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幽深的历史丛林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11/17 作者:李立玮

古人告诉我:要“读万卷书”,可是,古人不能告诉我那万卷书里有多少是想象、多少是谎言。所以我“行万里路”。
——龙应台
1
探寻历史真相龙应台对“读万卷书”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她曾就这样带着一颗怀疑的心穿行于这个动荡的世界,然后发现,在一个个民族与国家间无不纠葛着种种相对主义的历史观念,而良知与强权也一直都在争夺着诠释历史的话语权力。
一切历史也许都不仅仅是当代史——总是有人不情愿去相信克罗齐的论断,而甘愿以一颗不偏不倚之心去厘清史实,还原事实以真相。
但“真相”总是难于获得。从大名鼎鼎的兰克到与其一脉相传的威茨、吉泽布勒希特与威登巴赫以来,客观主义史学虽一度高居于主流地位,但其“客观性”也一直成为不断受人攻击的焦点。
但是,即便承认“绝对客观”的无法实现,也还是有人在“四段图式”之中追求波普尔所谓的“逼真度”——既在史料的浩淼烟海中钩玄探微,也用双脚去实际丈量每一寸土地:美国的史学家詹姆斯·罗文(JAMESLOEWEN)就是一位个中高手。罗文的《贯穿美国的谎言》(LIESACROSSAMERICA:WHATOURHISTORICSITESGETWRONG)一书最近刚刚出版便登上了美国若干权威排行榜的高位。罗文认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在完成了中学的历史学习之后就远离了这一学科,此后,他们的历史知识就靠其他的方式来获得了:诸如小说、电影、旅行指南或者博物馆、纪念馆之类。于是,很多错误的认识就这样逐渐铸成了。
罗文亲身穿行于整个的美国大地,每到一处,便记下些当地的历史碎屑,揭穿些曾经不知出于何故而编造出的历史谎言。比如,在爱达荷州的艾尔摩地区,所谓印第安人对白人移民先驱的著名屠杀其实从来就不曾发生过,其他的一些类似事件也大多源于白人的编造。他通过细致的考据,指出了“在1842至1859年间的整个西部,有超过40万的白人移民踏上了这片广袤的平原,但只有不到400人(也就是说,不足千分之一的人口)是死于当地印第安人的杀戮。”又如,你若是参观海伦·凯勒在佐治亚州的出生地,见到那里飘荡着南方联邦的旗帜,你一定会以为凯勒是古老南方的一个思想守旧的女儿,然而事实上,她却是“国家有色人种进步联盟(NAACP)”的早期支持者之一。
罗文的态度是“不著立场,只问真相”,这也是本书能在美国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美国,历史一向是有其不同的立场的。要向国内读者做出说明的是,美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大洋彼岸,人民思想情感的表达得到了法律与制度的保护,政府是不得干涉的。所以,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自己筹款,来为当地的英雄与重大事件树碑立传。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机构来给这些纪念碑、纪念馆之类的场所“定调子”,所以,对一事一人,不同的地方往往会各执一辞、莫衷一是,至于是非曲直,就只有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了。
如果了解了这一背景,我们就会消除一种误解,即认为罗文的行路与著书是站在反官方的立场,是对权力话语的一种反动。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一个没有“官方”、没有“主流”的思想环境之下,所谓的“民间立场”又从何谈起呢?
2
倡言历史理念
因为本书较好的反响,罗文在四年前的一本同类作品再次受到了公众的重视。那本书叫做《老师教给我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LIESMYTEACHERTOLDME:EVERYTHINGYOURAMERICANHISTORYTEXTBOOKGOTWRONG)。
罗文在该书中所指出的错误有一些是很让人吃惊的。他的矛头所针对的是中学的历史课本,但其目的却不仅仅在于对具体史实的厘清、以及对一些常识问题与历史观念的拨乱反正,他还综观了对各种社会问题的错误报道、对观念与意识的错误传达,并且还鼓励那些正在研习历史的学生们不仅仅要追寻事情的真相,还要留意历史文本中的种种修正与渲染的成分。
关于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前些天刚好在国内也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据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是质疑中学历史教材的第一人,他以大学历史教授的身份撰文评论人教社的《世界近代现代史》,提出了百余条质疑意见,引发了中学历史界对教材的讨论。但是,与罗文不同,国内的种种争议大多是限定在史实细节差异的范畴之内(诸如:北伐军攻占南昌是“冬”不是“夏”、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割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