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产业基地增长极效应“疫”后可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4/3 作者:董 琦


《蛋镇电影院》朱山坡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版/59.00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董 琦

经过十余年布局,我国出版产业基地集群效应日益彰显,初步实现了区域数字出版资源集聚、要素联通与产业生态架构,正由企业聚合走向产业融合,成为出版产业的增长极和核心力量。2019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修订后的《国家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备受业界关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筹划之年,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是重要一环,各产业基地(园区)如何布局?疫情下基地(园区)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和发展机会,又为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新版管理办法强导向重管理

修订后的《国家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版《办法》”)规定,基地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以出版创意策划、内容采集加工、产品生产制作、数字内容服务、印刷复制、出版物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音乐、动漫游戏等为主要发展方向,以聚集出版企业及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原料设备供给、行业相关服务等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区域。

记者注意到,新版《办法》明确要求,基地建设要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出版产业发展实际,注重统筹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聚融合,注重统筹出版产品、业态、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创新,着力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加快出版产业优化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在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哲看来,新版《办法》推出精准及时,导向性更强、更明确,有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版《办法》提高了基地的准入门槛,强调导向正确、带动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特别强调了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基地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实施,为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服务和帮助。这对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睿泰数字产业园副总经理姚进德表示,新版《办法》为园区提供了总体指导、发展参考和依据,为园区的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标准。

产业园区集群显效

产业社区雏形初显

历经十余年深耕,我国出版产业基地集群效应日益彰显。(下转第7版)


2020年3月,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召开2020年主题出版工作推动会。


2019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旗下老年人听书平台“乐龄听书”上线,2020年将重点推进此类项目。


傅 梅


周建森


汪林中


张高里


(上接第6版)

●加快直播、知识服务探索

近期,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手段探索,知识服务等线上产品布局成为出版圈的热门话题。疫情倒逼出版机构加快推进线上营销布局,提升知识服务转型节奏。在如何玩转直播、短视频,拓展知识服务等方面,出版人于实践中对下一步策略有了新的思考。

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郭锐:

注重传统新兴业务融合,堤内损失堤外补

疫情后,出版机构赢回盘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出版社服务终端的体系化能力有待加强。从短期看,实体店客流量趋零,学校复课时间未定,物流不畅,对图书销售势必会带来直接冲击。从长期看,随着读者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不断减少,其对出版机构品牌的粘性和认知程度会降低。竞争主战场从线下转到线上,对于各分领域当下领先的出版机构而言,也面临着与其他机动性更强、战术运用更为灵活的中小出版机构、民营机构直接短兵相接、抢夺市场份额甚至被超越的风险。

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总体策略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力度,发力线上、发力终端、发力数字化,通过复合经营和融合发展,“堤内损失堤外补”,以实现疫情后的市场突围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强化出版社私域流量建设,为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来助力赢回盘面。

近300场直播坚定对新营销模式的信心。疫情期间,机工社强化通过直播、视频营销活动,在机工社九州云播平台、官方微博、官方头条号、官方抖音,以及腾讯直播、天猫、京东、当当、有赞等多平台举办了近300场直播。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将直播业务作为未来常规营销模式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机工社将把这一营销模式嵌入工作流程大力推广,同时加大对已开展活动的复盘,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直播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探索创新型业态,推进传统与新兴业务整合。此次疫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有销售平台对于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社群化、圈子化意识的不断强化,加快构建企业的私域流量池、快速提升企业的私域流量变得更为迫切。要建立私域流量池,自有平台不可少,包括自媒体、自营网店、自营书店、自营馆配体系等。

目前机工社自有销售渠道建设已有所布局,陆续开设了天猫旗舰店、抖音旗舰店、有赞旗舰店等自有线上销售平台,微博小店、小红书店铺也在逐步完善中。出版社会从整个产业链加强对自有销售平台的扶持力度。此外,机工社还建立了装备技术先进、达到广电级水准的全媒体演播中心,开发并运行自有的音视频产品统一汇集与发布平台“九州云播”。目前,机工社旗下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今日头条号等自媒体近200个,新媒体矩阵粉丝总量达800万人,年触达终端读者累计3亿人次。

下一步,机工社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型业态,通过整合资源,加大直播、视频业务与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等传统业务方式的有机融合力度,加快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实用性。疫情倒逼线上需求集中爆发,针对高校师生对电子教材的需求,我们通过机工教育服务网陆续提供了3000多种的电子教材样章。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也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免费开放;同时,对电子书、知识服务产品等线上资源的需求,也是疫情期间一个爆发的需求点。免费资源使线上业务得到规模化飞速增长,但需要看到的是,付费用户转化率仍较低,如何破局仍是整个行业集体面临的问题。免费策略短期内确实能够吸引眼球、提升流量。但长期看,免费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用户。特别是对于机工社这类科技社而言,只有产品具有实用性,能给读者提供深度阅读价值,才能真正吸引读者,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并最终促成读者的付费购买行为。因此,出版机构要坚持“内容为王”,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多出有实用性、能给读者带来更多价值的精品力作。

“一纸三电”全媒体营销,线上线下齐发力。机工社目前已经确立了全媒体发展战略,在产品开发上要求“一纸三电”,在提供纸质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关多媒体产品,在营销战略上要求全媒体营销,通过网站、自媒体、社群、直播、短视频等全渠道传播。直播、在线课程、知识库等在线知识服务,不仅是机工社疫情期间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下一步重要的运营方向之一。从目前实践看,如何提高知识服务产品的内容质量、增强用户粘性、有效提高转化率,是快速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线上业务短期内要实现大规模盈利不太可能,但必须坚持做下去,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相互融合、整合。出版机构要从产品开发入手,一方面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资源、作者、品牌、渠道等方面积极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增加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从而不断聚集人气、扩大私域流量池,提高竞争门槛,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实现用户付费、赞助收费、广告收费、线下收费等复合盈利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李艳辉:

应急与顺势:直播带动出版融合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产品是教材及配套用书,核心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北师大品牌的立体化教材培训服务是我们和用户连接的重要纽带。非常时期,当一部分教材服务手段暂时失灵的时候,网络成了我们和用户连接的关键工具和应急手段。其中,直播是我们在线服务运营的新形式,在尝鲜之后纳入常规体系只是时间问题。直播兼有“营”和“销”的双重功能,前者利用直播流量与用户充分互动、提供图书产品之外的增值服务并增加品牌粘性,后者聚焦直播流量的变现并通过直播分销平台促成图书产品交易,当前我们更关注如何发挥好直播平台“营”的独特价值。

北师大出版集团的直播活动从2月开始,到3月中旬开始多点开花,3月底全面发力,目前完成直播20多场,4月份将上线更多场次的直播活动。直播策划运营主体涵盖大部分分社和子公司,合作平台包括淘宝直播、京东直播、抖音、央视频、知乎、盟主直播等主流平台,我们与盟主直播合作建设了北师大出版集团公共频道。

从分类来说,北师大出版集团的直播可以分为教育培训、知识讲座、好书分享三个类型,直播课程和知识讲座类型的主讲人以作者和专家学者为主,好书分享类型的主讲人以图书编辑为主。其中,教育培训有面向教师的教师培训和面向家长学生的直播课程,面向学生家长的直播课程、知识讲座和好书分享的直播类型有销售(带货)功能。

我们最早在2月27日联合各地教育部门开展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在线培训,来自教材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10万余名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超5000人参与线上互动。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覆盖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各个阶段的直播活动十多场,如面向幼儿教育的 “如何通过选择时间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区域活动”、面向中小学的“为什么要给孩子们讲《史记》”、面向高中教育的“高中数学新课标案例解读”等直播活动。知识讲座类直播,我们聚焦防疫抗疫的现实需要,如开展“清末东北三省大鼠疫应对:经验、教训及启示”直播。好书分享类型的直播,我们做了分享启功作品《我学书法的经过》的“启功的书法世界”,以分享少儿经典绘本为目的的“这些书凭什么获奖”。此外,我们发起了“以‘读’攻毒,颂诗战疫:我在读北师大诗群书系”抖音诗歌诵读活动。

流量名人带货直播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对很多产业形成极大触动。出版业如何顺应社会消费形式和媒体格局的变化,积极调整组织形式和业务布局,这值得深入思考。诚然,如此规模的直播活动,属于非常情势倒逼出版业务调整的结果。我们在融媒体技术和业务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储备,例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专业的融媒体产品研发机构(北师大音像社和京师讯飞公司),各个出版业务板块在近几年的业务转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自有多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运营机制,新媒体学习资源的生产方式日益成熟,资源库建设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应对和满足当前高涨的在线学习新需求准备了必要条件。近期,我们计划推出鼓励全员参与新媒体营销的具体举措,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