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5/10 作者:王双双 蔡 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蔡 蕾/整理

●编者按

4月26日~27日,首届主题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出版协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办,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承办,杭州知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大会以“思想引领时代——主题出版的使命、特点和趋势”为主题,是国内首次就主题出版举行的高层次交流盛会。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鲍洪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阚宁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徐海,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朱寒冬,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周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谈毅,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金鑫荣,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等嘉宾,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的政策高度和出版社选题实操的角度对主题出版进行阐述。本报特摘编嘉宾的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本报后续报道和官方网站)

与时俱进提升主题出版水平

■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遵循规律 新技术

全国出版界的生力军齐聚主题出版重镇——浙江,举办首届主题出版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当代出版史上一件有意义的事。希望我们的研讨会,能对主题出版有新认识、新思路、新办法、新作为,做出新成效。

提升我国主题出版水平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文件已由中办、国办下发。《意见》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把包括主题出版在内的出版工作放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研究、去思考。

此刻我不由想起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情景。当时的中国出版技术装备十分落后,以印制周期为例,从全国范围来看,图书平均印制周期为300多天,一本期刊完成编辑工作之后是6个月印制时间。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中国年出版图书数量从当时的1.2万种发展到现在的近50万种,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出版大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决定》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给出版一个方向指引。

时隔36年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又一次发出重要文件,我们要按中央要求,把包括主题出版在内的整个出版工作做战略思考,把主题出版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去规划、去工作。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的历史跨越。建设出版强国,抓好主题出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2003年主题出版概念提出到今天已有16年,期间,中国出版界在主题出版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不久前中宣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要求,使主题出版有所遵循。现在主题出版既有中央的明确要求,又有中央权威部门的具体引导,还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有条件与时俱进地做好主题出版,不辜负时代提供的机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历史任务、重大责任。要把主题出版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去思考,要有一个高远的立意。

首先,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发挥出版记录历史的社会功能。通过主题出版,准确记录这一进程,把当代中国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社会进步、伟大作品以主题出版形式反映好。

其次,要发扬中华民族盛世修典的优良传统。盛世修典不仅仅是把老祖宗遗留的优秀文化整理好、继承好、弘扬好,更需要与时俱进,把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创新成果编辑出版好,形成新的文化思想体系,推动社会进步。在这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实践,为主题出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三,主题出版要为赢得世界话语权做出贡献。要把主题出版放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去考量,反映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在《科学文化史年表》一书中曾以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为线索,系统地回顾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他发现一个规律:伴随着思想解放、社会进步,重要科学技术的应用,会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推动人类历史上巨大进步。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成果,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汤浅光朝在书中举了中国春秋战国、欧洲文艺复兴和英国工业革命等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我们现在做主题出版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遵循规律推出主题出版的精品力作

做好主题出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不仅仅是完成政治任务。

第一,以内容为核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要求,把其作为主题出版的重中之重。聚焦主题出版各项重点核心内容,不偏离,努力做出特色。

第二,要处理好主题出版的政治功能、学术功能的关系。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统一”,为我们做好主题出版提供了重要遵循。在主题出版中要自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出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其内涵,将精神融入主题出版,真正做到辩证统一,做出实效。

第三,要针对不同读者对象和各类出版物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精耕细作。出版好学术著作、通俗读物、文艺作品、少儿作品、对外宣传图书等各类主题出版图书。

应用好新技术提升主题出版的影响力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性进步特别是互联网,为我们提升出版水平提供了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应用使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用协同、融合的理念,用新技术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提高主题出版质量,不断扩大影响力。

主题出版问题研究提纲

■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关键词 现实性 历史性 必要性 规定性 普遍性 规律性 经验性

“主题出版”概念源于原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到今天,主题出版已成为全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成为管理机关部署出版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出版企业安排出版业务的首要任务,成为编辑出版人本职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志。关于主题出版,至少要关注以下7个问题,即现实性、历史性、必要性、规定性、普遍性、规律性、经验性等。

一、主题出版的现实性。无论是总署时期,还是总局时期,抑或是划归中宣部以后,几乎每年中央主管部门都要专门发出关于主题出版的通知文件;无论是出版传媒集团的年度选题论证,或者是出版社的年度选题论证,无论是政府评奖,抑或是大众评奖,都把主题出版物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出版社来讲,绝不可以在主题出版方面缺席或者是一种弱存在;对于编辑出版人来讲,要想成为优秀编辑,不可能不从事主题出版。而要从事主题出版,就应该了解和把握它的运行特点和生产规律。

二、主题出版的历史性。从建党初期及早期,苏区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到十九大以后,几乎每一时期党都对主题出版做了精心部署,都有一批主题出版物生产出来。由此可见,主题出版的概念虽然直接提出来才有十几年时间,但党的主题出版工作,其实已拥有近百年的辉煌历史。

三、主题出版的必要性(必然性)。主题出版的必要性(必然性),是说主题出版存在和得以发展的根据。党在作为革命党时期,如果没有主题出版的紧密配合与有力保障就难以形成党的领导核心,凝聚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工农大军,夺取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党在作为执政党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主题出版发力,就难以激起全社会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入改革开放新境界。主题出版以独特的使命和贡献,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滋养、思想动力、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换句话说,在革命党时期,它是思想建党、建军,党指挥枪的重要依据;在执政党时期,它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板块,必须按照政治上层建筑的要求,服务于生产关系的和谐与生产力的发展。

四、主题出版的规定性。主题出版的规定性是讲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无论策划什么样的选题、体裁和题材,必须阐述和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态。这叫“万变不离其宗”。强调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做好主题出版,这是对基本规定性的展开与实现。在主题出版问题上,要注意做好“三个结合”,要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五、主题出版的普遍性。主题出版很有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只不过所宣扬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完全不同而已。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三弦、四书、五经、六典,其实就是经过千年检验的主题出版物。宋明理学是其中的翘楚,横渠四句则是他们的理想。就国外来讲,也逃脱不了这种历史的逻辑。启蒙时期或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若干名著,其实就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意志的主题出版物(包括《作为武器的图书》等)。

六、主题出版的规律性。所谓的规律性,是想揭示主题出版事业自身的内在逻辑,其选题确立、作者寻觅与其编辑出版、市场推广之间的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主题出版成功的路径和方法。至少有3条规律,或者叫作规律性结论:一是关于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的对接;二是关于作者、作家与编辑的合作;三是关于主题出版两个效益的统一问题。

七、主题出版的经验性。主要是对这些年成功做法的一个粗线条梳理。一是因社制宜,贵在差异。讲的是选题方向,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选择。二是组织保障,形成规制。组织保障是基础,要有专门的领导、编辑、机构专司此事。把集中攻坚与普遍要求结合起来。三是规划前移,建立基地。要有前瞻性部署和中长期规划设计。四是主官领衔,培养名编。最大限度创造条件,把主题出版工程推进和名编辑的培养工程结合起来。五是精雕细刻,万无一失。总之,主题出版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直觉是策划的品质,逻辑是论证的工具。

主题出版要做好“三个统一”

■韩建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 发展战略 “走出去” 数字化

2018年,主题出版作为出版业的核心工作,党和国家的导向更加清晰、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类型出版单位也更加重视并主动开展多种创新实践。我认为,做好今后的主题出版工作,要做到“三个统一”。

第一,主题出版工作与出版单位的总体发展战略是有机统一的。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指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方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因此做好高质量的主题出版项目对于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至关重要。事实证明,主题出版不仅是与出版社做好学术和专业出版、形成品牌相统一的,而且与出版社经济效益的发展也是相统一的,精品主题出版物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回报也十分可观。

第二,主题出版工作与“走出去”战略是统一的。近年来有关方面多次召开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出版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通方面的作用。主题出版就是在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展现当代中国的魅力与实力,因此主题出版工作与“走出去”战略呈现出更加紧密、互相结合的趋势。

第三,主题出版与数字化转型是统一的。主题出版强调与时俱进,因此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主题上适应时代,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代同步。媒体融合正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的出版框架,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壁垒势在必行,一些出版单位也正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商转型为信息和知识服务提供商。主题出版要顺势而为,在创新内容生产与服务、扩展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有所作为,使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更加快捷、更加个性化、更有亲和力。

5G商用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

■鲍洪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关键词 5G 融合发展

“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今年7月5G将在杭州正式商用。与此紧密联系的事实是,我国8亿多手机网民中,90后年轻人占一半,可以预见,未来,出身于数字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将成为图书市场的需求主体,听书、读图、阅屏注定成为这些主体读者用户学习求知的主要方式、主宰路径。无图不读无视不阅,正是我们面临的阅读现实,读者用户在哪里,内容供给的触角、渠道、末端就必须伸向哪里。否则,我们就失去了理论指导、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2018年图书零售线上线下格局迥异,呈现令人警醒的割裂格局:线下实体店,主题图书占据绝对优势,TOP100中有42种,而且集中在前50强。但线上则被一般图书、市场图书占尽风光,TOP100中,主题出版只有4种。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主题图书,如果止步于线下,与广大手机网民无缘,谁能想象和承受这种割裂的后果?所以,站在5G大规模商用时代到来的关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迫切解决主题出版的数字化融合发展问题。

纵观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发展历程,我们以融合为逻辑,将这一过程的主题出版工作梳理成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1.0模式:以纸书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题出版物大部分以党史、国史、军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党政学习材料和读本为主。二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2.0模式:以IP为中心,图书与影视剧等衍生产品同步开发、全版权运作、创造丰厚衍生价值的阶段。该阶段主题出版选题方向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更多领域扩散,呈现出全方位、更综合的发展趋势。三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3.0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出版策划纸书、电子书、音视频整体统筹,并借助新媒体传播形成全网营销体系的整合,推动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

如何构建5G商用下的主题出版3.0模式?

第一,全媒体内容打造。出版的本质是提供内容服务,随着内容承载介质的变化,出版形态正在向全媒体模式嬗变。未来主题出版要逐步摆脱传统纸质出版的路径依赖,从单一的纸质出版向电子书、音视频、数据库等全媒体呈现方式的综合开发转型,实现“一种内容、多种产出”的价值挖掘。在5G时代,主题出版要坚持以高质量为标准,书写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记录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要深刻解读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地用凝练中国实践的精品图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实现主题出版所赋予的时代使命和社会价值。

第二,发行升级为“中台”。发行部门的职能属性向运营“中台”迈进,全面面向B端、C端实现内容和用户的链接。一方面,要通过版权内容碎片化传播和媒体渠道的建立,不断吸附用户,形成用户流量池,为出版提供良好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要运用技术手段,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建立用户模型,实现用户和内容的精准匹配,做好精细化用户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的双向良性互动。

第三,构建内容直接触达用户的媒体矩阵。传统出版的痛点在于与用户的隔膜。传统出版单位不掌握用户信息,用户大量沉淀在电商渠道、电子书和音视频平台,形成了生产与市场的脱节、供给与需求的阻隔。5G普及之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下半场是“内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新的技术环境为传统出版打破用户壁垒创造了条件。主题出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不同媒体渠道,借助技术手段建立与用户直接关联的媒体矩阵,通过对用户数据收集、整理和运营,让用户数据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依托;同时,要对用户浏览和使用内容情况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洞察用户需求,提供按需服务、精准营销,从而更大规模地拓展用户、凝聚用户、撬动市场,不断扩大主题出版的互联网版图。

第四,三级进阶运营模式。在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分析和谋划了主题出版的“三级进阶运营模式”:第一级,通过头部流量品的布局建立流量入口;第二级,沉淀引流品为特定目标用户群体营造商业场景;第三级,完成内容生产、知识服务、电商销售的商业闭环。运用三级进阶运营模式,主题出版内容题材和内容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从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陶冶出经久不衰的时代精品。以浙江人民出版社入选中宣部第8届通俗理论读物的《红船精神问答》为例,围绕该产品打造党政理论通俗化知识点,以长短视频等内容形式,借助公众号等媒体渠道,构建与用户的链接,实现党政理论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当用户和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导至相关的党政学习材料等一系列图书产品,将流量、用户量覆盖到更广的面,搭建从产品线到内容再到用户的大链条,形成第一级流量入口。开发党政理论通俗化学习相关的知识讲座、寻访革命圣地的交流考察活动,形成二级商业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建立付费的在线学习课堂、电商等成熟商业应用,完成商业闭环。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做强主题出版 讲好中国故事

■辛广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关键词 传承项目 内容与形式创新 “走出去”

主题出版是人民出版社的核心工作,每年策划主题出版图书数量都居全国之首,在“走出去”方面对外输出版权的图书也主要都是主题出版图书。要做好主题出版要注重以下4点:

第一,注重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主动策划重点项目。

党和国家的大局工作是主题出版的核心,人民社在此方面主要侧重以下4个方向: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不断创新做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著作出版的同时,全力做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阐释与宣传。十八大以来,人民社先后推出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多种重点图书,其中《习近平讲故事》发行了240万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甫一推出,就发行近百万册。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核心价值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人民社策划出版了“人民英模系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重点图书。三是重大庆祝与纪念活动、事件,人民社策划或组织出版了《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经典宣读系列”等诸多重点图书。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社作为学术出版重镇,每年均推出一批相关图书,如《中国审美通史》《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做好时政类的主题出版工作,必须要有“两个敏锐度”,即出色的选题策划敏锐度与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十八大之后,人民社推出了全国第一本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图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行超过100万册,还出版了英文版,有力地推动与配合了全党全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工作。

第二,注重重大传承项目与“小而美”兼具。

做好主题出版,一定要注重“大”与“小”的关系。策划有重大影响与价值传承的项目是必须的。人民社围绕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等,首先推出了《中共先驱领袖文库》《改革开放元勋画传》等。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相关学术著作,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

但主题出版不等于大工程、大套书这类“高大上”项目,还包括“小而美”的读物,特别是优秀通俗理论套书。人民社对讲求可读性与大众化的“小而美”读物同样高度重视,每年策划的主题出版图书中,这类书占了绝大多数。如《向党中央看齐》《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等,这些书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大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颇受读者喜爱。

第三,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要做好主题出版图书,就要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规模、写法到插图、注释、封面等,仔细推敲考量。2015年人民社推出的中国第一本视频书《政府工作报告》(图文视频版),就是一个创新。过去几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以单行本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为方便读者能便捷地理解与把握政府工作报告,书中对一些重要事件、表述及专有名词、新提法等内容增加注释与延伸,形式包括文字、图表、视频,让报告的内容通过声与像得以解释延伸与呈现。这一创新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第一本《政府工作报告》视频书就发行了近10万册。再如《雷锋画传》,该书全书文字2.8万,书中上百幅图片均精选自抚顺雷锋纪念馆。编写过程注意每一个细节,包括图片的说明。为宣传该书,还特别邀请草原英雄小姐妹、姚明、郭明义等推荐。正因此,在当年全国出版的140余种雷锋题材图书中,该书以发行近30万册居首位,还被原新闻出版总署推荐出版了藏文、维吾尔文等文本。

第四,注重“走出去”,向世界有效发声。

“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是人民社“走出去”工作的核心,以主题出版让世界感知中国则是方法与手段。人民社提出,“走出去”的图书一定要有质量,关键要注重有效发声。以《共抗法西斯》(中、俄、英)为例,当人民社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会见普京后,宣布2015年中俄将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立即决定策划一部中俄共同撰写并以中外文分别出版的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图书。经过1年多的努力,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组织编写的《共抗法西斯》终于出版。这是全球第一部由中、俄两国学者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由人民出版社、俄罗斯维切出版社分别出版中俄文版。该书的说服力、传播力、影响力显然更大,也更具权威性。这就是“走出去”的实效,对外传播的实效,这也是中国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

主阵地与主导力:主题出版文化传播与阅读推广

■阚宁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

关键词 宣传载体 文化活动 文化空间

多年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集团《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为根本遵循,强化做好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文化自觉,坚持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力求不断提升优秀主题出版物的文化影响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建设主阵地,发挥主导力,做好主题出版的文化传播与阅读推广等方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加快建设主阵地,主动求新求变,大力拓展主题出版物的宣传载体和文化空间。

优秀主题出版物要叫好又叫座,必须解决“主力军要有主阵地”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善待存量、善做增量、善用变量,要守好主阵地,也要拓展主阵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没有自己的新华书店系统,但长期以来与上海和各地新华发行集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我们最为倚重的主题出版物发行推广的主阵地。与此同时,在做好做优存量的基础上,过去一年,我们打破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模式,有针对性地在增量和变量上下功夫,实现了主题出版主阵地以及传播手段的重大突破。主要举措有以下两点:

一是创办主题出版读书会,搭建面向大众的常态化新型传播平台。2018年世界阅读日,集团支持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浦东创办运营上海第一个以主题出版和红色文化为特色定位的读书会——“学习读书会”,面向党员干部和读者,每2周举行一场高水准的主题出版专家讲座,每月发布一次主题出版“学习书单”。此外,集团集合旗下资源,又先后创设陆家嘴读书会、思南经典诵读会、行知读书会、长三角读书会等面向各阶层读者的读书会。新型传播平台持续扩容,为有效扩大优秀主题出版物的社会影响扎扎实实地作出了增量。

二是加强跨界合作,利用新媒体、多媒体手段放大优秀主题出版物的价值。要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必须抓住互联网这个变量,大力倡导媒体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为主题出版物赢得更大市场,使其产生更大效能。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马克思的20个瞬间》,纸质版一问世即上线了音频版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并邀请该书作者、一批80后的党校青年教师为90后青年读者讲述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自2018年4月至今,全国电台总收听量已累计超过3.7亿人次。其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携手人民网、上海广播电视台、阿基米德等平台策划主办“回响四十年,我们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实景党课”“‘给年轻人讲共和国的故事’全媒体实景党课”,走出了一条“主题出版+多媒体+服务”的创新之路。

注重发挥主导力,坚持价值引领,精心策划组织富有新时代特点的主题出版展示和文化活动。

主旋律要有主导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每年出版图书1.1万种左右,全年组织各类阅读文化活动2000多场。我们在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教育出版领域,既要坚持俯下身子深耕细作,更要挺起腰杆登高望远。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集团先后推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马克思的20个瞬间》等数百种主题出版物。

我们认为,主题出版必须对集团的内容生产和文化传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形成“一锤定音”“一呼百应”的强大主导力。

主题读物开发3维度

■徐海(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

关键词 认知高度 选题宽度 挖掘深度

我此前在江苏人民出版社担任社长,对于主题读物的出版有一定的实践体会,因此,我从3个维度谈一谈自身对于主题读物的认知。与主题读物研究的理论框架不同,我的观点是从实操角度得来的。

主题读物出版认知的高度。认知高度是关于主题读物的第1个维度,这个问题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即便有认知也不一定清醒,包括我自己在内。最近七八年,江苏人民出版社主题读物开发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主管部门和读者认可,入选中宣部年度重点图书出版的数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第一,开发主题读物是职责而不是简单服从。如果说是服从,那是服从大局,是服从于自己的内心,是出版社服从于自身的职责——为读者提供主题读物。第二,开发主题读物是效益而不是负担。过去我们认为主题读物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其实不然。真正好的主题读物能产生持续的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当然更好,例如《之江新语》《中国震撼》等。

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意见》,我觉得对主题读物的出版必须提升到一个高度来认识:为什么要开发主题读物?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我认为:第一,使命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第二,任务决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一代新人。我们终将老去,而当今和未来一代新人将担当全面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任,他们读什么书长大很重要。主题读物古今中外都有,在中国古代,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最重要的主题读物是“四书”,《三字经》是给儿童看的主题读物,“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给成人看的主题读物。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主题读物,形成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主题读物的出版必须上升到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的高度来看待、来认识。

主题读物选题的宽度。主题读物的选题宽度要防止面过窄。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第一,主题读物内容非常广泛,全面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众多方面。第二,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史、国史、军史,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等,都可以作为主题读物的选题题材,文学、理论、艺术多种表现形式。但有一点必须牢记:每个年度有各自的重点选题。因此既要着眼长远,又要关注年度,贴近时代。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始终要求在“四个方面”加紧深挖主题读物:一是记录历史;二是宣传真理;三是资政育人;四是身处江苏,必须用江苏的成就、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巨大成功作说明、作证明,展示江苏形象、宣传江苏精神,同时显示不同地域的人民如何生活、如何奋斗,如何为华夏几千年古国生生不息并繁荣富强而努力。

主题读物挖掘的深度。对主题读物挖掘的深度,我认为认识到以下3个方面内容很重要。第一,宏观与微观。主题读物要少些宏大叙事,我感觉宏大叙事我们力有所不能逮。所以我认为地方出版社主题读物选题开发的一个思路是,既要“以小搏大”,同时也不要完全“以小搏大”。这两个“以小搏大”中的“大小”不一样。一是选题的大小,一是作者的大小。首先,选题的“以小搏大”。即不要去做宏观的题材,而是在一定认知水平上体现出对事物的理解。二是不能过分“以小搏大”。如果题材很大,让没有专业性的小作者去撰写超过他能力的作品,是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的。出版社准备进行“以小搏大”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能从事“以小搏大”的“大”人。第二,专业性。2017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策划主题图书的第一素质在于敏感》,文章中我谈到,策划主题读物第一素质要求就是保持一颗极度敏感的心。第三,深入浅出。以深度切入,但在表述方面要更为浅显易懂,被读者接受。

总之,做好主题读物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思考,既有深度,又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是主题读物开发的重要价值尺度。

突出新时代 深耕大题材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朱寒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

关键词 主题出版策划 立体传播 高质量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地位更加重要,使命更加突出。主要体现为要在宣传党中央的主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与时代同向同行中发挥主力阵地作用;要在打造精品力作、攀登高原高峰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融合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推动作用。更好地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深耕大题材,抓住主题出版发展的特点趋势。在新时代新布局下,主题出版不仅面临着政策要求、时代需求,也面临着读者诉求,需要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探讨、抓住主题出版的特点和趋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用心出新中深耕大题材,以新视野、新思想、新路径开拓新局面。今后主题出版在策划和出版中应注重以下4个结合。

一是在专业板块建设上注重主题出版和专业出版相结合。主题出版首先是专业出版,必须在专业上过硬,同时要与政治主题呼应,用专业性强化、丰富政治性。出版单位,尤其是地方非人民出版社,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拓宽视野,找准定位,立足专业特色和优势,寻找投入主题出版的路径,抓住新趋势,实现发展。

二是在内涵价值挖掘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好的主题出版项目,既能精准对接党和国家需要,也能有效对接人民群众阅读需求,要围绕加强理论武装、推进研究阐释、开展宣传普及,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理论成果、大众读物。主题出版只有转化成理论体系、大众阅读,才能最大程度凝聚人心。

三是在内容形式创新上注重有深度和有温度、有意义和有意思相结合。要通过“策划的出新”“叙述的生动”“语言的活泼”“装帧设计的新颖”,在理论深度中注入文化温度、在政治意义中增加艺术意思,达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要从选题策划到书稿创作、审读、编校、排版、印制等生产环节,弘扬工匠精神,力戒跟风、拼凑、简单重复,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原则,从内容到形式提升主题出版物的文化品位、质量高度,提高主题出版的竞争力。

四是在融合转型升级中注重传统出版和全媒体立体传播相结合。宣传文化领域面临着多媒并进、全媒融合的新局面,内容传播和阅读生态发生了巨变,信息和知识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主题出版要积极适应移动化、碎片化、图像化的信息传播趋势和阅读习惯,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尤其要利用新媒体在“接地气”“易传播”等方面的长处,通过融合出版、立体传播,增强公信力,扩大影响力。

开拓新实践,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中宣部有关主题出版工作要求和出版纪律,立足地方出版集团实际,重点抓好事前谋划、事中调度和事后考核,从顶层设计、资金扶持、编辑力量、资源投入等方面,加强主题出版工作的引导、保障和推进,创新主题出版工作方式。

一是坚持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重点策划推出《新时代治国理政研究》《开国纪事》《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新时代文艺理论发展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解放区书目史料丛刊(4卷)》等文献精编、理论专著和通俗读物。二是突出“四个讴歌”“五个故事”。重点策划推出《经山海》《商海军魂》《一条大河波浪宽》《绿色山峦》《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文艺和少儿原创作品。三是抓好立体出版、全媒体传播。抓住澳门回归20周年契机,立体出版《澳门文化绘本》。大力推动主题出版项目线上线下多层次、多渠道、多场景传播,遴选一批主题出版图书进入学习强国平台。同时,把主题出版作为深化国际合作的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主题出版图书版权输出。第56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期间,时代出版输出《丝绸之路》立体书,着力从多角度、立体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