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幽幽茶香看习俗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1/12/25 作者:
茶是雅物,也是俗物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至北、从东到西,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物。如到江南,主人会泡上一杯香高味醇、清汤绿叶的绿茶;来到北方,主人会端上一杯香气馥郁的花茶;到了华南,主人会送上一小壶香郁味醇的名贵乌龙茶;还有蒙古的奶茶、西藏的酥油茶、景颇族的考茶、侗苗山寨的打油茶,各有特色。请客用茶,茶要好,水要佳,具要妙,礼要美,讲的是干爽醇香、纯净清洁、雅致耐看。倒茶要汤浅,取茶用量器,冲茶去除沫,茶具有洁净,端茶宜文雅。汉族的饮茶,有品茶、喝茶、吃茶的说法。人们总结了四种方法:啜乌龙、品龙井、吃早茶、喝碗茶。乌龙茶风味自成一格,泡茶方法别致讲究,茶具小壶小杯,品茶需慢慢吸啜细细品尝,妙不可言;龙井茶色绿、香高、味甘、形美、杯中翠芽天碧水,徐徐作饮,清心舒神;在广州吃早茶,一壶茶、两块点心即可作为早餐,名茶美点,更使茶饮津津有味;北方大碗茶,一张桌子几条凳,粗瓷大碗,解渴小憩,大口饮,粗犷豪放。

江南盛产茶,喝茶的方法也有特色。江苏昆山周庄有女人才能参与吃的“阿婆茶”饮茶习俗。阿婆们轮流作东,请人吃茶。她们坐着竹椅,干着针线活,拉着家长里短,身边放着用红泥稻草和匀后做成的茶炉,支架上吊着古色古香的铜吊壶,支架下的柴火旺烧着,茶香幽幽,别有情趣。流行于广东潮汕、福建漳泉等地的功夫茶,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品评质量为一体。无论是对茶具、茶叶、水质还是冲泡、饮法都中规正矩,大有讲究。冲泡贵在“十法”,候火、虾须水、拣茶、洗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刮沫、淋顶,程序动作极为儒雅。一泡洗茶,二泡巡杯点茶、刮沫、淋顶,程序动作极为儒雅。一泡洗茶,二泡巡杯点茶,称作“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寓意巡回圆满、雨露均分的大同精神。饮茶水要绕舌而转,体味茶香方能咽下。细细饮完,要向主人亮杯底,一表真诚领受厚谊,二赞主人高超技艺,这样才算功夫茶的真正“吃家”。功夫茶习俗可谓中国茶文化一绝,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茶器及茶艺方式的艺术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古人还在婚礼中吸收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婚姻大事,必由男方下聘礼,茶在其中还有着特殊意义。封建理学倡导妇女嫁人“从一而终”,而“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彩礼中的茶叶已非日常生活用品列选,而是赋予了封建礼教的“从一”意义而作为婚姻的象征了。古人还以茶为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茶与坐禅关系十分密切,坐禅要“静坐、敛心”,以达到“轻安”、“明静”的状态;坐禅易疲劳,茶的提神醒脑、生津止渴,驱除睡意之作用,令其成为最理想的饮料了。茶与寺院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甚至有“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风尚,自古名寺出名茶。至于茶歌、茶舞、茶诗、茶画,则无处不在。有茶就有茶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有香茶,蒙古族有奶茶,藏族有酥油茶,傣族有竹筒茶,纳西族有盐巴茶,傈僳族有雷晌茶,布朗族有酸茶,白族有三道茶,土家族有榴茶,苗族有油茶,回族还有罐罐茶。只听名字,已知精彩复杂,如能样样品尝,更是每一个爱茶人的造化。

摘自《没事来喝茶——品味茶道》郑巨欣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定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