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出版专业品牌方阵
1955年
“专、精、特、新”成就统计出版发展之路。
叶植材(中国统计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社长):中国统计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自成立以来,统计社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出版社建设成为统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统计产品生产的重要园地、统计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助推中国统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中国统计出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一份杂志,发展壮大到目前已经成为能够出版期刊杂志类、年鉴资料类、专题报告类、教材科普类等系列化产品的出版社。《中国统计》杂志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机关刊物,竭诚服务中国统计事业发展大局,在传递党的声音、引导发展方向、交流统计经验、宣传统计成果、传播统计知识、弘扬统计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年鉴资料类图书的出版,是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统计数据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仅出版数据发布类图书每年已经达300种,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统计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于1988年成立了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对全国统计教材进行科学规划。编审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优秀统计教材、统计专著、统计工具书、统计科普读物等,为普及统计知识、提升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新中国统计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统计社积极配合国家统计局的宣传工作,结合重大事件和历史节点,编辑出版了《新中国五十年》《改革开放40年》《辉煌70年》主题出版物,其中《改革开放40年》《辉煌70年》被中宣部确定为重点出版物。
1980年
影像筑就梦想,出版成就艺术。
高 扬(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和工具。中国摄影出版社成立40年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促进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专注于传播现代摄影知识、先进摄影理念和优秀摄影作品,以影像语言展现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成立以来,摄影社出版了一大批广受欢迎的品牌图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畅销近40年,成为一套经典的摄影教材,前后修订4次;“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系列教材”是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近30年以来的教材,修订3次。这些图书影响了一大批摄影人。
摄影社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出版的一批优秀图书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3卷本)、《中国影像史》(10卷)、《中华图像文化史》(40卷)等史论类图书的出版,为影像史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等图书,充分运用影像语言的独特优势,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摄影社着力打造空间出版新领域,举办“吴印咸摄影双年展”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摄影展和摄影活动。68家“影像与阅读”书屋在北京、浙江、山东、河南、天津等地落地。
摄影社在影像数字出版领域快速发展,随着“影像出版多媒体数字化平台”“影像智库知识服务与互动阅读平台”,以及所控股的广州正度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影像出版产业云端交互平台”“中国文化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基于‘互联网+’的视觉影像云渲染平台”的搭建完成,辅以出版社微信、微博、网站的完善,出版新战略布局基本成形。
影像筑就梦想,出版成就艺术。摄影社立足专业,坚守主业,在影像出版内容创造、影像多媒体融合发展上打造全方位影像出版产业链。
1993年
昌明智识,传播新知。
赵 晖(西苑出版社社长):西苑出版社创建于1993年9月,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2011年由国家保密局主管主办,与金城出版社合并办公。西苑社原出版方向为收集、整理中南海大事记、年鉴,与中南海有关的名胜古迹、书法、绘画等,先后出版过“中南海珍藏”系列、“中南海纪事”系列、“伟人手迹”系列等图书。其中《中南海珍藏画集》《平凡与伟大——毛泽东中南海遗物轶事》等图书一度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馈赠外国元首及国内外友人的珍贵礼品。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金城出版社和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合作,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成立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西苑社的产品线逐步拓展到人文社科、文学艺术、教育科普等市场图书领域,逐步积累了“三小时文库”系列、“阅美文”系列等品种。其中《柏杨手稿卷——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双效俱佳,《大国威仪:青少年珍藏版》《曾侯乙编钟》《先秦城邑考古》等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出版资源在快消品领域的知识服务及产业应用》获得2017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苑社将秉承“昌明智识,传播新知”的出版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文化产业的创新,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转变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营销模式和运营机制,打造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赢利能力、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以内容为核心的多载体立体化开发新型文化传媒机构。
1978年
领时代风气之先,助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
韩卫东(上海译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浪潮的国人大都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当代学术思潮”译丛、“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图书品牌记忆犹新。
为领时代风气之先,助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译文社在国内率先公开发行世界文学名著,成为当时文化园地复苏的重要标志。译文社主持研发新中国第一部由国人自建语库、自行规划设计、自订编辑方针的综合性大型新英汉双语工具书《英汉大词典》,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在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之前,译文社就已签约购买了海外畅销书《斯佳丽》中文版权,发出了国内出版业尊重知识产权的先声。这些图书品牌背后,是一批为新中国出版、文化翻译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学界巨擘、翻译名家和出版人才,其中不乏巴金、周煦良、陆谷孙、吴岩等声名远扬的大师。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译文社立足已有的优质图书版权,不断开拓选题视域,多种图书荣获众多重要出版奖项,并获得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等。译文社还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同时,译文社构建起以出版资源、数字版权经营管理体系和作译者数字版权库为前提,以数据库销售为基础,以电子书销售为新经济增长点,以移动端产品开发带动出版转型的数字出版新格局。
译文社发展历程,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一个缩影。未来,译文社将继续以“传播世界经典作品、创造优质阅读价值”为目标,为繁荣我国的出版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贡献。
1978年
万千华章气象新。
吴晓鹏(气象出版社总编辑):我国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70年来,气象工作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行各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标志着我国气象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气象出版社多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书为媒,与气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厚植气象影响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特大暴雨导致洪水肆虐,灾后我们及时出版《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等专著,推动了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研究。《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面向公众科普防灾避险知识,荣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象部门对此开展了大量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我们出版的《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画册成为我国政府代表团在世界气候大会主要展示的外宣品牌之一。“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及《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分别荣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我国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研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卫星云图观测原理和分析预报》《追星——风云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分别从专著和科普的角度展现了气象卫星事业高水平发展脉络。《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自1981年发行修订至今,成为气象人开启天气预报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推动了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1987年
为统战工作服务,为民革工作服务。
梁光玉(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团结出版社发展至今,有三个重要节点。第一个节点是1987年12月,团结社成立;第二个节点是2010年,团结社从事业编制、企业管理模式彻底转变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企业;第三个节点是2018年底,团结社正式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更名为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
团结社从创建开始,就确立了为统战工作服务,为民革工作服务的出版宗旨。2010年改制后,团结社进一步明确了出版特色,即出版以民国内容为主的文史社科图书,人物传记图书成为团结社的品牌。团结社以“民国人物”为中心,出版了“民国人物大传”书系;以“民国万象”为框架,出版了“民国春秋”系列和《民国商业》《民国电影》《民国时尚》《民国艺术》等图书。团结社还推出了反映民国时期学术文化成果的“民国珍本丛刊”,如《中国古代史》《中国绘画史》《中国医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近30种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未来,团结社将继续抓好主题出版,围绕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节点精心策划,多出精品图书。团结社将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工作,利用新技术去传播传统文化。目前,团结社已启动了与湖南省博物馆、北京华文时空文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博物馆融媒体图书的出版工作,今后还将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展融媒体图书合作。
1995年
坚持出版为了人民,坚持主题出版方向。
王昕朋(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中国言实出版社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出版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成果及其辅导读物”的出版定位,不断打造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类图书品牌。由此,言实社在出版界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连续5年荣获“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百强”荣誉。
自2013年起,言实社陆续推出了《图解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读本》《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英文版、日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蒙文版、藏文版、维文版、繁体版,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单行本,总数达30多个品种。同时,我们还推出了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政策热点面对面》,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逐年上升。上述图书与每年出版的《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对策》等近百种政策研究类图书,形成了言实社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类图书的优势品牌。与此同时,我们加快推进中国政策研究网、中国政策专家库等数字出版平台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其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题解读视频点击量达到5000万次以上。
坚持出版为了人民,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言实社近年来坚持主题出版的努力方向。2015年,言实社出版的《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以平实的叙述视角、质朴的文学语言,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任职期间与作家贾大山的交往故事。图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荣获第7届鲁迅文学奖。
2006年,言实社出版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推动了农民工政策调整。《祖国的海洋》入选新中国成立65周年优秀出版物,《百年沧桑——中国梦散文读本》等近百种图书入选“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中小学馆配”书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持出版定位,努力为人民贡献更多优秀图书。
1984年
聚焦重大主题出版,深耕文艺精品。
李运才(山东文艺出版社社长):山东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主要出版中外文学艺术作品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专著为主的文学类专业出版社。建社35年来,始终以文艺精品出版为己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山东文艺社多年来形成了重视主题出版深耕文艺精品的传统。自建社以来,共有9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高原雪魂——孔繁森》《车间主任》《大法官》《指挥》《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血梅花》6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在北川:一个记者眼中的淄博援建》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外国文学名家精品书系》获中国图书奖;另有252部作品获省部级奖项。
山东文艺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重大项目的出版。《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共42卷,出版后得到业界的好评。
国家出版基金、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京剧大典》文字成书约3000万字,共72卷,分为文学剧目典、表导演典、历史理论典、美术典、音乐典、音像典六类,囊括京剧的历史流派与研究理论、剧目与音乐唱腔、表导演、原声音像、舞美、服饰、脸谱等研究。《中国京剧大典》以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其“大”,以精确性和经典性体现其“典”,全面总结京剧历史,前瞻京剧发展,堪称戏曲界的“永乐大典”。以《中国京剧大典》为基础,山东文艺社力争打造国内戏曲出版高地,《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已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此外,山东文艺社还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山东文艺社重视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