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明星”产品、热点选题与最新趋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9/3 作者:张 聪


表8 119家集团收入、资产与利润合计情况 单位:亿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 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以来,出版界自觉参与其中,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7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出版座谈会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讲话中,对中国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取得成果进行总结。他将成果概括为四方面,一是版权输出成果丰硕。据悉,2018年,我国出版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数量在整体版权输出数量中所占比重已超55%。二是“明星产品”日益涌现,输出语种日趋丰富。例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国的责任》《人民币读本》等;三是合作形式不断创新。一方面,不少出版机构成立国际编辑部,本土化运作合作出版模式渐趋成熟。另一方面,输出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合作办社、办店、办厂,贸易和投资并举。四是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日臻成熟。搭建专业联盟平台,抱团“走出去”寻求共赢。“品牌活动”形成影响力,巡展、参展扩大合作面。搭建版贸平台,“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围绕这四方面,我们寻访了一批出版机构,梳理其“一带一路”出版成果,除了呈现个案样本之外,更主要目的是揭秘“明星”产品打造的经验与选题热点,以及合作形式创新、交流平台建设等成果进展。

版权输出多样 选题渐成体系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出版业对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呈爆炸式增长,输出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已从过去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第26届BIBF上,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占沿线国家数量近半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中国原创出版物主要输出国家,不少出版机构表现亮眼。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前已累计输出图书版权近3000种,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图书的比例约占输出总量的60%,涉及40多个语种。在2018年译林出版社的48种输出项目中,“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达35种,占总输出量的70%。

对于“一带一路”出版选题情况,柳斌杰在讲话中提到,主题图书选题增速加快;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变化、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以往输出的重点选题,也仍是“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中的主要品种;此外,一批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提升了“一带一路”输出版权的影响力;职业教材/学校教材的版权输出明显增多。

“明星”产品重特色 中外合作显实效

或输出国家数量可观,或在当地取得持续影响力,“一带一路”出版“明星产品在选题角度、内容表达等方面大多具有鲜明特色。

由三联书店打造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已累计发行10万册,有了20多个语种的版本,成为中国出版集团版权输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典案例。与以往主题出版物不同,该书强调思想性、学术性与普及性,是将三联风格与主题出版相结合的很好尝试。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罗德里奇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一带一路”手册》,是全球首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内容的百科读本。该产品利用手册(Handbook)这一在西方国家受欢迎且具有权威意义的学术出版形式,全面、完整、系统地展现“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及与之有关的概念和领域,是迄今为止“一带一路”理论和实践初步成果的阶段性汇总。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带一路”手册》的诞生可以看出,中国出版界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由直接的版权贸易上升到共同策划、联合宣推等深入层面。并且,在中外合作形式上不断创新,成立国际编辑部、分社、出版公司、特色书店等屡结硕果,不少出版机构已经迈出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重要步伐。在“一国一策”的基础上,以更为本土化的方式,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商务印书馆、中译出版社等自2016年以来,先后成立了24个国际编辑部。中国出版集团从集团战略高度加强国际编辑部建设,邀请外方代表召开年会,就年度选题、联合营销等进行深入探讨;加大投入,在中东欧、东南亚、西欧等国家要点城市购置房产,为人员互派、持久开展合作创造硬件条件。以中译社为例,截至去年,该社共成立16家中译出版社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共签约多语种图书103种,已出版发行22种。

此外,中外交流平台更为多样、成熟也是目前“一带一路”出版呈现出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外研社发起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展示了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和共享,探索抱团“走出去”寻求共赢的可行性。一些推动作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项目和中外互译项目成为重要的“走出去”品牌活动,取得实效。例如,中国出版集团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双方文化经典互译和出版,推动“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与印度国家图书公司签署了“中印童书互译项目”合作备忘录,去年以来,还积极推动中缅、中伊(伊朗)、中埃(埃及)等互译工程。译林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走进土耳其”项目,以向“一带一路”国家整体、系统介绍中国文学为目的,全套8部作品完成了翻译编辑,近日正式出版面世。

此外,一些出版机构尝试搭建“一带一路”相关数据库、版贸平台,推动文化交流,在“走出去”同时注重“请进来”。例如,中国法制出版社的 “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法律服务平台等,显示出“一带一路”出版在数字内容建设层面取得的成果。而山东出版集团打造的“一带一路”图书版贸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则迈开了出版界搭建版贸平台的步伐。第26届BIBF期间,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组织,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漓江出版社共同建设的“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网”上线。据悉,网站已有中国与东盟国家近百家出版机构上千种版权图书上线展示宣传。

克服盲目性 切实策划在前

当前国内出版机构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出版取得丰硕成果,一系列问题也不可否认。例如,欠缺顶层设计,使得国内出版机构面向某些国家的“走出去”合作竞争激烈;翻译等专业人才欠缺,对外方出版机构了解有限等显示出的“盲目性”限制交流步伐。个别出版机构盲目追求数量,对单个产品的质量、效能缺乏重视。

译林社副社长谢山青结合该社实践提到,“一带一路”出版方面,专业翻译人才的缺乏和昂贵的翻译费用仍然是一大瓶颈。例如,为译林社翻译《许三观卖血记》阿拉伯文版的哈赛宁,作为著名阿拉伯语译者和汉学家,他稿约如山,翻译计划已排到了几年后。“如果等待他翻译,会导致我们不能按时结项;如选择其他译者,质量又无法保证。” 另外,“一带一路”输出项目中要注意对外方出版社实力、背景和诚信度的考察。“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社,不少规模小,对出版中国图书和传播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和意愿,但是他们也易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出书计划的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营销中心主任王斌依据《“一带一路”手册》等明星产品打造总结的经验是,要紧密配合国家重大活动和主场外交的需求。据悉,早在2014年,该社成立了重大项目出版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智库成果出版中心,抽调专人对包括“一带一路”出版成果在内的智库图书进行策划、出版与传播,打造“中社智库”品牌。他提到,要注重选题策划,真正做到策划在前。要结合相关“走出去”工作要求,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反映中国、走进当地是方向

在选题趋势方面,不少出版人的反馈是反映中国与走进当地是“一带一路”出版选题此后的两个出版方向。具体来说,以下四方面选题是当前“一带一路”出版的热点。

一、反映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谢山青认为,将中国高铁、中国盾构、中国隧道、中国桥梁、中国地铁、中国磁浮等“走向世界、引领未来”的美好局面,以国家名片的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全世界,是这方面选题的典型。

二、走进历史、走进生活是亮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大众分社社长助理张龙觉得,两方面选题会逐渐受关注。一是有关“一带一路”历史上东西文化交流互动的选题,可称之为走进历史。他正在操作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便是代表。作者利用出土文物,结合传统文献,研究汉唐时段的丝绸之路上西方文化如何通过西亚、中亚传入中国,并影响中国;而东方的文化、商品又如何进入西方。这部书是典型的学术著作,在他看来,未来“一带一路”出版,内容上会逐渐走向学术、走向深入。二是走进生活,即指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百姓的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人开始走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许多人在这些国家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而是会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真正接触当地社会。这两类选题,一个侧重历史、侧重研究;一个侧重当下、侧重感受,在未来都会有比较好的预期。

三、对外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发展研究相结合。五洲传播出版社图书出版中心编辑部主任高磊的看法是,对外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投资政策和法规,讲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历史和现状的选题等,都将是今后“一带一路”出版的热点。王斌则将热点选题分为四个方向:“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研究,例如手册、年度报告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别区域研究,如俄罗斯、中东欧等;“一带一路”专题领域研究,如沿线城市、港口等;“一带一路”与国内发展研究,如粤港澳等。

四、注重民心相通、文化交流层面内容。民主与建设出版社项目部的胡萍提到,目前,我国“一带一路”主题出版较多在经济板块聚焦,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止步于经济、金融层面,还有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等层面的内容。她比较看好的是反映“一带一路”当代性特征,和联结当代国与国之前文化交流类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