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观全球史通古晓今
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观”的倡导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日前重装上阵。
作为一套权威史学经典,这套书曾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这套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读者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中文简体字版出版15年来,亦稳居畅销榜前列。此次新校本顾名思义,编辑部历时2年对译文进行精校,为读者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地图经过权威机构修订,更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同时全书重新设计,图文配合更加紧密,带读者看清文明发展的细节,掌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近300幅插图形象易懂,图解专业知识;30余幅世界地图,纵览全球格局。
“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历史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耗时30年爬梳史料的力作《法国人民:四个世纪、五个地区的历史》亦由北大社重磅推出。该书是一部书写以民众为主角的法国近现代史,全书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建构为两大主轴,关注法国走向近现代的17~20世纪,描摹了大时代背景下法国民众生活的真实图景。蒂利以诸多精彩案例,引领读者从1598年的外省乡村小酒馆,一步步走向1984年人头攒动的巴黎街头,全景展现了由钱袋、刀剑、面包、十字架、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所引发的冲突和变革,再现了法国波澜壮阔、曲折动荡的现代化征程。
荣膺2018年美国亚洲历史学会列文森奖的《帝国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边疆》一书,则从奢侈品消费看清史与全球史,以全球眼光、新颖视角重新讲述清朝故事。该书作者谢健作为研究新清史的学术新锐,他利用大量满蒙文献,在对东北和蒙古环境史的考察中发现了皇帝对于北部边疆的想象、进贡体系与自然环境的恶化、清朝的奢侈品贸易和消费等诸多因素复杂的互动关系,为我们理解清朝边疆历史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中西文化交流与互鉴
我们都在学英语,但我们真正了解英语吗?1000年,它打败拉丁语、北欧语、法语等语言,从部落语言转变为国家语言;500年,它辐射印度、美加、澳新等地区,从国家语言扩张为区域语言;数十年,它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国际组织,从区域语言跻身为世界语言;转瞬间,它又奠定计算机网络的语言高速公路,一举称霸现实和虚拟双重世界。
演进,伴随着怎样的政治角力、军事较量和经济竞争?扩张,见证了怎样的英国荣辱、欧洲浮沉和世界风云?强权,预示着怎样的英语发展前景和世界通用语演变趋势?一种部落语言如何征服全世界,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主任李亚丽在《英语帝国:从部落到全球1600年》一书中娓娓道来。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伟大历程,其中,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互鉴构成了最辉煌的华章。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所著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全二册)》可称得上是一部陆海丝绸之路上中西文明交汇的辉煌史诗。
这本书在内容上多有创新,如打破既往以朝代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分别就海陆交通、对外关系、商贸互动、文化交流、异域宗教等进行历时性考察;又如突破“文化”的狭隘定义,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展示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复杂历史进程,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理解与误读的文化意蕴与“规律”,完整地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历史轨迹和丰富面向。该书充分利用国内外出土的实物、图像等资料以及考古发掘报告,以期展现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
学者陈平是观察者网观视频网站之“眉山论剑”栏目的主讲人,他提倡用代谢增长论理解中美贸易战,并因此成书《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该书广视角、多方位地对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学的新范式,来回答经济学中久未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40年来的增长奇迹,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兴衰;也有助于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实质。这本书得到学者林毅夫、史正富、张军、贾根良等多位专家的郑重推荐。
追寻中国人的心灵印迹
“君子固穷”就是反对追求利益吗?“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华在《中国哲学十五讲》一书中,为读者带来一个清晰而富有生机的中国哲学。他选择中国古代15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作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极具启发。
中国当代散文大家王充闾的《文脉:我们的心灵史》一书,则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的千年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史。它以优雅的散文梳理了中国人文的脉络,描绘中华三千年文明史之先贤的心路历程,纵贯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揭秘中国文化托命之人的心灵世界,写出了仁人志士为传承文脉而明道、修心、守正、创新等叱咤风云的往事,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胸怀、内涵、坚守、情操……让人们在一代代文脉相传之中,得以明晰民族的心灵史,理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随着人类的一天天进步,哲学、文学、艺术、思想随之繁荣起来,文脉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这也正是人类灵魂的发展之路。这本书把文脉传承与心灵历程完美结合,既能薪火相传、心心相守,又能有益于塑造自己的心灵,解除我们今天内心的困惑,升华人们的情感境界,让文脉一代一代地延续弘扬,相传留存,以感化天下、泽被四海。
从虚构与非虚构中了解现实中国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苏力的《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一书,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极具启发意义。虽然这些案件都已尘埃落定,但它们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讨论本身,仍值得我们深思。
由尺度科技创始人、财经作家李德林所著的财经小说《底牌》,则将读者走进没有硝烟的资本战场。由远东证券突发乌龙指引起的一场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战,接班人兄弟阋墙,野蛮人步步逼宫,大股东恩仇相济,同盟者各怀心思。明争暗斗,重重设局;阴谋阳谋,攻伐有道……其精彩程度,堪称中国商战版的《纸牌屋》。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即将由华录百纳和百盟传媒联合重磅推出。
在人文社科新书之外,北大社也推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摄影教程。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人都用摄影来表达对事物的感知和对生活的感悟。但手机摄影绝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还需要懂构图、光线、色彩、美学、艺术表现等,提高对摄影的认知。如果说早先由北大社推出的《手机摄影从小白到大师》是一本教程,是“内功心法”,《手机摄影从小白到大师(实战篇)》则是实战,是精妙的“套路与招式”。二者兼修,则可成为“大师”。该书作者泼辣修图团队负责的公众号及摄影社区是国内最大的摄影社区之一,旗下包括多名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在不同的拍摄场景和不同的表达需求下,如何一步步拍出令人震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