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发潜德之幽光 为隶学之津逮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4/5 作者:蓝村

著名文史学家谢国桢先生所著《江浙访书记》是一部集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藏书知识于一炉的文献学大成,顾廷龙先生称“此书出足以发潜德之幽光,为隶学之津逮”。这种评论是极为恰当的。
谢先生长期攻治文史之学,成绩斐然,这是学界公认的。先以治晚明清初之文献,撰成《晚明史籍考》,几成治明清史之文献指南,至于《南明史略》、《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也是明清史研究之用力之所,而《江浙访书记》之写作,则是集中于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阅读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藏书部分善本、孤本、精本之记录,内容涉及文史哲经、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医理科技、无所不有,既懂书,又研理,即书籍和科学知识结合为一体,是很值得重视的一部分。
访书记和写作有几种,一种是观感性的。如现在一些作者所写的某个城市的书市见闻,这个作为文化风情记录是可读的;一种是见闻性的,如当时董康等访书日本所作的《书帕庸谈》,这些人懂书,因而观感多从书的价值和藏书义献上说明,可以说是具有学术性的意义;还有一种是如谢国桢先生的《江浙访书记》,他们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所以所写的访书记,兼有考证研究,又具史料辨析与版本识别,也就是既在文字中指出该书的价值,而且能分析诸本之异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此类著述文字时,应从学术性角度去认识,也要从目录学角度去研究。我们说,谢国桢先生的《江浙访书记》是一部文史目录学的著作。
晚明史料既庞杂且秘藏不宣,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清初文字狱致使部分著作不能流传,长期以来大多藏书家轻易不示人的习惯,都使这部分史料不能流传于世,谢国桢先生利用多次访书机会,不仅浏览闻读各种著作,而且也刻意收罗晚明、清初的部分著述,这部《江浙访书记》补充了谢著《晚明史籍考》的不足,就是谢以后增补订正的史籍考,也得以补充更为少见和流传甚少的著述。如明末清初史实,明末清初学风和明末清初的文学诗词,这样的补充就更为丰富和全面了。谢先生在扬州图书馆发现的李言著《青莲阁集》、王心湛《岳林文集》,认为“可以作为历史资料之参考”。足备考史之资”。都充分肯定了这些书的价值。
此书后附《瓜蒂庵自藏书》之题记多则,体例一如前面江浙各地访书之记录,同样考作者、叙内容、评得失、论价值。这与前列各地访书所作题记,共同构成了谢国桢先生目录学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