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母亲的留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1/2
作者:林艳敏
摘要:
教育,是社会永恒的话题;母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妈妈的心有多高》涉及到的正是这两个“永恒”。它以自述的方式展示了一位母亲的生活历程,一个普通的工人,后来成为编辑、记者,这是很普通的身份,但这些身份的主体却是位从小残疾、饱尝人间冷暖的人,所以赵定军是位不平凡的母亲。生活的极度潦倒和肢体的残缺之苦从未使她绝望,她说这是因为自己幸运地拥有一个女儿。正如其在前言中所写:“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的生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激活了女人的慈母之心,只要有了这颗无私无畏的慈母之心,一个女人就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这段话不仅是这位残疾母亲的心声,亦可成为天下所有母亲的箴言。
作品是具有教育性质的,但使用的不是理论,而是采集人生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我”的身份,是苍茫人生中微薄的一员,而非高明的智者,所以“我”的方式是与女儿一起成长——以切身经验教育孩子,同时,孩子的言行也时刻影响警醒着自己。作者不是以居高临下的话语传教,而是敞开胸怀,袒露出自己的幼稚,以亲切温和的语调讲述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自传的形式避免了文本式的加工,作者特别强调本书的原汁原味,力图把感动过自己的记忆再现给读者。因为她正是从这些细微的生活中获得感悟,“吃一堑,长一智”,生活经验的积累构成了她的教育之道,而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能为众多平凡的家庭所接受。但是,作为一部作品,作者为了达到“原汁原味”,选用了过多的生活细节,显得絮絮叨叨,好象只要是感动过她的一概采纳。这种“点点滴滴”的方式无疑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文学素质,细节上的确能使人感动,但整体上却失于琐碎、杂散。粗糙、涣散的包装失去了本书应有的精美,这可能是赵定军的这篇处女作的最大不足。林艳敏/文。
《妈妈的心有多高》赵定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会社会性1999年8月1日版/17.00元。
《心!》
作者:陈希我著
相关报道
2021
出版集团老总寄语“十四五”
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肆季
出版集团老总眼中的2021(一)
2020
充满未来感书店在上海轮番启幕
《天鹅图腾》能否再续《狼图腾》辉煌?
上海人民社高质量出版工作服务国家战略
出版机构新锐独立品牌进化之路(二)
豆瓣有新的“想读”就很开心
2020 10月我们社发得最好的书
在人教社百炼成钢的那些编辑(四)
盲盒如何瞄准年轻人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