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柳斌杰
■柳斌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不平凡的2019年已经过去,具有重要意义的2020年已经到来。我们出版界带着丰收和期待举办每年的出版盛会,交流经验,共谋发展,非常重要。
回顾2019年
2019年是文化的丰收年,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围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党掀起了读几本书的热潮。总体上营造了喜庆、欢乐、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各种样式的文化产品都推出了精品力作,包括出版物、影视作品和新媒体作品,达到了一个高峰。去年,网络小说的上线量已经达到了不可想象的数量级。过去每年长篇小说的产量也就是40多种,文艺作品总量超不过1万种,但是,2019年网络小说有2400多万部,进入了10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这些作品传播了中国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时代我国取得的光辉成就,歌颂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营造了文化发展的高峰。
总结2019年的出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坚定了出版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去年,中央出台了两个出版管理文件,一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一是《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两个文件在出版界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促进了出版业的整体发展。
第二,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出版精品力作的比重在上升。有预测显示,过去精品力作占出版物的比重是5%左右,2019年这一比例接近10%。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出版业重视打造精品力作,获得多种奖项的出版作品数量显著增加。
第三,产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态。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首次超过了1000亿元,最近几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一直都在800亿~900亿元之间徘徊,2019年突破了1000亿,说明了图书市场回升。各类出版产业总收入大概统计要超过3万亿,标志着出版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
第四,出版业融合不断深入,一批新业态、新形态的出版得到了发展。现在,除了印刷出版,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大数据出版等业态迭代发展。特别是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出版也在初步形成,打开了一个新领域。
第五,在国际出版交流、版权贸易方面取得了更大成绩。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的国际版权交流合作贸易达到新高度,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书展,参展国家、参展图书的量都是空前的。中国出版是世界多国书展、书市的主宾国,在对外交流、出版合作和文明互鉴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2019年出版业依然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重复出版的多,出版大而不强,创新内容依然是短板。 无论是人文科学、科学技术方面,还是文艺作品、理论作品方面,能够影响世界高端阵营的作品还太少。总体上说,出版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出版企业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多加努力、攻坚克难谋发展。
全面小康决胜年
2020年是更加重要的历史节点,决胜全面小康、迎接建党100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各项任务艰巨而光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制度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制度建设将会成为全党今后15年的重要工作,包括文化方面的制度。我们要站在这个历史大格局中,审视和谋划出版业的发展。
2020年,不仅是要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已经确定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具体工作上来讲,还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份。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复杂,矛盾问题不少,我们必须在大局下行动。
中央要求:政治上,打好决胜全面小康攻坚战,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也强调,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都要围绕决胜小康总任务来展开。经济上,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以稳为主;特别要做“六稳”工作。宣传文化上,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凝心聚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所以,新闻出版界要为党的中心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这是今年的核心工作。
整个社会要维护安全稳定,大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对小康社会的认同感和奋斗信心,这是今年的重要工作。我认为,出版业与全党大局有关,与所有人群有关,出版业要把握大局,把小康社会的高质量出版工作谋划好、落实好,这就是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体现。
努力做好今年的出版工作
党中央要求,2020年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做好凝心聚力、加油鼓劲的各项工作。对于出版业来说,就是要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质量出版服务工作,重点在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内容创新,提升出版物内容质量。内容是出版物的生命,内容是出版的价值所在,内容也就是出版的效益。但实事求是地看,内容也是当前出版业的短板。主要问题是重复出版、改编出版多、翻新形式多、原创内容少,至今四大名著仍居文学图书销售前四位。要围绕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文化,围绕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红色文化基因,围绕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出版内容质量,拿出一些有世界影响力的好作品。同时,还要以文明互鉴为原则,吸收、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文艺创作、最先进的理念,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开拓中华民族的视野和精神境界。
二是加强高质量全民阅读的服务,提升精品读物、阅读环境、阅读空间、阅读指导、阅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水平。我们开展全民阅读已经14年了,全民阅读已经进入了国家的法律。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在讲,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加深邃、更加厚重。出版业要首先担当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提供高质量服务,这是出版的本质,也是出版的出路。
怎么去服务?一是出版业要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产品,这个产品不一定只是书,也包括所有的线上/网上、阅读空间的服务产品。内容生产是出版业的制高点,出版是内容供应商,只要把住内容,出版业仍然有生命力。二是阅读环境的创造。阅读要有氛围,需要出版去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国内的阅读空间建设改造越来越好,最美的书店、最美的阅读空间、最人性化的阅读生活,每个地区都在打造。三是发行领域,新华书店要主动创造更多、更美的阅读条件。四是提供阅读指导。现在书多、渠道也多,怎么阅读需要引导。出版人有优势,联系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共同来引导全民阅读。五是阅读平台的建设。国家陆续推动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以及后来的新市民书屋建设,这些阅读平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阅读,但是还不够,还要建设新的品牌。特别是5G之后,电视将成为一个最大的阅读屏幕,如何把电视、卫星和新媒体等平台结合起来,推动阅读质量提高,这是出版要做的工作。
三是加强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新业态、新形态,开拓出版新境界,让多种业态互相融合,各种形态相得益彰。现在传统出版比较沉寂,而新业态新形态又太多了。出版机构要看到这种变局,要发挥出版机构的作用,积极作为,加强与各方力量的融合,开拓出版的多业态市场。让各种出版业态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各种业态迭加发展,使整个阅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是加强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和创造。印刷、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与出版业交叉创新,带动出版技术大变革。出版业既要有先进技术也要有先进的装备,要舍得投资来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改造。现在面向智能化时代,出版业要高度重视出版装备技术升级换代的问题。专家预计,工业社会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最高点大概再有10多年就结束了。2030年前后,机器智能将进入另一个时代,机器智能会代替当下的人工智能,文化创造将来会是由机器和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没有技术掌握不了先进业态。
五是加快构建出版产业新体系,建立以知识服务为目标、以读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线上线下共振、网上网下共有的新的知识供应体系。
六是加快建设文明互鉴的国际出版合作机制。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跨文明交流合作更加丰富。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人文思想基础。外国文化的传播是靠传教士,中国文化的传播是靠书。自古以来的中国文化都是从书上来的,一定要重视出版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最后,还想提醒出版业界同仁,积极参与“十四五”新闻出版规划的制定,争取多一些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工程、大项目、大任务。这既是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也发展了我们的出版,更是能为人类新文明创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