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传媒业趋向云化数字化移动化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5/15 作者:黄楚新


《我是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4月版/88.00元

■黄楚新(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当前,新媒体已经进入了智能互联的时代。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创新技术推进了媒体融合水平的深化,形成了智能创新、深度互动的媒体融合新格局。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技术发展应用厚积薄发,表现亮眼。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前期积累发挥了极大作用,对媒体的智能融合与发展有着更深的借鉴价值和思考意义。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我国的数字化进程将进入“全域化、全链路”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交通、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数字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5G+8K+AI为传媒业赋能,丰富媒体产品形态,包括VR/AR 游戏、VR直播、家庭巨幕影院等,应用场景得到拓宽,用户体验得到优化,各技术之间实现互促互进,将共同推进传媒行业向云化、数字化和移动化发展,推动传媒业新的业态建构。

以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VR/AR/MR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兴数字媒体呈现出高速的发展态势,显然这对于媒体融合将是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当前,媒体融合进程迈入纵深发展的阶段,新兴技术更新迭代、应用落地速率加快,技术发展推动形成了新的媒体业态,新兴技术等成为深度融合的助燃器,媒体融合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内容生产效能提升,媒体融合空间中的想象力化为可能性,逐步转变为现实。全媒体时代,理念、内容、形式、手段持续升级,在各融合主体的合力之下,新兴数字媒体大有可为,新产品、新形态、新场景模式涌现,今后将会迎来新的跨越。

技术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用户的创新需求被激活,倒逼传媒行业,尤其是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格局和趋势仍将延续,势在必行。同时,在媒体智能融合发展中,应当回归人这一根本,加快技术落地速度,让主流价值观驾驭新兴技术,满足用户需求,以期更好地服务用户。

消费场景受疫情影响,短视频、直播电商成为很多行业的“替代”方案,也带来了很多媒体融合方面新的路径选择。今年以来,不少主流媒体、电视媒体和政府机构加入到短视频和移动直播的行列中来,短视频平台创新流量变现模式,在视频中加入购物橱窗和电商链接,以李佳琦等为代表的直播“带货”一度火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开展直播带货活动。而“主播”的身份也愈发多元,除了职业主播、KOC以外,央媒主持人、明星艺人、知名企业家、市县级地方政府领导也参与其中,从市场反响来看,成效较好,人民群众对此喜闻乐见。“电商+短视频”和“电商+直播”的形式能够突破场景桎梏,为媒体单位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必然会给媒体融合带来新的启示和路径。

经历了疫情后,5G时代的到来也将加速媒体形态的变革。疫情期间,用户对移动视频、移动音频、网络游戏的使用时长和频率迅速攀升,市场对5G期盼已久,5G能够给予VR/AR、8K、云平台、物联网等充足的网络技术支撑,对于媒体行业而言,变革主要体现在5G时代的来临促使各种媒介形式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催生新的音视频业务和产品出现,视频将成为最主要的媒介形态,而内容生产更加沉浸式、场景化,媒介形态也会逐步向多元互动、超高清、全景式进行转变。

当前,网上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正不断巩固和壮大,但也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相较以往,不同思潮的涌动和对抗更为激烈,言论和思想更为复杂。从国际舆论场来看,大量针对中国的争端和恶意浮出水面,污名化、种族主义、信任赤字等问题纷至沓来,为对外传播工作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场中,网民泛娱乐化、极端化、情绪化的言论分歧和争执,和网络暴力、假新闻、技术诈骗等问题,也给互联网引导和治理带来了风险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