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生活
摘要:
《审美的印记》陆永建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年11月版/56.00元
■汤伏祥
审美作为人的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审美体验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当然,这种态度和评价不是赤裸地展现,而是人们在行文的倾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作家陆永建对审美的体验同样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他把体验和感觉转化为文字时,已经呈现出体验的生活感,显示出他的生活态度和倾向。这可以从《审美的印记》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作者的文字叙述讲究“道”。比如开篇《武夷山咏墨——谈朱熹的艺术思想》重点论述了朱熹艺术思想的“文皆从道中流出”的“道”,艺术之魅不仅内容、本质在于“道”,形式美也从“道”中来。“道”似乎是缥缈的影子,但在作者看来,“道”恰是万物本源,是精神之本体。《沉着典雅、衍裕超然——朱熹“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书法思想的美学还原》一文进一步对朱熹艺术思想进行探究。在作者看来,朱熹主张个性神采,不与法缚,但也不宜放纵而缺乏法度。如果只有肆意放纵而不求道法自然,那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
“美即生活”是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重要美学定义。在他看来,“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与生活如此密切关联,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让我们“想起生活”呢?这需要审美的视觉,也需要审美的体验、感悟。比如作者读梁征的诗。梁征是一个情感丰富、感受细腻而体悟敏锐的诗人,他的诗对世界抱有一股朴实而纯粹的爱。作者通过对梁征诗歌中“闪电”“无声的雷”“经久不息的火”“雨露”等意象的体悟,调动读者一起“想起生活”感悟美。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作者冲破这团团的焰火,渐渐抵达至灵魂深处,美自然就在剥开层层语言外衣下呈现出来了。
作者是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美的发现者。在创造美的同时,更感同身受地发现美,发现生活之美、语言之美、艺术之美,进而抵达美的享受。享受即审美,他时而直觉,时而理性,直觉与理性活动相互交融。比如在《土与火的艺术——连紫华德化白瓷及陈爱明龙泉青瓷印象》一文中,作者的直觉就是两位艺术大师的陶瓷作品美轮美奂,是“土与火”的交融。“土与火”是陶瓷工艺的基本要素,形象直观地让读者展开审美的直觉体验,土在火中交融,火在土中燃烧,审美的直觉跃然纸上。
《审美的印记》呈现了作者创造美的经验,展现了“美即生活”,也体悟了美的直觉享受与理想活动的交融。审美是作者生活的旅程,也是他与这个多彩的世界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