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亚细亚的孤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2/29 作者:陆凌涛

\Images\1995-2000\CBSB2000022904T004.JPG

\Images\1995-2000\CBSB2000022904T005.JPG

很久以来对罗大佑就一直十分欣赏,也很喜欢他的老歌,尤其是他在80年代初的时候的那些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更是有口皆碑。于是就总想在老式汽车上专门拜访这位音乐诗人,去聆听他的经典,珍藏他的感觉,寻找他的足迹。于是在经过一次南方的旅行,并且带回了我所说的那几张80年代初罗大佑非常经典的专辑唱片之后,在一个初冬的时节,老式汽车就带着我们共同踏上了寻访罗大佑的旅程。
——陆凌涛(北京音乐台主持人)
正像罗大佑在那首《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当中所唱的:砍去我那万能的双手,给我一双翅膀,这样的事情我到底敢不敢,摊开我双手问问我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如果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一片黑白,这样的事情它应该不应该,拿一支铅笔,画一个真理,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字,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其实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许多事情都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在若干年前,我还很小,在刚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曾经向大人们询问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答案中我相信了大人们的话:等我长大了以后就会弄明白那些我所不懂的事。而现在我长大了,许多当初想不明白的事情到今天依然还是个未知的疑问。不知道是当初大人们欺骗了我们,还是其实当时这些问题就根本没有人弄明白过。或许等我们老了,我们也会用同样的答案来打发那些向我们提问的孩子们: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挺简单的。而困难的是到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来回答我们自己呢?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面对这样深刻的歌词,这种发自良心深处的叹息,这种少见的哲人般的责任感,难以有谁会不为之动容。这就是罗大佑在80年代初创作的一首典型的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作品《亚细亚的孤儿》。我记得评论说:如果没有80年代初出版的罗大佑的三张专辑:《家》、《未来的主人翁》、《之乎者也》,那么80年代的台湾流行乐坛将是暗淡无光,而罗大佑也因为这三张专辑赢得卓越的名望和崇高的地位。我相信走过80年代的朋友一定都还记得,在那个时候,内地对于香港和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宣传口径是靡靡之音。现在看来这一点也没错,在罗大佑之前,流行音乐的确是属于歌厅酒廊和咖啡馆的下酒菜,人们把所谓的流行歌曲同酒菜一起下咽,而当罗大佑出现之后,人们就像在迷茫的灵魂深处聆听到了一个清醒的声音,他的出现就像是当年BOBDYLAN出现在美国的歌坛上一样引起了当时的年轻人的兴奋和震动,于是,他很自然地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代言人。他对社会深刻的感悟、冷静的剖析都幻化成了良知的呐喊,撞击着每一个听者的灵魂。
有人说:罗大佑用歌者的良心和医生的冷静写下了台湾流行乐坛最有震撼力和革命性的一页。这一点也没说错。哦,好像忘记说了,其实同鲁迅、郁达夫等等文坛豪杰一样,罗大佑在早年也是学医出身,他在70年代初刚刚踏入歌坛的时候,还是一个医药学院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他顺其自然地延续他在70年代的那种看似颇受欢迎的民歌风格的话,也许他现在不过只是一个私人诊所里的大夫,充其量也只是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在台湾校园民歌歌手当中留给他一席之地而已,就像当年的木吉他合唱团的哥儿几个当中仅仅出来了一个李宗盛一样。
其实,只有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变革,才能维持长久的艺术生命,这是我们都再清楚不过的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所以虽然同样都是唱歌的,有的叫歌星,有的叫艺人,还有的被称作音乐家。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模糊的视平线。
我们不要被你们的遗忘变成钥匙儿童,
我们需要阳光、青草、泥土和开阔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