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小星星》星光灿烂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1/12 作者:邱建国

本报讯 创刊于1980年的《小星星》杂志,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综合性刊物。目前,《小星星》期发行量不仅超过120万份,而且还荣获首届江西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并被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推荐参评首届中国期刊奖和第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不断创新,使《小星星》永远亮晶晶 《小星星》办刊之初,编辑部的设想是,以儿童文学这种孩子们最为喜爱的体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孩子的素质、情商进行培养。为此他们将“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开拓思维,培养素质”定为办刊宗旨;在编辑方针上,则把儿童文学摆在主打地位。根据这一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小星星》在内容设计上,分为智力类和非智力类两大块。其中智力类包括知识、游戏、习作等版块;非智力类包括文学、情感教育等版块。为了经常给小读者以“新感觉”,《小星星》还不断推出新栏目,如“快乐接力棒”、“趣味自然问答”、“幻想画”、“幻想童话”、“填图着色比赛”等。
儿童文学的神奇幽默与儿童的游戏本性天然亲近。所以在刊物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儿童文学占了《小星星》每期一半以上的版面。如推出一两个名家名牌栏目,专门刊发国内一流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同时,还选登日、美、德等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使小读者感到《小星星》每期都是新的。
追求发行数量,更追求发行质量 《小星星》创办前期发行量仅在4万册左右徘徊,每月还有不少亏损。从1989年开始,编者决定自办发行,当年便大有改观,期发行量突破了20万册。1990~1992年,期发行量又上升至30万册。自1994年以来,发行量则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
在具体做法上,他们竖立“小编辑部、大发行部”的理念,首先在杂志社内部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发行队伍,同时扩展外翼,在全省、全国建立了近百个发行网点。
在发行的同时,他们还非常注重“服务”。编者认为,服务是另外一种产品。他们有一句话,叫“追求发行数量,更追求发行质量”。这个发行质量,就是指搞好服务。
改革经营机制,为《小星星》的发展装上“助推器” 1997年,《小星星》的期发行量已达到79万册,年创利达276万元,《小星星》的编者们都觉得杂志已发展到它的巅峰阶段,同时由于在经营机制上,《小星星》与出版社同吃“大锅饭”,并未与办刊人员的经济指标直接挂钩。能不能突破100万的“极限”?经过调研,编者最终决定从分配机制上入手,进行一系列改革。
所谓改革,归根结蒂是机制的改革和利益的调整。《小星星》杂志社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特惠政策,成为独立的二级法人单位;杂志社对办刊人员实行高效重奖,使杂志的发行量与编辑人员的收入紧密挂钩。另外,他们还制定了“印刷业务管理办法”、“发行人员岗位责任要求”、“储运与发货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措施。
这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如同给《小星星》装上了“助推器”。1998年《小星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跨越,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期平均发行量达到120万册,取得了显著成效。
理性地研究市场,做“多层蛋糕” 面对可喜的成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已在考虑《小星星》的下一步发展。他认为,应该理性地研究市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小星星》目前的发行覆盖面已占江西全省整个准市场的五分之一,《小星星》能否逐步向更广的领域渗透?经过研究,编者决定不盲目一味地做“大”蛋糕,而是往空间要“地盘”,利用《小星星》的品牌效应,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做“多层蛋糕”。
他们决定把《小星星》与类似的刊物“捆绑发行”,就是代理发行,使发行网络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其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利用《小星星》的品牌效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办培训班,办函授学校。他们还将设立“小星星”奖学金,进一步扩大《小星星》的知名度。但在进行多元发展的同时,《小星星》的编者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好《小星星》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不管将蛋糕做成几层,基础一定要打扎实。这个根本不能偏。
(邱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