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服务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7/16 作者:海 洋


刘鸿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海 洋/整理

论坛从政策、趋势、热点进行切入,从教育、出版、互联三大视角研判融合发展,尤其以教学资源与服务的探讨面向教育发展热点需求趋势。其中,教育服务资源演示与互动讨论的组合设计是此次论坛的亮点之一。在“多元化阅读数字平台与数字化阅读资源”这一板块,山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范增民和中文在线教育公司运营总监刘鸿雁先后对“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及“慧读”阅读平台进行演示,并围绕用户的数字化阅读趋势、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针对在线教学资源与服务,论坛邀请山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峰、上海辞书出版社数字中心总监孙毕、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邱仲军先后对问导网、问道国学、南方云教育进行了演示,并就教学资源及校园服务支撑优化与提升展开对话。

数字·阅读

问道国学:推动无障碍国学阅读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问道国学(APP)第一期的核心内容,来源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鉴赏大系”,内容包括大量古诗文原文以及鉴赏内容,致力于打造国学无障碍阅读的数字化平台。

问道国学(APP)的具体产品,包括蒙学经典、古诗文及古典文学赏析、国学类电子书、诗词卡片、诗文诵读,制作和引进的古诗文音频、视频的教学课件,内容涵盖幼儿、中小学阶段,为学生们提供课内和课外的古诗文学习内容。

该平台收录的诗文从先秦至近现代,体裁包括诗词文曲赋,内容涵盖经史子集,近千位名家撰写的赏析文章,内容有原文、注释、赏析。赏析佳文是该平台的核心内容,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使用赏析功能了解古诗文的整体内容。

该平台针对一些经典内容做了归类,针对不同年龄段,将古诗文内容分门别类,细化到学校的各个年级,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与学习程度,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搜索功能支持查询诗文、作者、主题、名句等,支持模糊查询和关联查询。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内容收藏,对个性化学习提供很大帮助。

该平台以历史诗文名家个人的介绍为切入口,收录该作者所有的作品。针对学习古诗文的用户,该平台提供学习工具,为古诗文建立分类,帮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个人学习计划。

对于古诗文而言,背诵尤其是高声朗诵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方法。问道国学(APP)提供大量的古诗文专业诵读音频,学生们可以跟读、背诵。具体有两种产品形式。一是经典诗词+专业朗读。平台对诗词提供了专业的朗读音频,可配合教材诗文反复听读。二是精选诗词+专业吟诵。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在用普通话朗诵这一形式外,平台还推出了“吟诵”这一传统诗文诵读方式,重拾传统,更加精准地继承和发扬古诗文的“吟诵”真谛。

小荷听书:实现三大全阅读体验

小荷听书是山东教育出版社重点打造的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经过一年多的预热和准备,2018年6月小荷听书正式开通运营。截止目前,上线音视频资源近1000个专辑,总时长10万多分钟,举办“我爱朗读”系列公益阅读活动50多场。平台通过“我爱朗读”系列公益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为几千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50多万听众伴随小荷听书一起成长。

小荷听书是山东教育社围绕中小学生这一细分群体市场,在新媒体教育产品领域积极布局的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它的定位精准明确,旨在搭建一个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阵地,整合各种数字教育出版资源的新空间,是教育出版传统业务脱胎换骨的新载体,是一个新的资源整合平台,也是一个开放、技术前沿、内容优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聚合的舞台。

小荷听书目前以微信公众号为窗口宣传和推送,实现了阅读、听读、视读的全阅读体验。在功能上,平台实现音视频的编辑发布、专辑管理、会员管理等基本功能,并在音频字幕的同步播放、倍速播放、定时播放等个性化应用的基础上,根据运营情况和读者需求,多次进行系统的迭代升级,先后开发了内容发布三审功能、智能检索功能、后台播放功能、VIP开通和专辑购买等功能,方便读者自由选择。

在平台拓展方面,小荷听书在现有微信服务号的基础上,为满足用户多终端访问需求,开发APP和PC端网站,使得小荷听书由单一微信平台向全客户端拓展。在内容优化方面,小荷听书上线以来,一直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切入口。下一步,小荷听书将着力开发精品文学作品和品牌优质课程。

在品牌运营探索推进方面,小荷听书即将实现与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两个客户端的嵌入链接。同时,山东教育社小荷听书项目组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朗读说》栏目共同推进“我爱朗读”活动,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好看时间》栏目共同推出“一本好书”板块等。小荷听书通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合作,持续拓展影响力与知名度。

下一步,山东教育社将通过征集大赛或专业机构,设计小荷听书的LOGO和有利于后续进行衍生品开发的图标形象等标识系统,开发并推出小荷听书相关衍生品,和小荷听书的优质内容形成合力,以建设全景生态流量体系,进行更加精准的用户触达。

慧读阅读:五字诀打造体系化服务方案

慧读基础教育阅读平台(以下简称慧读平台)由中文在线倾力打造,它是在中文在线优质资源的支撑下,针对教育进行阅读资源的集成与教研服务体系的建设。19年来,中文在线在资源建设上始终坚持一个“优”字,它产生于企业与作家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中文在线坚持“先授权、后传播”的结晶。

慧读平台的3+3+3阅读模型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资源方面分为泛读、精读和研读。泛读聚焦于阅读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精读聚焦于主题阅读和学科阅读,研读聚焦于学习阅读和研究阅读。测评方面对应不同的测评体系。整个阅读模型覆盖K12全学段,主要学科均有涉及。

慧读的内容资源在20多位教育学、心理学、测评学、教育图书出版等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聘请400多位小学、初中和高中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员策划编写。慧读平台在“选”资源时,始终怀着对教育的敬畏,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慧读的测评体系包括个人评测和集体测评。在测评体系中,慧读平台坚持一个“测”字,愿做教育背后默默的支撑者。

慧读平台为区域、学校和家长提供中小学阅读整体解决方案,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营造全方位的阅读氛围。优质资源在平台上得到实现,通过众多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慧读平台为教师提供阅读任务的发布和阅读活动的组织功能,为学校提供学生个人阅读报告和教师班级阅读报告。慧读平台包括完整的个人成长和激励体系,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提供动力。阅读活动的管理与发布等一系列功能帮助学校灵活地发起和组织阅读活动。在平台的功能设计上,慧读平台坚持的是一个“活”字,让平台激发师生的活力,通过师生的各项阅读学习与活动构建充满活力的阅读环境。

除阅读活动外,慧读对教学教研的支持服务、教育阅读研究及课题申报服务也愈发重视。在教研服务领域,慧读平台追求的是一个“深”字,推出与教学、教研、阅读活动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目前该平台入驻机构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国覆盖率超过60%。慧读平台期待更多的区域和学校加入深度融合的行列,共同构建教育阅读的课程体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而努力。

数字·教学

问导教育云平台:2.0版本凸显六大服务特色

问导教育云平台是为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研发的教育信息化公众服务平台。2013年问导教育云平台正式部署安装和调试,2015年平台1.0版正式上线。2018年底,问导教育云平台1.0版本进行了第二期的升级开发,2.0版本于2019年4月正式上线。

问导教育云平台具有6大特色。第一,问导教育云平台的资源是一课一网式的呈现,与教材同步更新,教材每节课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全部分门别类地呈现在同一个网页上,涵盖教学涉及的教案和学案,以及课件试题、阅读欣赏、拓展视频等。第二,该平台拥有海量原创以及高品质的视频资源,将枯燥的知识以视频动画和图书的形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活泼鲜活,每一课或者每一个知识点都含有高品质视频资源,非常适合学生在教学导入的时候使用。第三,该平台实时提供山西省内外的名校资源,与全国的近千所学校合作,获取中小学名校的期中、期末以及月考的试题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四,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平台,附有实验精讲视频。教师在该平台上可以虚拟实验过程,不必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实验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第五,该平台与纸质教辅深度结合,所有相关图书的配套资源都可获取。第六,该平台的资源是全学科、全学段以及全版本的覆盖,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历史、思品、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14大科目,囊括了人教、苏教、北师大等版本教材。

目前,问导教育云平台的资源总量达到6TB,包含10万个音像的动画、33万张图片、20万套的试卷,包括10万个课件和20万份文档。这些庞大的基建素材可任由教师下载,并自由组合使用。问导教育云平台可实现在线教研和无纸化备课。除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外,该平台还可实现在线教研以及在线备课的功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地域限制,扩大教师的交流范围,真正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南方云教育:四大产品线连通四大场景

南方云教育是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推动教育、出版、技术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广东省媒体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项目由南方传媒旗下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推动实施。

南方云教育以共建共享优质资源,随时随地智慧学习为愿景,提供有趣、高效、创新和个性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四大产品线,连通 “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大场景,为教师、学生、家长三类人群,提供数字教材为核心的智慧学习整体解决方案。

南方云教育已经完成了大量前期基础性探索和积累工作:自主研发和建设了数字教材从生产审核、发行管理,到教学应用的一体化系统;基于国家相关的出版法律法规和出版标准制定了严格的数字教材生产、封装、审核、检测标准,保障其内容安全。同时,通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南方云教育已经实现了对人教版在内的多个教材版本版权进行长期引进,建设了大量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了不同版本的数字教材在一个平台的整合,打通广东省教育用户系统,使得用户只要一个APP、一个账号就能获取所有教材及其配套的优质资源。

南方云教育将过往的产品、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转化为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通过“一站两端”(即门户网站、安卓客户端、PC客户端)加配套服务的方式,为项目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在提供197册覆盖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版本教材使用需求的数字教材的基础上,邀请省内外教育信息化专家共同指导,建设了包含翻转课堂、问题解决、主题探究等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同时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课程,使全体教师能够了解和学会如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具备改造教学流程和创造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能力。

除了众多用户能够感知的功能和服务外,为保障项目实施的安全、顺畅和高效,平台还会提供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保障内容安全性,在引进敏感词库、语音识别、语音图像识别等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种用户产生的内容还会进行必要的人工审查,确保教育服务的优质化。同时,专业、高效的客服团队和网络安全运维团队也在逐渐壮大,能够为用户解答各种使用问题,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和稳定、快速的使用体验。

●高端对话

从贵处数字化产品类型出发,谈一谈细分资源的总体需求情况或者说需求空间是什么?

对话嘉宾

潘 峰(山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孙 毕(上海辞书出版社数字中心总监)

邱仲军(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主持人:刘海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成长教育周报》执行主编)

潘 峰:目前,从问导云平台产品的发行情况和落地情况来看,内容平台教学资源的需求很大,尤其像问导云平台在本省落地后,更多是在乡村学校使用。乡村学校在硬件方面投入很多,很多学校的每个教室都有一体机、多媒体设施,但是在软件内容方面还很欠缺,所以从内容来说需求空间很大。问导云平台是全学段和全教材的内容,一些乡村学校的小学老师配备不足,小学语文老师同时还要教小学数学、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平台可以直接把资源复制到课堂上使用,因此需求空间很大。

孙 毕:一方面,最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古文;另一方面,我们随机抽查了上海、北京、河南、广东等地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中考、高考语文真题,发现古诗古文的考分占比在18%~30%。可以说,现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现代文、古诗文、作文三足鼎立,这是教学实践产生的客观需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问道国学(APP)第一期,已经收录上海辞书社的60余部大型文学鉴赏辞书,其中包括古今诗文名家1400多位,鉴赏名家780余位,古诗文约10000首(篇),总字数已有3500万字。除印刷版文学鉴赏辞书外,问道国学(APP)新增加的幼儿以及中小学产品,主要是古诗文鉴赏的视频、音频产品。由于问道国学(APP)发布才不到一年,目前音频、视频产品的时长只有1.2万分钟。但是,问道国学(APP)第一期已经基本能满足幼儿、中小学的古诗文教学、考试需求。

邱仲军:我认为,资源有很多类型,有些资源属于基础性,就像传统教学中学生用的是教科书。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资源包括很多种类型,如果没有基础性资源提供给学生,老师就不知道每个学生读过什么、学过什么。数字教材确保大城市的学生、乡村的学生的学习起跑线是一样的。不同内容供应商可以在数字教材的基础上做更多增值、有特色的资源和数字教材。这是需求的反映也是需求的满足。

从用户服务的过程来看,师生对于数字化阅读资源或者平台服务目前呈现出哪些使用特点和使用趋势?

对话嘉宾

范增民(山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鸿雁(中文在线教育公司运营总监)

主持人:刘海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成长教育周报》执行主编)

范增民:我觉得当前学校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细分化、立体化、个性化、高质量。现在学校实际上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细分的程度,有学生学习系统、老师备课系统、家长辅导孩子的系统;在立体化方面,用户使用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电子文本,还有不同的感官需求。在个性化方面,在数字化影响下,用户对大数据分析依赖性越来越强,需要个性化工具,针对性需求越来越强。在高质量方面,当前在网上很轻易就可搜到题库、解题方法、作文范文等等。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高质量、高要求是最低要求。小荷听书在这方面非常严格,严格按照三审三校流程制作。

刘鸿雁:首先在新高考、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前,对资源的需求更多趋向于功利性,教师、学生、家长都是如此。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新高考的提出,特别是现在呼吁大语文的概念环境之下,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阅读素养方面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多。

对于学校和教研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学科阅读如何去做。从来自于一线的学校和教研机构的研讨情况来看,目前来说还没有特别成熟的资源体系,包括服务体系都没有太成熟。而这也是热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