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少儿出版国家队 中少总社再出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9/27 作者:孙 珏


孙 柱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 珏

这是一艘在历史大潮中起伏前行的大船。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从诞生起,就注定了其使命的厚重。它的萌芽、合并、发展壮大,走过的每一步,无不印刻着中国少儿出版激荡岁月的一段段特殊记忆。而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代节点上,承载着更多发展内涵的中少总社再出发,又将以怎样的综合实力和配置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出身即使命

1955年8月,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就“少年儿童读物奇缺问题”作出批注、批示。1955年8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编印的《情况简报》第334期上,刊载了《儿童读物奇缺有关部门重视不够》的材料。

1955年8月15日,团中央书记处向党中央呈报了《关于当前少年儿童读物奇缺问题的报告》。团中央决定在继续办好归属团中央管辖位于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加强小学中年级及学前儿童读物出版外,在北京创办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加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读物的出版,并建议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15个省、自治区的人民出版社设立儿童读物编辑室,加强全国儿童读物的出版,同时还提出适当提高稿酬标准、加强发行和宣传工作、增设儿童阅读场所等建议。毛主席看了团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后,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对待这一问题,迅速改进工作,大量地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

“可以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密不可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孙柱说。1956年6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成立,社名由郭沫若题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同属“中国青少年出版社”,由一个党组领导。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有关少年儿童的出书任务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负责。

毫无疑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少儿出版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共和国迎来了少儿出版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很快,包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内,全国各省的少儿编辑出版力量得以加强。据记者调查,除去小学生课本、少儿报、连环画,1955年~1959年,少儿读物品种1万种,印数增加近5倍,比1950~1954年的品种数增加2倍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几乎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在中少总社(前身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如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和方慧珍的《小蝌蚪找妈妈》、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等。

改革开发先行试验者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变成了一个巨大实验室,沉寂已久的创作力量喷薄而出,很快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989年,除了少儿读物数量增多,出版品类也大为丰富,除童话、寓言、小说、诗歌等外,知识读物、科学读物、人物故事等各种题材、形式的读物创新性地推出。在全国范围的少儿出版实践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发展从地处北京的空间优势直接转化为发展速度,其间涌现出的“少年百科丛书”是全国第一套百科丛书,“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神圣抗战”“中国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世界大人物丛书”“少先队工作丛书”等大中型套书、丛书也相继问世。这些具有鲜明少儿特色,门类齐全,兼具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产品,不仅预示着中少总社对“骨干工程”的重视,同样预示着整个少儿出版系统性出版的雏形初现。

机构调整,助力了中少总社前进的步伐。2000年,经团中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合并组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算上中国少年报的历史,中少总社已走过68个春秋。孙柱在回顾中少社历程时表示:“一代又一代的中少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过了很多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高增长时代 “黄金战士”

近15年以来,中国少儿出版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少总社的发展在中国少儿出版的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中少总社近1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孙柱觉得,几代中少人以打造“ 攻坚大项目”为重点,不断形成经济增长点。如今,中少总社已经形成了世界经典、原创儿童文学、绘本图画书、少儿历史、少儿科普、卡通动漫等优势图书板块。同时,该社大力发展原创,打开了与国际交往的大门。

中少总社通过多年出版资源的盘活和积聚,以创新研发驱动形成了诸多强势板块。原创儿童文学领域,儿童文学出版中心依托《儿童文学》杂志,打造了“典藏书库”“金牌作家书系”“淘·乐·酷书系”“阳光书吧书系”和“伴侣书系”“童书馆书系”几大书系,10年来共出版了540多种图书,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汤汤、黑鹤、王巨成、薛涛等大批中国儿童文学名家都是从《儿童文学》起步,使得中少总社一度被业界誉为“作家培养基地”。原创图画书方面,“中少阳光图书馆”系列立足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合国际视野,“九神鹿绘本馆”系列主打弘扬中华文化,2个系列先后出版了200余种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我的日记”等已成套系,其中,“我的日记”系列发行量已超过200万册;《盘中餐》荣获第5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我是花木兰》荣获第2届图画书时代奖金奖;90%以上的图画书已实现版权输出,授权区域覆盖加拿大、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经典引进方面,比利时连环画世界经典《丁丁历险记》、瑞典“童话外婆”《林格伦儿童文学作品集》、意大利“洋葱头之父”罗大里作品全集、法国国宝级童书“小淘气尼古拉”等一系列世界经典均被纳入囊中。少儿历史方面,《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等产品的持续开发,使得IP常青,长期占据国内同类产品中的头部位置。少儿科普方面,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由院士和大教授为小读者写数学科普,开创业界先河。卡通动漫方面,“植物大战僵尸系列”10亿册超级畅销书,连续6年创业界销售神话……

孙柱特别提及,主题出版板块的构建突显了中少总社作为共青团直属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和少儿出版国家队的使命担当。近年来,该社陆续出版了《共和国领袖故事丛书》《神圣抗战》《伟大长征》等一系列主题出版图书。其中“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一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出版界主要大奖,并翻译成英语、日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版权输出到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中少总社还重磅推出了《速读新时代》《一条大河》《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等作品。

“中少”品牌融合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后,中少总社着眼长远发展,慎思敏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优化产品结构,转化增长动力,全力推动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展。

事实上,中少总社早已向外界展示了这样的路线图:一是深入推进纸质少儿图书互动阅读的实践探索,互动模式包括:从早期的书刊配光盘,比如《幼儿画报》《婴儿画报》配备随刊光盘,赠送随刊动画;后又推出“红袋鼠故事屋”APP。微信端口的尝试,如扫二维码听书、听故事、看动画等也都布局完成。二是以智能科技为引领,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高点,形成新动能。比如增强现实(AR)技术在少儿读物中的应用:月发行量超过150万册的《我们爱科学》杂志2016年推出一款“我们爱科学AR”APP,为用户带来最新的AR学习教育体验;2016年,中少总社推出一套《安全魔法城堡》儿童安全教育课程。这套课程从生活中常见但容易忽视的安全细节入手,涉及6大日常生活场景;红袋鼠IP衍生品与少儿读物的互动阅读方面,中少总社自主研发了红袋鼠智能点读笔套装,设计了Wi-Fi联网的红袋鼠点读笔,不仅接入了微聊功能,将来还会进行人工智能模块的接入,进行儿童阅读测评和红袋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

今年1月,团中央对直属宣传思想文化单位进行改革,将全国唯一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新闻网站未来网并入中少总社,这是共青团中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做出的重要部署,也为中少总社全面把握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青少年主流媒体提供了重大机遇。

“新技术将为少儿出版新产品、新业态的产生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将催生更多的少儿智能出版物。新型出版产品将为少儿带来新体验,反映新技术、新趋势、新理念的少儿出版物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IP为核心的多媒体生态链将逐渐形成。”选择“阵痛”,剑指长远,中少总社顶着压力,继续在发展中不断调结构、促融合。孙柱表示,要坚决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真正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融合发展度上来,宁可速度慢下来,数字减下来,也要保证质量第一。

更重要的是,中少总社选择了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中少总社实现了“跳出少儿出版看出版”的自身突破,从更高层面上诠释中少总社在中国少儿出版发展新常态下的使命。毫无疑问,这艘“大船”或将给少儿出版带来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