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一纸风行长安城 一路尽显动势能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8/2 作者:穆宏志 张聪聪 陈 莹 田红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穆宏志 张聪聪 陈 莹 田红媛

“礼赞新中国 书香新丝路”,以书为媒,由书致远。时隔21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重回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高光时刻,演绎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热情如火、魅力四射的文化盛典。(链接:商报7月30日1版《热热热!书博会“十二时辰”陕味足》)

7月27日~30日举办的第29届书博会,参展单位数量、展位数量、展览面积均创新高——西安主会场有1234家单位参展,总展览面积6.6万平方米;馆配出版物12万余种,零售出版物22万余种,馆配和民营订货总收入20650万元;共吸引市民读者41.2万人次,零售图书总计51.2万册(套),营销收入2192万元。延安、铜川分会场累计零售图书3.1万册(套),营销收入110万元,农家书屋订货184万元。文创产品订货及销售收入4650万元。特色突出,亮点频现,展销两旺,呈现功能多方延展的趋势,是对本届书博会的中肯评价。

时空特色:

聚焦“70年”主线 探寻丝路底蕴

从西安主会场到延安、铜川分会场,从全国出版传媒集团展位到500余场重点图书发布等系列活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贯穿书博会的主线。

占据主会场C位的“全国精品图书展”通过3000余种优秀出版物,全面展现了出版业70年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会场延安以“红色记忆·书香延安”为主题,设立了中国红色书店、学习书院、延安书局东馆、西馆4大展馆,“红色图书主题展”“中国梦展”等特色展览吸引了市民驻足。

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几乎所有出版集团、大社名社的展位,均围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和“70年”大背景,展出系列厚重精品图书,举办多样阅读推介会和座谈会,礼赞新中国70华诞。

无论是论坛还是图书发布活动,“丝路元素”成为主题出版的另一条主线,彰显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独特的文化特色。组委会设置丝绸之路展区,集中展示“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进口图书、原版少儿绘本、进口音像制品等。“丝路的起点·诗歌的故乡”为主题的首届丝路朗诵大赛颁奖典礼暨名家名篇朗诵会、“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从东北到西北——‘一带一路’与新时代区域经济文化振兴发展论坛”等各有侧重,解读丝路文化与经济振兴;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丝路文化出版基地,辽宁出版集团、辽宁教育出版社力荐重点图书《丝绸之路全史》,北京出版集团主推《“一带一路”的地缘背景与总体思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丝绸之路上的古城》《海上丝路古城》,三秦出版社首发《王子云丝绸之路艺术考古遗著》等各具特色,彰显“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成果。(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与西安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底蕴相呼应,多家出版机构主推的精品图书也从多角度演绎传统文化元素。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西北大学出版社首发的《海外中国研究书系·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大象出版社的《人间烟火皆是诗——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III》,江西高校出版社的“曾巩研究书系”(10册),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剪纸中国》……一系列令人应接不暇的新书首发、作者分享活动,围绕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作品占据相当多的席位。上海人美社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连环画早早脱销,出版社带去的其他产品也不断补货。

正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所言,书博会能够在西安这样一座文化古都举行,对于思考传统中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是有特殊意义的,对于检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读者中的传播率也是有特殊价值的。

功能延展:展会边界扩大承载更多动能

继2018年深圳书博会展销结合后,今年书博会延续此模式,展会变身超级大书城。组委会向市民免费发放8万张价值400万元的电子惠民购书券,“零门槛”进入展场,设立夜场,极大地点燃了读者购书热情。

人气最旺的地方,少儿阅读节当之无愧。今年书博会首次设立少儿阅读节,在展会现场开辟少儿图书展销及文化体验专区,作为窗口型重点项目首次亮相,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多重惊喜。

名家名作带来的流量直接推动销售转化。书博会期间,贾平凹、王立群等名家的读者见面会人气爆棚,相关图书也都成为热销品。读者大会上,观众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文化名人致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网红院长”单霁翔举办的专场讲座座无虚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导演李少红、演员任重等出席活动等,为阅读推广颇多助益。

与展会参与者的身份更加多元相对应,一众作家、出版人的多身份探索也备受关注。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梁晓声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梁晓声童话》;资深出版人樊希安带来新作《几人看得红叶归》、龚曙光创作的《满世界》均选择在书博会上首发,也折射出各方对书博会这个综合性文化平台所承载的动能的认可。

行业内,携手合作催生更多可能。中华书局、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出版大型项目“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和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旗下的湖南教育出版社、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签订融合发展合作协议。远方出版社与江西美术出版社战略合作,《影响孩子一生的自我意识养成绘本》蒙古文版权转让给远方出版社,只收取1元转让费。

行业外,全产业链要素聚集和打通跃跃欲试。在7月30日举办的陕西省出版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4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出版、印刷、发行、数字阅读、平台建设、行业融合等出版全产业链环节,合作金额52亿元,包括智印小镇、西安浐灞培雅书院综合体、延安新区智慧教育合作等。这无疑为借势书博会动能,助地方资源叠加产生更大效益带来了示范效应。

与此同时,出版作为IP产业链源头,与影视等其他板块的连接更加深入。“出版IP与影视对话高峰论坛”吸引了尤小刚、海飞等影视行业领军人物,从影视开发视角审视出版业,出版资源是影视化的重要来源,但出版IP的影视转化率仍有待提高。

融合生态:出版+科技彰显产业大势

AR/VR、电子书、动漫画、衍生文创产品、场景化有声图书馆展示专区,“出版+科技”融合带来的新产品、新业态,充分显现出产业行业的未来走向。

在A馆数字出版展区,一批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企业集中亮相,彰显西部地区数字出版成果。陕西数字基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携旗下数字阅读、动漫影视制作、数字转码加工、红色平台等子公司集中亮相;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展示了录音间、音频体验区和线下实体品牌“万物声”。在图书文化IP展区,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展示了集出版、动漫、文创的文化产业链成果。

出版业与新技术、新平台的融合愈加深入,进一步渗透线上线下资源的互通互补,创新融合出版模式。

主题出版方面,辽宁人民社出版的首部雷锋主题融媒体作品《你的样子:讲述雷锋》,同名纪录片在全网推送引发强烈反响。江西高校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王继才与王仕花的守岛故事》,以全媒体的形式讲故事。

大众出版方面,东道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携多款融合产品亮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三秦出版社的《影像丝路》VR体验等。青岛出版集团的《本色中国》VR纪录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货币里的中国史(AR高维版)》,代表了“出版+技术”的阶段性进展。新世纪出版社发布《小屁孩日记》融合出版项目,由掌阅独家发布电子书;天地出版社与喜马拉雅联合发布《汴京之围》,“纸声同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教育出版方面,不少出版社探索教育领域融合产品研发的新路径。四川大学出版社开发的“大术读家”融合出版平台,支持图文资讯、视频、音频、线上课程、在线测试、读者互动等知识服务模式。

渠道方面,书店通过与科技链接加速转型的趋势一览无余。在“最美书店场景观赏体验区”,观众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沉浸式参观体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王忠义认为,通过“书店+”平台,用优质的内容产品,以精准的服务,黏住用户、细分用户,创造需求、满足需求,进而形成垂直多角化、资源互动化、可循环再生的“书店+”生态圈。

会场之外,围绕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专业论坛为出版行业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贡献智慧价值。“数字全媒体时代,出版业新融合与新发展”“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论坛”“全国教育出版社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专业会议聚焦媒体融合,还就5G、全媒体等前沿话题展开讨论,覆盖“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产品初现。

榴花似火,书香四溢。一届场内场外温度达到高点的书博会,留给业内外的思考也是滚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