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融合发展:“纵”上做文章 “深”上下功夫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8/4 作者:田红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田红媛/采访整理

用重大融合发展项目筑牢集团“新基建”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

自2012年以来,中国出版集团积极部署数字化战略,紧贴主业,先后投资了一批重大融合发展项目,数字化收入从2012年3.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4亿元,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媒体融合等事关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从发展理念到战略意义,从推进方略到目标要求,从实施路径到管控手段,完整而系统。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结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实际予以贯彻落实。

2012年,中版集团紧跟中央要求,提出了围绕“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的总目标,实施“六大战略”,其中之一就是数字化战略。在当年8月举行的集团数字化战略推进会上,我们对集团的数字化发展规划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在集团优势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若干具有开放式、延展性和国际化的内容集聚、传播、交易和服务功能的综合平台。

8年来,中版集团先后投资了一批既符合国家发展大局,也符合出版业发展趋势,更符合集团自身实际的重大融合发展项目,这批项目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基于传统出版自身特点及优势,对产业链本身的一种延长,属于工具、服务性质,如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云平台”、中华书局的“中华国学资源总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中读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易阅通数字资源交易与服务平台”、荣宝斋的“荣宝在线服务”等;二是在传统出版基础上向教育领域拓展的项目,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中版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的“文科通识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中国美术教育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等;三是“无中生有”,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对外翻译公司所属的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在传统翻译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成的、以语言科技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和聚焦科技、金融两大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业务的新业态,对中版集团而言就是一种全新的开拓。

在某种意义上,这批经过十分审慎、反复论证而确定的且还要持续跟踪研究与管理的重大融合发展项目,就是中版集团的“新基建”,实实在在地起到了补短板、调结构,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撬动集团产业链建设的积极作用。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本质上就是在投转型投发展、投预期投未来、强阵地拓空间。

所谓投转型投发展。尽管中版集团传统出版持续向上向前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应该清晰地看到,广大读者在内容的获取渠道、阅读方式以及所选择的产品形态等方面,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永恒主题,而当下融合推进则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集团坚持在转型中探索,根本也是为了发展。近年来集团看上去相对投入较多,但与这种投入始终相伴随行的则是思考、实践和积累起的经验与教训,这些都为确定推动集团发展的重点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集团对于融合发展规律、实施路径的认知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深入,更为做好融合发展工作树立了信心。近几年集团的数字化收入的增势已然证明了这一点——从2012年的3.5亿元到2019年的24亿元,虽然绝对值不大,但增幅还是比较快的,而且是紧贴集团主业,与内容产业贴合度很高。

所谓投预期投未来。中版集团的这批融合发展项目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见效逐年平稳增长。当下中版集团的数字化收入在行业里虽相对领先,但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24亿毕竟还是数字化业务的综合收入,而非单独的传统出版业转型收入。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对重大项目的立项与管理以及对其建设过程的考核再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这些机制的形成,都是对集团投未来投预期这一基本思路的有效保障。未来与预期怎么投?一方面要看集团拥有什么资源,能组织起什么资源;另一方面也要看能够为读者解决什么痛点,为用户创造什么场景,提供什么产品,打造什么样的产业生态。凡此种种,固然都有未知的一面,但已知的则是我们为大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初心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所谓强阵地拓空间。强阵地拓空间首先就是要守住基本盘,这就是集团现有的出版优势和现在的行业地位。比如现当代文学、辞书工具书、传统文化、百科、美术、音乐等等,可以说,目前中版集团在社科类某些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专业优势与市场优势,但这些领域竞争的惨烈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强阵地拓空间的任务也更显重要与紧迫。对此,我们不能忽略技术发展,不能无视读者变化,不能轻视竞争者,不能等待,只有紧跟时代,才能保住现有的基本盘,但这只是底线,况且,一味地“保”与“守”也未必靠得住,还是要重“强”与“拓”。实现“强”与“拓”一条重要的路径还是要学会“无中生有”。在原有产业链上做文章是一种“无中生有”,即不仅要把原有的版图做强做优,还要在补足短板上下功夫;而另一种“无中生有”则是“强”与“拓”的升级款,比如中译语通的大数据服务。客观地说,后一种“无中生有”还是我们目前工作中的短板。总而言之,我们在融合发展问题上就是要认真学习、切实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7.30”会议提出的“锻长板”“补短板”的重要指示。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回望中版集团的数字化战略部署,可以说绝大多数还是符合发展实际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但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比如体制机制不配套、专业化人才不足,对数字化、融合发展认识的紧迫性不够,以及随之而来的盈利模式、市场拓展、产品运营等环节都还存有不同的短板。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下一个五年,中版集团在实施融合发展上固然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会更加严峻。为此,作为出版业的国家队,如何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是我们切实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的座右铭。

融合创新是必走之路必答之题

■张志华(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数字内容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为数字阅读习惯和新兴文化消费的培育带来机遇。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是必走之路,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解不好这道题,出版就没有未来。传统出版必须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内容生产、渠道传播、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革,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资本运作,拓展发展路径,提升增值空间。

未来,山东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融合发展工作要遵循以下几方面要求。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推进融合发展。从互联网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出版的消费端、销售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整个价值链条的生产端,山东出版集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融合创新。可以说,现在多数单位的融合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初步找到方向,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但也必须看到,还有部分单位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紧迫感还不够强。做好融合发展,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

以“三二一”的发展思路,做好融合发展项目。融合这条路怎么走,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靠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结合集团实际情况,融合发展应当坚持“三二一”的发展思路,也就是坚持“三个原则”,探索“两条路径”,达到“一个要求”。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对出版单位的生存发展、创新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二是要立足于本单位某一方面特色鲜明、积累丰厚的独有资源和既有优势;三是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是落脚点。

探索“两条路径”。一是“出版+”。运用新技术,对优质出版资源进行全媒体开发,从单一的纸质图书向有声读物、影视、动漫等多方向拓展。二是“+出版”。通过资本运作,跨界融合,整合行业内外优势资源,使出版成为新型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达到“一个要求”。即打造独立的融合发展运行主体,也就是公司化运作。要通过股权层面的顶层设计,成立由各出版单位控股、其他能形成业务协同效应的相关战略投资者参股的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通过资本层面的嫁接合作,助推出版主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各出版单位内容、渠道、客户、行政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与主业相关联的优质社会资源,以资本形式开展合作,强力整合相关资源,培育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和培育,积极探索创业团队核心员工个人参股。对于公司化运作的具体实施,要合法合规,并进行充分论证、周密筹划,确保投资项目按照预期规划稳步推进。对于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可以采取内部模拟法人的运作模式,培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进行公司化运作。

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魄力,将这场自我革命进行到底。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对出版融合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管理及考核。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是我们现阶段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二是调整相关职能。原出版业务部增加数字化融合发展业务,调整为出版工作部;股份公司成立出版融合领导小组,为融合发展项目出谋划策;各单位也要主动对接领导小组,把项目论证好。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对重点项目的评审和支持。股份公司整合设立每年3000万元的出版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选出4~5个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

其次,以项目带动融合转型,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把融合工作做实、做新、做到位。一是找准融合发展的创新点。要充分发掘既有优势资源,寻找传统出版业务与新兴市场的契合点。如山东美术出版社的“锦绣文创”、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小荷听书”,都是依托社里的优质资源进行融合开发。二是各单位成立出版融合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一把手要直接分管融合发展工作,要拿出50%以上的精力抓融合创新,在人、财、物等方面对项目给予全力支持。三是营造有利于出版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全体编辑树立融合意识,要发挥“前浪”优势,激励“后浪”成长。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融合发展的交流培训,全面提升出版融合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既大胆创新又科学严谨的原则,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现在所讲的融合,已不单单是纸质书刊内容格式的简单转换,而是要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力量,借助资本运作,为传统出版赋能,打造互联网生态下全新的出版商业模式。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很多领域是我们从未涉足的,既需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也需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项目实施合法合规、优质高效。

项目论证要严肃认真,必须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估,科学论证项目在研发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有利、运营上是否可行、考评规则是否完善等,涉及资本运作的项目,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和要求,由股份公司证券法务部严格把关,按程序办理,务必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真抓实干,专人负责,扎扎实实推动项目落地落实,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山东出版集团各单位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将把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增强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坚定性,力争做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实践者、开拓者、引领者。

北师大集团:着力提升全媒体影响力

2007年转企改制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整合出版资源,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版权管理、内容管理、运营管理,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数字产品,以及相应的线上教学服务,全媒体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让主流价值占领新媒体阵地,让主流声音在新媒体渠道上传播得更广更深。作为出版人,坚持“守正”是基础,无论是线下出版物还是线上新媒体,都应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作用,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时代价值观、满足大众阅读学习需求上发挥积极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全媒体时代对出版业的要求。出版单位在全媒体时代要加快转型步伐,加大融合出版业务的研发力度,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出版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内容、技术、终端、管理等共融互通,把优秀的阅读内容、学习资源利用新兴技术、新媒体传播模式,实现最大化宣传推广效果。

“纵”指的是方向,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方向就是“融合”,以内容为根本,向全媒体发展,“深”指的是力度,融合发展要深入到新闻出版的各个环节,要能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成立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策划部,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现时代文化特色的主题出版物,增强主流舆论影响力。以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实施重点资金扶持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重大项目研发落地,打造一批标杆性的融合出版产品,目前已推出学前教育阶段的“美丽中国”主题课程,中小学阶段的北师数字教材、京师测评、京师书法等,努力提升全媒体影响力,这批产品在疫情期间助力“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专项经费,加大融合发展投入力度,2019年融合出版业务投入3000万元,未来每年投入还将有所增加。优化完善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引进互联网科技公司、互联网教育公司、新媒体公司骨干人才。

北师大出版集团自2007年转企改制后,开展了一系列综合体制改革,疏通内部管理流程,有利于整合出版集团资源,为数字出版转型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对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加强版权管理,数字出版内容资源是源头,先要获得作者内容的授权和转授权,然后开发产品传播内容,提供内容知识服务。大约从2010年开始,出版集团成立数字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数字资源建设与运营问题,签订图书出版协议时一并解决数字版权事宜。二是加强内容管理,出台出版集团数字资源管理办法,建设内容资源库,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为产品研发、资源运营与服务提供支持。三是加强运营管理,包括内部运营管理和外部运营管理两方面。内部运营方面,通过2010年、2015年各2次ERP系统大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同步完善图书元数据信息,这些措施也是开展数字出版的基础性工作;对外运营方面,成立或委托专门部门开展基础教育学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段的数字运营工作,2016年“十三五”规划初期,北师大出版集团与科大讯飞公司合资组建北京京师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开展K12阶段数字出版研发和运营工作,通过细分市场的运营分工,加强在平台、渠道、用户等方面的拓展与维护,让数字产品、方案和服务对接到更多用户。

经过十几年探索,北师大集团目前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系列数字产品。基础教育学段研发了北师数字教材、京师书法、京师测评等数字产品,提供相应的线上教学服务。比如,入选2019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项目的京师书法,依托北师大书法研究优势和北师大版书法教材市场优势,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集纸质教材教辅、笔墨纸砚耗材、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培训平台、区域教育管理及书法大赛、课题研究、出版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着力解决书法教育普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教学资源匹配不足等痛点问题。方案以书法教室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灵活提供普及版、专业版、旗舰版方案,后台管理系统可视化呈现全国、省、地、市四级实时数据,助力教、学、评、管全环节。目前,京师书法在试点推广阶段已进入全国30个省市地区,试点学校总量达到733所,教师总量达23350人,开课总时长已达24819小时,服务师生20万人左右。(姜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