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陈 莹
“AI+教育”优化教师职能 促进教育均衡化
■刘庆峰(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今年“互联网+教育”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报告中首次出现了“智能+”这样的表述,有观点说未来教师职业定位会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替代不了教师的。
很多工作可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教师被替代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工智能可以教孩子们具体的知识,但是价值观的传承、做人的道理以及启发性思维、创意灵感等,只有老师才能做到,这些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但是,今后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发力点可能会变化。今天我们以知识传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必须发生重大变革,这也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求的。甚至我们现在本身就应该研究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关键问题是如何融会贯通,如何进行创意和灵感的设计等。
教育是全局性的工程,很多时候会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基本变化,不是一个企业能完全做到的。科大讯飞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体系下做一些人工智能做的事情。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偏远地区的老师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例如我们的智慧教育产品可以示范英文发音,读得比老师准确,读完还能给出评价、指出错在什么地方。
二是推动教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语音,我们还有很好的OCR手写识别技术。科大讯飞还承担了科技部第一个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叫类人答题机器人,分析知识点的习得顺序。我们通过判断、分析孩子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顺序,可以给这个孩子分发最适合他的训练和学习内容,节省大量无效重复学习时间。
以合肥市第八中学为例,学生下午做完训练,晚上人工智能跟老师协同批改考卷,然后人工智能自动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给出第二天的训练内容,这样每个学生拿到的内容都不一样。此举不仅能够节省学习时间,还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学习兴趣。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老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变得更加清晰,这才是未来教育最需要做到的、真正的因材施教。
目前,科大讯飞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承担我国首个教育教学国家级大数据项目 “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并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大规模教育考试的难点问题,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响“教师妈妈”品牌 破解“三点半难题”
■吉桂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教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点提到了教育,这给我们很大鼓舞,今年我也带来《关于扎实推进做好义务教育学校 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建议》。建议的初衷是我发现一线城市、发达地区在课后教育方面相对做得比较好,但是中小城市、尤其是乡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足,我呼吁让孩子们在放学以后获得更多学习、发展的专业指导。
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外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在管理、人员、场地和资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不少地方已经施行,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是部分大中城市。就全国而言,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很不平衡,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乡村学校存在着课后服务没有开展、服务机制没有建立、服务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泰州市在课后教育方面已经作出一定成绩。成果一部分得益于江苏省和泰州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泰州市多年来在课后教育方面已经积累的良好经验。泰州市是较早在全国实施弹性放学的地区,通过优化课后服务,积极探索破解“三点半难题”,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泰州市7个市(区)所有小学均实施了课后服务,共计投入经费5000万元,参与教师7000多名,参与家长义工2500多名,惠及11万名学生。
此外,泰州还开设了数字化学习平台“泰微课”,集聚全市师资优势,自主开发中小学优质资源库——“泰微课”,旨在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一站式网络辅导,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泰州市教师们把课业中涉及的知识点逐一分解开,每个微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每条时长3~5分钟,目前全市已有40万名师生注册使用。并且,泰州市政府、教育局也对校外培训给予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发放了总价值2亿元的优惠券,让全市师生均都可以免费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课外培训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泰州市还有“教师妈妈”这个响当当的品牌,这个项目起源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无人接送,因此泰州市教师自发与留守孩子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教师妈妈”品牌已在全市推广,至今已有43753名“教师妈妈”与42426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确保留守学生“人人有结对、学业有指导、亲情有呵护、生活有保障”,为全市10.5%的学生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加强培养教育信息化教师人才
■黄花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老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了通过“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就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除了在基础设施上落实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之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也要加强。我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现在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状况是有了计算机、钢琴,却不一定有能够教课的教师,设备有了人才却还没跟上。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逐渐加大对教师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高校定向培养,加大对短缺人才的招生和培养计划;二是对能够转型的本地教师加强培训,也希望国家专设一笔针对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的教师培训基金,在国培之外给予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从而使某些方面的短缺人才能得到有效补充。
此外,我还建议制定相应措施或扶持政策支持办普惠园,以满足孩子入园需求,政府在审批方面除了严格准入门槛外,可以多一些宽容,开拓多渠道、多途径办学,适当允许小规模或其他类型达到标准的单位办学,相当于适当放宽办园或办学条件,在氛围上更宽松一些。国家制定相应标准后,各办园单位按照标准执行即可。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目前我国的营商环境,应该说做好营商环境和氛围,市场和企业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我认为营造好法律法规氛围,可能将带动一批有意愿发展民办教育的公司积极进入,从而进一步支持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
此外,西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在实现义务教育普及之外,更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特色民族教育,并且我希望国家加强对民族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
可喜的是,现在除了基本的传统教育之外,教育信息现代化步伐在我们所处的民族地区呈现加速状态,即使是地处边境的中小学也已基本普及电脑,但是仍然面临教师短缺的问题。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已经在教育智能化方面有较多应用,我们当地小学60%以上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享受到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在我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国家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满意了,觉得教学趣味性强了,知识面也更广一些。
深入推进研学旅行 破题“游而不研”
■张国新(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江西省委副主委、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早在2016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几天前,文旅部部长雒树刚在两会部长通道中也特别提到了未来将大力发展几种旅游新业态,其中就包括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近年来,研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得到大家普遍认可,被认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看来,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传统。研学让学生通过集中旅行、集中食宿,把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江西师大附中始终把“建设人和发展人”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尺度,让学生关注并参与当下波澜壮阔的综合社会实践,通过研学实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自2005年“行走母亲河——赣江行”综合实践活动开始,江西师大附中先后开展了“名山行”“书院行”“古镇行”“红色行”“非遗行”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开始,我们计划用近5年时间,逐步建立以“传承赣鄱文化”为主题的覆盖全省的研学实践活动体系,带领学生走遍江西100个市县区,并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探寻地域特色发展路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以实践促发展。
但是,全国各地在研学实践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一年来,本人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教育部门、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广泛倾听学生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建议,整理出了一份两会提案《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和重视。
首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研学实践的活动效果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游而不研’现象普遍,精品研学线路及课程缺乏,研学的教育效果打折扣;文件精神没有严格落实,各地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滞后,很多时候都是将学生带到已有旅游风景区,表面上看像是研学旅行,事实上还是传统旅游。研学实践,课程才是核心,课程的开发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困难。以江西省金溪县为例,这里原来就开发有香料制作的体验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融合进生物、化学、地理等相关知识进去,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使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研学课程案例。
其次,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保障力度还不够,各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在住宿、饮食、交通等方面安全问题突出。我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严格资质管理,保证对研学旅行的监管有法可依。另外,研学旅行城乡发展不平衡,缺乏对农村及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补助机制;研学实践服务行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加大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力度
■吴桂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副市长、农工党广元市委会主委)
今年我带来《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两类学校办学水平,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但特殊困难地区面临更多问题:一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财政基础薄弱,以县区政府为主体的财政支出结构,难以对两类学校给予重点保障,以人头为单位的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难以维持两类学校正常运转。二是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较低,教师住房条件较差,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较少,年轻教师流失严重、师资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两类学校安保、后勤员、生活教师等公益性岗位人员紧缺。
为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使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我们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解决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两类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此外,我还有一个关于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以本地为例,公办独立幼儿园数量偏少,仅占30%,普惠幼儿园占比60%,我们目标到2020年普惠园数量达到80%。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幼儿园运转困难,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短缺,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是大力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剥离在园幼儿100人以上的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独立办园,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同时,按照乡村幼儿教师配置标准,把幼儿师资格制纳入中央控编管理,配齐乡村学校幼儿教师。二是参照义务教育保障房实施数学前保障。将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按照义务教育保障方式将学前保教费1000元(生/年),改善办园条件和幼儿教师师资所需资金率先纳入中央财政保障范畴,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