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从20年图书销售比较分析看当前图书市场形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9/11 作者:艾立民

改革开放的20年间,图书发行曾经有过高速增长的时期,也出现过徘徊不前和下降。通过对这一时期图书销售惰况的对比分析,发现20年中有五起五落,几乎是每四年出现一次回落。1995、1996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两年,分别为43.7%和49.7%,但到了1997年下滑到18.4%。今年预测在8%—10%之间,可以说是第五次回落。对于今年的低增长,实际上大家是有心理准备的。低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其次是图书定价回落的影响。另外,不可否认,盗版盗印和非法出版也挤占了正常的销售份额
编者按:近一个时期以来,图书市场的状况成为出版发行界以及新闻媒体注视的热点。本报7月份组织的“’98上半年图书市场系列报告”,提出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对策。但是,如何全面深入地认识当前图书市场,怎样保持图书市场的繁荣稳定,仍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报约请艾立民同志撰写了此文。艾立民同志通过对20年来图书销售总趋势的研究分析,探索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并就加强图书市场管理,保持繁荣。定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思路,值得业界人士关注
正确认识图书市场的形势
今年4月以来,行业内“淡”声四起。随着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逐渐增多,零售业销售滑坡,许多人对今年的图书市场优心忡忡。一些出版社迫于市场的压力,四处参加各种订货会,但自年初上海和北京订货会以后,各区域性订货会和一些专业类图书订货会大都成绩平平。销售店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压缩进货量,加炔品种更换,清退库存,个别中小书店毅然实施“零库存”,以求抵御市场风险。5月份,北京连续举办了两次书市,不少出版社由于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开始大幅度降低销售价格,包括当年出版的新书。在大甩卖当中,不乏非法出版物和盗版图书混迹其间,鱼目混珠,推波助澜。一时间社店矛盾加剧,读者反映强烈,业内人士焦虑,新闻媒体关注。上半年的图书市场究竟怎样,还是应以事实来说话。6月份,新闻出版署发行管理司就图书市场情况发函调查了18个省会城市店和计划单列市国有书店。在被调查的18个书店中,1—5月份的销售额增长的有12家,增长幅度在0.49%—18%之间,平均为10%左右,一家与去年持平。负增长的有5家,降幅在18.27%—0.89%之间,平均降幅为7.3%。
据统计部门对上半年全国图书发行行业的统计,1——6月份全国共实现总销售302.79亿元,同比增长8.89%;实现纯销售150.73亿元,同比增长9.32%,纯销售比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6.8%)高出2.52个百分点。6月末,库存为166.89亿元,较1997年末库存(173亿元)减少6.11亿元,下降3.53%,如果按1997年各季度图书销售占全年的比重(4个季度分别为26%、18%、31%和25%)计算,预计1998年全国图书销售总额可望达到688亿元左右,较1997年增长4.17%,纯销售可达到343亿元,较1997年增长9.53%。
通过上述数字,我们对当前的图书市场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一)上半年图书市场的销售增长趋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稳中有升。虽然库存仍然偏大,但新华书店的库存品种结构还比较合理。因此从全年的销售趋势上看,我们对市场的前景还是应持乐观态度的。
(二)在上半年国内消费品市场普遍疲软,图书定价增长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图书销售仍然保持近10%的增长速度,充分显示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巨大潜力。客观地说,前几年图书市场的高速增长很大因素是由于图书价格拉动的。今后几年,如果剔除定价拉动的因素,图书销售保持在8%—10%的增长率,应属正常,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三)今年的图书市场结构性变化越来越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五大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知识经济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科技类、经济类图书销售大幅度上升,而文艺类图书则销售下滑。文化教育、人物传记、时事政治及少儿读物类继续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此外,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可望实现良好的销售业绩。近日据报载,人大、清华、北大、邮电、外研、中国农业、北京等出版社今年上半年销售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有大幅度的攀升,正是他们捕捉到了市场的商机,调整优化选题结构,以质取胜的结果。
(四)图书市场销售有起有伏,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对产生起伏的原因要有正确的分析。改革开放的近20年间,图书发行曾经有过高速增长的时期,也出现过徘徊不前和下降。最近笔者对20年以来的图书销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年中有五起五落(见1977—1997年全行业图书销售增长趋势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我们出版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