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超越时空的伟大命运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7/25 作者:杨小武

本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还未获得真正成功,而资本主义却已走出困境,这给马克思主义命运蒙上阴影,带来挑战。此时的青年学者顾海良便默默思考一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的书。尤其8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更激起他探讨这一重大理论课题的理论勇气和信心。于是他邀集几位同事、深深地探究、考问和凝思,终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一书。
本书48万字,具有马克思主义史的史学价值,但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史的写法。历史是条长河。马克思主义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历过春风阳光雨露和风声雨声雷声,本书没有观照它的每个细小的足迹,而是从历史、实践和现实的层面和视角,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命运的关键社会、事件和人物逐一论及。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将论述的座标建构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和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两个世纪之交的焦点上,这样能够后顾前瞻。把马克思主义的困惑、挑战、实践和发展充填到座标系里。在上个世纪之交有伯恩施坦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又有卢森堡、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考和发展。在本世纪之交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隐痛和失望;可邓小平的改革致中国以兴盛又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充满信心。读者不难从中领悟,科学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何时何地都是存在的,只因人和社会因素的复杂性注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的艰辛曲折。那么,它只有斩棘破浪而行。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艰难前行,足迹深浅曲直,但总关人类命运。前苏联和中国是它实践的两个主阵地,对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误、书中花费大量笔墨、周密考究、细致剖析、给人启发性认识和思考。
作为理论爱好者,时常坚信21世纪的社会主义阵营有扩大之可能,遗憾是本书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缺乏生动描述,少了事前诸葛亮的大胆探索,收尾章节欠缺远召的气力。
但此书确是一部坚实而通俗的理论力作。著作面向普通读者,立足诠释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为读者开拓视野、释难解惑、澄清认识。读罢,会在理性的境界里感慨: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远古的历史的理性呼唤,又是实践真理、改造现实护慰贫弱的智慧灵光,它探幽过去、征服未来,又感召未来,正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获得超时空的永恒。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