书店”,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对俄全方位文化交流。此外,该集团还加强对俄输出,实施本土化战略;并全面推进中俄文化交流,加强对俄文化互动。
让“走出去”更顺畅
与会人士纷纷表示,“推广计划”开展以来,各出版单位从版权输出,到资本输出,再到跨国合作出版,多策并举,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为下一步推进出版高质量“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队伍建设是关键,内容建设是根基。代表们也对“推广计划”提出了中肯建议。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张泽辉对“走出去”下一步工作做了介绍。他指出,未来将做好4方面工作:一是支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核心文化产品出版力度,同时坚持“以进带出”战略,为企业修桥铺路,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出版单位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加快国际化发展,帮助企业更加顺畅地“走出去”。二是提高借助国际书展展示展销的质量,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目前海外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希望更多有实力、有意愿的出版企业参与进来,在展示国家良好形象的同时展示自身实力。三是各企业要用好系列优惠政策。近年来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在增值税、产业扶持、实物出口等方面也有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时要用好这些政策,还要遵守国际规则,规避贸易风险。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无论是一流的国际金融人才、版权贸易人才还是编辑翻译人才,出版单位要有长远眼光,增加人才的战略储备。同时还要借助外力外脑,提升企业的国际公关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