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主要观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1/7 作者:

《中国书业改革不能回避深层矛盾》
1998年3月20日646期
新闻出版署发行司副司长艾立民就书业的几个热点问题,如资本融合问题、二渠道与主渠道之辨、组建集团问题、连锁经营问题、规模经营问题和地方保护问题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书业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清楚的,即以资本为纽带,让各投资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纽结起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搞合作出版、合作发行。具体说就是要搞股份制、集团化、公司化;主渠道的名谓应该是市场竞争、较量的结果。在一个地区谁的市场份额大,谁就是主渠道;组建集团应本着资源合理配置、协同成本的降低、盘活存量资产等原则进行;连锁的目的是开拓市场;国有书店要保持、发挥规模大、品种多的优势;打破贸易壁垒要靠市场。
《连锁经营:国有零售书店的出路》
1998年3月20日646期
深圳市新华书店常务副总经理陈锦涛是从出版社“下海”到书店的,他有社店对比的亲身经历,尤其对零售工作的甜酸苦辣体味很深,对国有书店面临的危机更有切肤之感。他认为,国有书店惟一的出路就是尽快用先进生产力来改变相对落后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集约化增长,形成规模效益;零售店应该成为整个书业的POS机。连锁经营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形成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又表现在商品计划和物流配送两个关键的系统上。只有走连锁之路,用先进的市场化的管理改变旧有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中国书业零售业才有出路。
《零售店是书业的中心》
1998年4月3日648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彭松建围绕几种竞争,如同行业内部的竞争、地上出版业与地下出版业的竞争、国外及海外出版业与中国大陆出版业的竞争展开演绎,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相关性,零售店才被认作是书业的中心。
在国内同行业的竞争是客观规律,其结果是导致效率的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市场的扩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地下出版业产值相当于全国图书产品产值的五分之一,严重冲击了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此出版管理部门应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打击力度。面对国外、海外出版业要进入中国图书市场的情况下,我们内部首先应增强自身实力,其次要加强服务工作。
《繁荣下的清醒——-我给书业界泼点冷水》
1998年4月3日648期
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国庆对活跃的图书市场深怀忧虑,他认为许多人低估了书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局势,在他看来,1998、1999、2000这三年中国书业恰恰处于危险阶段。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全行业就有被拖垮的危险(即泡沫现象)。
他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当今中国书业发展的瓶颈。他认为书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资本匮乏下的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无序博弈、竞争徒增热闹和费用,不增效益;图书业规模(品种、销售额)的增长是靠浪费性资本投入堆出来的,但由于结构重复,缺乏有效增长成分,因而有泡沫经济现象;书业内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暂时掩盖了潜伏在书业的危机,故垄断利润必须要被打破。
《出版社要为零售商营造市场创造需求》
1998年5月1日653期
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发行渠道应该引进民营发行渠道的机制。作为出版社,对零售商应该不分国有、民营一视同仁,支持竞争,这会有利于图书零售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息渠道不畅是中国图书零售业发展瓶颈》
1998年5月1日635期
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炜站在民营书店的立场认为图书零售业的讨论要强调针对性,他在信息问题、市场规范问题和物流问题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信息不畅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作为书店不能只卖书,还应该把市场状况反馈给出版社,使其能迅速解决一些市场问题,比如再版、扩大选题等。对特价书市、折扣战、乱开店、交易不规范等书业界面临的问题应靠行业内部规范来解决,这方面国外有许多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出版社应是本社图书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和总发行人》
1998年6月26日660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认为出版社的零售额、利润绝大多数是假零售商之手实现的,零售商的时运决定着出版社的兴衰。出版社在市场经济中要演好三个角色:本版图书的总设计师、本版图书的总工程师和总发行人。具体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