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业界高管答问教育出版走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1/3 作者:渠竞帆


刘志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

关键词 纸电融合 个性化教学 教材本土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商报君问

1. 纸质教材未来会退出市场吗?如果会,可能会在多少年之后?

2. 为师生开发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更有针对性?

3. 如何让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教育实现有机融合,服务于教育出版?

4. 教学平台建设中要避免陷入哪些坑?

5. 自助式学习正成为全球学习者的发展趋势,为此出版社有哪些契机值得把握?

(嘉宾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做了回答,以下为回复文字)

2019年岁末,本报采访了国内外出版界的高层人士,以教育、大众及学术3个出版领域为切口,邀请多位出版及相关领域的资深高管就各领域的焦点问题分享独到见解与思考,并对2020年的出版走向作出预判。从这些出版专家的洞察分析中,既可见富有共性的发展脉络,又可见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凸显出版业富有生机活力的未来。

2020年中国教育出版市场预测

孙云鹏: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因此,这将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出版的大发展、大竞争的一年。各家出版社将陆续推出主打的数字产品、数字资源,增强自身出版物竞争力,占领市场。对数字产品的研发投入将加大,对数字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将提高。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育出版融合将备受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拉动巨大的市场价值,而“人工智能+教育”也一定会产生不小的市场效应。数字产品、数字资源国际化步伐将提速。将有一批精心打造、适合当地学习者、满足本土需求的数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丁锐:随着中国学习者的需求在全球越来越被重视,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内容,是为特别契合中国学习者需求,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需求而特别开发的定制内容。可能是从前期开发阶段到在国内做调研,也可能是在内容中加入富有中国特点的、容易引起中国学习者共鸣的细节,或者是为中国学习者和教师特别开发的配套资源等等。相信未来这样的定制内容会越来越多。

以个性化教学为核心开发教学平台

○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1. 虽然当下电子书已成为不少出版单位建设的重点,也有业内人士对纸质教材的未来感到悲观,但纸质教材短期内不会退出市场,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纸电教材共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教育教学上,相对于电子书的“浅阅读”,纸质教材更能提供纯粹的阅读环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消化书中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也更适合专业教学的场景。电子教材有易于检索、互动的优势,在阅读方式上更为灵活,可供阅读的平台相对多元,读者还可根据需要定制电子书。

近年来在高校中,纸质、数字、多媒体三大形式的立体化学习体系更为多见,作为高校教学的服务者,出版社也在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多层次内容,提升教学附加值。清华社已建成以纸质教材为载体、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包含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幕课视频、微课视频、案例素材、实训模拟、备考练评等模块,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纸质教材可以说是基础,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 开发个性化教学主要以多元、特色、持续这三点为教学质量目标,即教学体系不以一种教育目标的标准取代其他教育标准,而是从多方面来衡量教学质量;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可以得到较好发展;这样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在未来发展得更持续更长久。要达到这三点目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以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首先,在课程类别上,开发个性化教学内容,必须区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等类别,按照学科的实际教学需要安排不同的课时容量。

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出版社的在线教育平台可提供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微课、案例教学等不同教学模式,按照实际需要配套不同的课程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多样化学习。

再次,在教学评价上,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或不同领域的知识,评价以其选择的层次和领域为依据,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从多方面衡量教学质量。

3. 在未来,多数出版工作可以直接由人工智能完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出版的时间也将大大压缩。

在出版流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在写稿、校对、录入、互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选题设计阶段,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尽可更全面了解实际教学需求,并根据师生持续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度挖掘,可对教学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选题、材料收集,甚至是完成写作,出版内容生产更为高效。

此外,通过设置检查规则,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快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降低知识内容上的出错与谬误,减轻校对的工作量。

在营销阶段,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还能够预测销售利润,输出市场效益较好的选题。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也可以预测用户的学习方式、阅读偏好,重点推进教育出版产品营销的定点开展,按人按需定制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育出版社既能减轻发展负担,同时还能考虑开发更多的教学服务解决方案。

4. 在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避免与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脱离。二是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又要关注学习环境的设计。大多在线教学平台仅注重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提供诸如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大纲、教学录像等功能,虽然教学内容和演示比较到位,但基本都是书本、课堂教学的简单搬运。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知识教学,没有为学习者设计情境导入环节,则会将学习者置身于空洞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与真实学习环境脱节。

三是避免不必要的功能设计,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四是避免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库建设过于滞后。资源进行系统分类与整合,同时没有引入知识体系的统领规划与知识点的详细标引。

5. 学生自助式学习领域,出版社可以把握的契机主要有:

一是高等远程学历教育。国家对在线学历教育政策放开后,催生了相关在线教育平台、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的发展。有实力的教育出版社可以提供平台和技术,为大学网院提供从课程制作到平台运营全方位的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学历认证提供帮助。

二是考试培训。考试培训类在线教育是国内在线教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K12学习辅导、英语培训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出版社可依托高校教师和编者资源,开展此类在线教育,可以快速获取较大的用户量。在方式方法上,出版社既可以在出版相应教材的基础上,提供学习账号或增值服务,也可以独立面向C端收费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还可以汇集题库资源,开发可以在线测试的题库产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智能组卷,一对一出题,学生也能利用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做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通识课。出版社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师资源,开发名师讲授的通识课,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

四是教师自授课。近年来随着慕课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的建课热情相对较高,通过在网上传播课程,既可推动配套教材的销售,还可单独收费获得收益。出版社可以通过建设在校教育平台,开发教师自授课功能,邀请知名教师来开课授课。

按需开发区域性、本土化英语教材

○丁 锐(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1. 就目前来看,纸质教材不会退出市场。就像阅读一样,纸本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优劣,目前我们提倡的阅读方式还是纸本+电子阅读。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电子阅读中可以设计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部分,帮助培养阅读并激发阅读兴趣。大量的阅读还是更鼓励学生使用纸质书。我相信教材也是如此。纸质书有电子书不可取代的优势,目前来看还是纸质教材+电子配套相结合。当然不管使用何种载体或者形式,内容才是本质,优质内容是核心和关键。

2. 牛津大学出版社作为全球领先的内容提供方,始终致力于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国。而在这个遴选的过程中,我们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是否符合中国学习者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

牛津深耕中国教育市场多年,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学习者和教师需求的深入理解,会引入不同类型的资源来契合他们的不同需求。比如一二线城市英语教育起步早、水平高,学习者和教师都更期望教材符合国际领先教学理念,使用最新的教学法。而内地三四线城市的学习者和教师更青睐传统经典教学法以及教学配套丰富的教材。

其次,牛津近年来还首次尝试了专为中国儿童推出一辑读物,以中国为故事背景、专为中国儿童编写。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的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阅读树”)将于2020年春季推出18册全新中国故事,以英语分级读物的形式,讲述备受小朋友们喜爱的Biff、Chip和Kipper来到中国游学的经历。新故事延续了“牛津阅读树”中幽默风趣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且全部以中国为故事背景,主创团队多次到中国采风,以求达到真实还原。熟悉的人物、场景和故事内容,使国内小读者更能在阅读中产生共情,便于理解,激发对阅读的热爱。语言上,以自然拼读为基础,注重词汇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并严格遵循“牛津阅读树”的科学分级体系,帮助小朋友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自信的独立阅读者。这套英语分级读物不仅可以作为学校中英语阅读学习的理想素材,也可以在家阅读,寓教于乐,助力中国少儿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当代中国全新风貌。

再次,我们还将根据中国大陆学习者特点,对引进教材进行一定的改编,这样的定制教材和读物更契合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从幼儿园到初三的一贯制美语教材Oxford Ready,就是在原版教材基础上,根据国内学习者特点进行了改编。

此外,牛津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读物在前期出版阶段就将中国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考虑其中,比如2019年秋天推出的以探险家朵拉及其小伙伴为主角的幼儿园阶段分级读物“星星阅读屋”。在出版计划阶段,出版团队就亲赴中国调研,了解中国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需求以及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同时还参考了中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牛津还与国内最富激情和才能的科技企业、教育公司合作,将牛津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这些平台,借助他们对于其平台特定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将牛津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或结合AI、VR等形式,使牛津的内容更适合这些不同平台的学习者。

3. 近年来,牛津与国内各大头部科技企业、教育公司合作,通过他们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对应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牛津庞大资源库中挑选适合这群学习者的内容放到这个平台上,或将牛津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一定内容或形式的改编,使其更适合该平台的学习者。

4. 在教学平台上,牛津选择与全球各大领先的科技企业合作,而且中国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国内的教育科技水平,可以说已经处于全球的先进水平。在国内,牛津的合作伙伴几乎囊括了所有头部科技企业和教育公司,基于他们先进的平台和技术,牛津提供与其平台特点及其学习者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教育内容。不论何种先进的技术,教育的核心之一还是内容,牛津是领先的教育内容提供者,我们这些引以为傲的优质教育内容遵循全球领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学习成效,充分尊重文化、地区和个体差异,最大化适应不同教学环境以及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

5. 自助式学习,表达了学习者围绕自己的学习诉求,更倾向于自己来掌控自己的教育,包括学习内容、学习场景、可获得的学习资源等等。牛津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拥有丰富的出版品种,数百年来,始终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学术研究、教育和语言学习。牛津相信,不论哪一种学习方式和趋势,最重要的还是基于优质的教育内容。

开发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四个“坚持”

○刘志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

2. 为师生开发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时,要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开发加速从“教”到“学”的转变,以及激励和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为目标,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能力建设。这对出版商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要以提升学习者学习和发展水平为目标,通过对学习者行为、认知和情感数据的全面分析,精准把握适应于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与学习形式创新,建立个性化学习者学习模型,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质量提升。

二是坚持开放共享。要丰富教学内容的供给主体和供给形式,通过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供应链机制建设,加速汇聚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资源的快速流通和时时共享,以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效率提升。

三是坚持动态感知。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动态测量、记录和评价,及时调整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优化学习体验。要建立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激励制度,引导学习者适应自主学习模式,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转变。

四是要坚持交互协同。要处理好个人学习与集体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加强对基于集成场景的学习过程的协同,培养学习者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创新创造等能力模块,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应用与能力提升。

研发新形态教材 打造以内容为核心的教与学平台

○孙云鹏(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

1. 纸质教材在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占据教材市场的主导地位,但与在线课程、资源库等数字化资源的融合发展已经在不断深化。

目前,高教社新出版的纸质教材绝大部分已经与数字化资源相关联。我们还研发了一大批纸质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等数字化资源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在销售收入中占比已达到国际先进教育出版机构的水平。未来在某个区域,或某个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学习方式的变革,纸质教材可能会退出市场。

2. 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因材施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开发教学内容时,需要加强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调研,与一线教师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结合区域差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辅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把握不同学科的异同和教学活动的特点,立足课程,充分考虑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化学课需要更多的实验素材,英语课需要配套大量音视频材料等。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技术赋能是开发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慕课、SPOC、微课等的兴起及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网络教育方式的应用,教育生态和学习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个性化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共性话题和研究热点。在数字时代,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和个性化教学,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一个例子是,高教社面向高等职业教育推出的“一书一课一空间”产品系统中,师生除了能得到一本纸质教材外,还有一门数字课程和一个方便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网络空间及与之配套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支持和学习体验。“一书一课一空间”为作者团队和编辑提供了数字课程更新、维护、监控的管理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进行个性化、信息化备课授课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在教师引导下基于个性化数字课程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调用数字课程资源重组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并借助平台配套的移动教学工具,面向自己的教学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学生也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在教师引导下加入到个性化课程学习中。出版社和作者通过监测数字课程在众多网络教学空间被应用的情况,掌握对应新形态纸质教材的产品流向和终端用户分布;通过采集网络教学空间的大数据,可以分析师生的行为特征、使用习惯和资源偏好,结合课程内容自身更新的需求,及时优化、更新、维护数字课程,弥补纸质教材相对稳定、更新慢的弊端。

(下转第16版)


黄志坚


陆彩荣


杨红杰


王 民


曹征平


郭元军


杨建军


贾新田


蒋达德


尹昌龙


范新坤


李久军


王先宁


黄轩庄


杰克斯·托马斯 英国伦敦书展主席


黎遥 新经典文化副总编辑


宋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


尹翔宇 商务印书馆全媒体制作中心主任


郑琳琳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产品经理


郭志平 英国DK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付正兴 中图公司技术总监


宗俊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丁 锐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董事及中国区总经理


孙云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


刘志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

(上接第14版)

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和APP,从“智慧职教”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调用资源备课、授课及开展课后辅导和实施测评,并管理他的学生班组,与学生进行各种教学互动,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学习群体。目前,该平台已为从事职业教育或培训的19万教师开通了这样的空间和APP,开设的课程达8.5万多门,服务的教学班达到23万个。

随着AI的发展和成熟,教育行业将是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大数据、云计算、AI和VR等已进入出版领域。出版商要不断保持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更新和创新,适应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5G时代的来临和无线领域的发展),弥补技术短板,切实发挥技术优势,完善内容生成机制与流程,增强内容体验感和个性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抓紧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的学科建设。

在内容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新技术开发面向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资源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多样化。并运用大数据科学分析学生数据,为学生“画像”,服务和优化教育教学,辅助教师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路径。在推广方面,既要加强实证研究,探讨新技术赋能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积极效果,为这一形态出版内容的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要探索数字资源的营销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教学平台是全媒体形式的,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系统和设备终端于一体,要实现教、学、测、评、管、服、研等全部教学活动,即包含传统教材的内容以数字化媒介展示,也要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课程的教授,达到内容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平台建设要以内容为核心,技术为内容服务。如果一味依赖或者追求技术,就失去了教学平台本质的价值和开发的意义。当然,由于平台建设是以互联网科技为基础的,技术的优劣、系统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服务好坏,决定是否能够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5. 如今,自助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出版商也相应建设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对教师的服务也不能忽略,反而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教师在自助式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