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魔幻都市与病中情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1/3/22 作者:孟繁华
女大学生莫铭在计算机系读书,其实她并不喜欢这个时髦的专业,但为了不使对她期望值很高的母亲失望,她一直在跟自己较量,过一种违反自己本性的生活。后来她先后与两个男人相遇,爱上了一个最不该爱上的男人老普。

莫铭背着母亲偷偷与已婚男人老普同居,欺骗的过程使她痛感内心撕裂,但爱情的魔力又使她无法自拔,课业的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只有躲到一个成熟男子的怀里她才能感到一丝丝安慰。

书中描写了当下青年人的种种心理灾难,热闹的生活外壳内部,包裹着的是一颗颗冷漠的心。

现代都市是现代化的表意符号,或者说,现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都市化的过程。但是,现代都市从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巨大悖论:一方面,都市文明为我们提供了种种方便,明确的地理交通图、无所不有的超级商场、随心所欲的高级超市、银行、酒店、咖啡馆、影院剧场,象征全球化的麦当劳、肯德鸡,以及处理公共事物的政府部门等等,对知识分子来说,还有许多他们热爱的言辞的倾听者,这些场所吞吐着巨大的人流,仿佛在向每一个人发出邀请和暗示;一方面,都市的这些符号又是一种冷漠的拒绝,不仅“城市的他者”——那些成千上万涌向城市的“外省人”,幻灭了他们试图在城市兑现想像中的万花筒般的生活,就是生活了几代的城里人,他们自以为熟悉了自己的城市,事实上,那仅仅是小市民的一种徒有其表的虚假炫耀。其实,现代都市已经用自己的隐形之手,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暖昧的、所指不明又不在把握之中的庞然大物。

赵凝的小说,虽然我们还很难将其明确地指认为“都市文学”,但就目前我所读到的她的作品而言,基本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在她的这些小

说中,她构造了一个我们隐约感觉到了、但又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城市的某些方面:城市就像是一个魔幻世界,随时会出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那是可以半夜三点突发奇想地从北京到天津去看朋友,然后死于非命的疯狂女孩;那是老来不和出走不能,然后只有他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的孤独父亲;或者是结婚离婚,离婚再结婚无所适从的体制外女人;或者是久驻于虚拟的电子世界然后丧失失了现实感觉的“发烧者”或“电脑寡妇”……。在赵凝的小说中,似乎每个人都丧失了心理地图,他们茫然无措

又疯狂奔走,没有方位更无目标。

因此,赵凝的小说所书写的是魔幻城市里的病中情人。

长篇小说《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集中书写了一个被命名为“莫铭”的女大学生隐秘危机的心理路程。对于这个人物来说,她的危机和焦虑不是来自身份或生存,也不是来自金钱或权力的欲望。对于莫铭来说,她是一个在校的热门专业的大学生,是一个被家庭殷切关注又寄予厚望的宠儿,是纯情男子或已婚男人追逐的目标……,但莫铭优越的外部环境并没有为她的生活带来快乐。莫铭几乎永远处在一种不安和动荡之中。一种莫名的躁动像血液一样搅乱了她内在和外在的生活。她曾和几个男人谈情做爱,她既需要他们又时常感到厌倦。需要时她可以不向学校请假然后借钱乘车去情人出差的城市;厌倦他们时,就像厌倦她的专业和家庭无聊的气氛。最终莫铭仍然是一个城市生活的失败者或者失意者。

事实上,围绕在莫铭身边的男人女人,他们共同的命运和莫铭相差无几。大学生张氢、留守男士老普、母亲看好的“准出国女婿”肖晓,以及离职的胡言、来路不明的东哲以及莫铭的同学林隐、小史、姐姐,这些生活在魔幻般城市的人们,几乎都在病中。他们因不同的原因或者抑郁、放荡、说谎、神经质等等。不正常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这就是赵凝为我们揭开的城市最隐秘的角落。

在现代文学发生的时代起,对于城市的批判就没有终止。那时,是一些自称“乡下人”的作家,因对城市的冷漠而有意想像夸大了乡村的诗意,一种怀旧的情绪是他们城市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对于赵凝或莫铭而言,他们无旧可怀。因此,在赵凝小说中所隐含的城市批判就比现代文学史上批判城市的作品要复杂得多。在我看来,赵凝是否用语言的方式放大了她痛苦的城市生活体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生活处境中,一方面是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欲望,每个人似乎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一方面,东方第三世界原有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又无处不在。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使每一个人都进入了一种无物之阵,想决斗都找不到对手。这是今天城市生活无可超越的宿命,莫铭的绝望也正是由这种特殊的历史处境决定的。

我还注意到,在《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中,有大量的幻觉描写。这些幻觉与我们常见的传说、迷信无关。这些幻觉在莫铭的神经系统里已经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实/虚幻彼此不分的情景,真实地揭示了现代城市生活虚妄的一面,它无情地粉碎了关于“现代”的种种神话。或者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城市生活既有福音又有“妖魔”。妖艳无比的城市由突发事件构成的戏剧化场景,无言地告知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把握之中,我们总是被一只看不见的隐形之手控制着,然而我们无能为力。

但是,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又深深陷入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为赵凝的想像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所吸引,她的小说每个句子都如盛开的花朵,灿烂而逼人。她所揭示的当代城市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到熟悉而又陌生,这是小说的力量;与此相关的是,语言的力量深入人心,那么,赵凝所描述的一切,是否也放大了我们城市生活绝望的体验呢?当现代主义的反抗已被证明为虚妄,先锋的“实验”已经“过气”之后,那么,“新生代”所能提供给我们的,难道仅仅是无望、无奈的随波逐流和比比皆是的城市病人吗?显然,我们对这一代才华横溢的作家所期待的,远远要多。

(插图来自《lmages24》)(《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

赵凝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9.00元《迷狂季节》赵凝著/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17.00元《宛若独身》赵凝著/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