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把酒临风诗心许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6/27 作者:水木生

由季羡林等学界巨擘联袂担任学术顾问的《东轩书趣文丛》是套以探本求原,弘扬国粹,鉴往知来,资治育人为宗旨的丛书。本丛书将全部光源聚集于文人这一独特的社会阶层,让这一社会角色居主位,展示他们多姿多采的生活,挖掘他们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是述学著文,还是仕宦从政,一般都是藏在幕后指点策划,此次却被他们的当代同道硬推到前台曝光,这一角色的转换,带来了学理和艺术上的双重价值,从这一视角切入,作者们找到了自己与古人契合交流的话语方式,畅所欲言。
古代文人的生活并不是整天在朝廷上辩论社稷民生,正襟危坐,谠论高言,也不是熬通宵,开夜车,刻苦攻读四书五经,单调呆板,如李白所嘲笑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嘲鲁叟》)恰恰相反,古代文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漫游,探险,角抵,博弈,品茗,纵酒,谈禅,炼丹,抚琴,击剑,走马,斗鸡,观伎……以本丛书而言,《诗酒风流》、《文人与茶》、《局中珍珑》分别是谈诗、酒、茶等雅尚的,而《文人临水》、《文人壮游》则涉及到行旅与漫游等问题,《浮世代代传》、《风流人格》则对世家贵胄与理想人格提出自己的看法,《临界死亡》是对彼岸世界的遥想,《道骨仙风》则是对现世的高蹈,《北“风”与南“骚”》引出地域环境与审美的差异,《雅俗之辩》将两种文化类型的论争沿伸到古代,《大唐风度》则断代为限,专门探讨唐代士人的文心与诗境。都是以文人为核心,向四处辐射。
更重要的还在于,本丛书对文人的生活与生命进行了纵深开掘,从不同层面对传统文人进行现代观照,挖出他们心灵潜层的岩样,进行剖析,提示出文人心灵的矛盾纠结。一般认为,文人有志于道,以天下为己任,如孔子弟子曾参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如杜甫所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咏怀五百字》)但文人生活的实际远比此复杂,中国文人通常走三条路:从政、求学与文化批判,但有人则毕生站在三岔道口上徘徊;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构成文人生活历程的三部曲,但此曲是复调音乐,很难截然分开。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夫子自道所感喟的:“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不自由”除了因精神牢笼桎梏囚禁外,还因为文人天性敏感,忧患嗟生,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基本问题,表以深沉的终极关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士人知识分子守护着理想,消解着权威。本丛书正是立体地观照文人生活,所以能使我们百感交集,在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比照中现出古今文人的某些一致性。
本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受过长期严格的专业调练,对传统文化既能从义理上厚积学养,会通中西,又能从感情上体贴入微,冷暖自知。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不遗余力地弘阐本土文化智慧的同时,又注意以现代意识观照传统文化,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不时告诫读者扬弃其糟粕,表现出浓厚的淑世倾向和人间情怀。如《文人作伪》一书,是对文人生活负面的一种曝光,而《世情与世相》、《人世百态》也揭开文人浩然巾下的种种复杂情态,令人失笑喷饭,亦令人欷嘘不已。《仕与隐》则抓住古代文人的一个心理模式,一个永恒的情结,使我们认识到文化遗传的根深蒂固。
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生况味,与现代商品社会互相轩轾,漫说我们已无法重温古代同行的生活,有时读其文诵其诗也感到是一种奢侈消费,是一种昂贵的享受。但人类心理中都渴望着对围城的突破,对缺憾的补偿。曹植《与吴质书》中说:“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古代社会已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能忙中偷闲,通过阅读与古代文人秉炷夜游,交流对话,在紧张中放松、焦虑中闲适、执着中超越,也是呵护心灵、防止扭曲异化与污染的一种方式。本丛书在这一层面上定位,可谓恰到好处。
(东轩书趣文丛》,第一辑20本,华文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Images\1995-2000\CBSB199706270060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