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出版人共议新时代编辑工作的价值和使命
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6月1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出版的本质:新时代编辑工作的价值和使命”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许正明,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社长沈元勤,解放军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董保存,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主任郑殿华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乔还田主持。
许正明表示,当前的出版工作有两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清水稿,即从责任编辑到复审、终审,几乎没有留下编辑加工的痕迹;二是洗稿,一些民营出版公司改了书名、段落标题等,把内容重组,就成了一本书。他还提到:“我们的四力,还存在着时差、压差、误差、温差的问题。”
“随着出版单位变成出版企业,面对更多经济效益的硬指标,许多编辑认为丧失了文化人的尊严与社会地位”。郝振省认为,当下出版行业有四个“缺”,缺尊严、缺钱缺人、缺保护性政策、缺原创。在他看来,面对这些新老问题,首先要厘清出版的本质,确认“编辑”是出版史的核心。
“做出版不是看一年出了多少本书,而是出了多少有价值的书,数量优于质量的简单差异,会导致整个体制的改变。”皮钧的观点是,出版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出版是太阳产业。出版业的发展不是转型而是转场,不是升级而是升维。
研讨会上,李岩从中国出版集团补短板、践行“四力”的做法谈起,阐述新时代编辑工作的深化路径。通过编辑工作和学者身份的双重维度,周蔚华从理论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编辑观的体现内容。沈元勤则提到复合型编辑人才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强调图书编辑应积极主动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的能力,适应全媒体发展的趋势。
作为2018年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荣誉获得者之一,郑殿华觉得,编辑行业好比一面镜子。面对媒体融合时代,读者变成了受众,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新知识的新需求,是这一代出版人的新课题。董保存做过38年编辑工作,也曾编辑名作《亮剑》《红高粱》等。在他看来,编辑首先得当个杂家,不是个杂家,就说不出像样的意见。然后,要从杂家过渡成专家,才能真正优秀。
出版载体不断变化,出版人既要认清新时代编辑工作的价值和使命,也要在实践中保留初心。乔还田在主持中总结道,当前出版工作要勇于践行,在工作中落实、提升“四力”。(张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