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拿破仑·希尔初见卡内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2/23 作者:

37岁的希尔   希尔的良师安德鲁·卡内基
在他一生中,拿破仑·希尔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惊人的财富。这个年轻人满怀敬畏之情,在管家的陪同下,走进了坐落于纽约第五大道上的安德鲁·卡内基那座有四层楼、64个房间的别墅,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它的豪华风采。1908年的曼哈顿北部还处在半田园化状态,这位工业巨头的豪华府邸坐落在广阔的山翼上,四周风景秀丽,看上去与其说像城市,倒不如说它更富有典型的田园风味。
忐忑不安的拿破仑·希尔被带进安德鲁·卡内基宽大的书房里,立刻受到了这位钢铁大王的亲切接待。74岁高龄的卡内基,身材矮胖,须发皆白,但修剪得很整齐,他从那张著名的活动书桌后面站起来,向希尔亲切地微笑着。那张书桌非常宽大,据说,当时是直接在书房里面建造的。单是书房本身就足以令人生畏——书架上摆着几千本书,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卡内基本人喜爱的格言警句。希尔记得卡内基特别喜爱其中的一条,并把它贴在一处醒目的位置。这句格言是:
不会思考的人是傻瓜。
不想思考的人冥顽不化。
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在决定他命运的那一天,希尔也许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他至少已经找到了一位良师益友。当时他对卡内基崇拜得五体投地——安德鲁·卡内基,一个出身于贫穷的苏格兰移民家庭的小男孩,几乎根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从他给一家电报公司当报童起家,终于在年仅35岁时,崛起为美国的帝国建筑师之一,开创了美国的钢铁工业,并且积累了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然而卡内基这位“霍雷肖·阿尔杰”式人物——卡内基的一生是美国梦的典型化身——给希尔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这位伟人的另一面。事实上,这最终也成了希尔本人的成功哲学的一块基石——卡内基的精神本质——他强烈的信念。卡内基坚定不疑的信念是:“帮助别人是我们能够献给上帝的最好回报。”这种为人类服务的强烈欲望,是卡内基为之倾注毕生心血的浩大的慈善事业的基础。到1919年他去世时为止,卡内基总共捐出了3.5亿多美元——按当今价格计算已超过20亿美元。可能是卡内基的高尚人格鼓舞了希尔,在许多年之后,希尔在他自己创办的杂志中体现出了卡内基的这种精神。他在杂志中极力宣扬“奉献”哲学——为人类服务,并视之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听这位伟人讲述他自己的“成功原则”时,希尔深受启发。卡内基告诉他,“一个年轻人要能够继承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卡内基并不认为他的卑贱出身妨碍他走向成功;相反,这恰好能鼓舞他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达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卡内基声称,只要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念,那么无论他是否出身贫贱,都不会影响他取得成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并非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殊天分。自信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培养自信心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卡内基的个人成功哲学中,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要求,制订了明确的实施计划,并且确实着手去做了,那他就没有理由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成功。
只有那些因循守旧、坐失良机的人,才会失去信心,最终一事无成。”
希尔问道:“如果一个人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也制订了计划,并且付诸行动了,却不幸遭受了挫折,那该怎么办?他的自信心不就会因此而遭到打击吗?”
卡内基笑了,“我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的,因为这一点对于你理解我的话十分重要。我相信每一次失败之中——就失败本身而言——都存在着相应的有利条件。研究一下真正伟大的领导人,你会发现他们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和他们所经历过的失败成正比的。生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让人在暂时的失败中不断积聚力量,丰富自己的智慧。”
希尔穷追不舍:“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并不会相信每一次失败中都会有相应的有利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他该怎么办呢?”
“要想避免被失败打倒,最有效的方式,”卡内基说道,“就是在失败到来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着,他又阐述了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思想的必要性。他说,思想是人类无穷无尽的力量的真正源泉。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造就了一个人本身。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说到这里,卡内基回想起50年前,当他还只是一名工人时,他常听另外一个工人抱怨说,“我痛恨贫穷,我真的受不了”,卡内基告诉希尔,这个工人直到现在仍是个工人,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的思维固定在贫穷上,导致了思维停滞不前。“如果当初他说,‘我喜欢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