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软件业人员配置技术与文化差多远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29 作者:贾海燕

软件制作企业在人员配置上,技术含量与文化含量结构是否合理?技术与文化还差多远?当记者将这个问题亮在众多软件企业面前,饱受资金、盗版、利润分配等诸多困扰的多家电子出版物公司反应不一,但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认为这已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主要问题。“技术与文化都应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各种回答中合并出的同类项。翰林汇软件公司黄向伟认为,技术与文化并存并重是软件合理运作所必需,软件应该是技术文化集合后的新的展示。北京银冠电子公司朱一兵认为,多媒体本身是介质,决定其优劣的是内涵,因此一个软件公司,技术与文化应该并存。该公司技术人员占多数,也有很多不是电脑专业人员,平时尽可能的弥补中间的差距。如有制作人员能力不及的就约稿或与其他出版社合作。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部和德芬认为,文化与技术应融为一体,该部门共有10多人,多半是学电脑出身,有些研究生所做程序、界面都很好。邮电出版社有60%的光盘为自己开发制作,面对记者提问,该社认为这个问题不明显。清华大学光盘中心介绍,软件部制作与编辑的比例是1:1,该公司认为技术与文化的矛盾已不存在,原因有二:招聘员工时有限制,时间的磨合。不少企业认为通过磨合,已从早期电脑人员为主,到不断地充实文字艺术专长类人员,现在已达到平衡。地图出版社曹江雄认为,现在公司用人,已没有专业的偏向。不论什么专业背景,有实力的人就会中选!那么中国的软件行业是不是可以说普遍已经度过了技术与文化的磨合期?已不成问题?北京正普电子技术公司姚增起认为,这样说实在是为时过早,软件形式的丰富多采、多样化似乎不应只与传统出版物图书相比,应该与电影相比,所涉及的美工、文字、音乐都需要美感,这就需要统一,需要几方共同的认识,需要好导演,而中国的软件业仍摆脱不了小作坊式的操作,这又回到了人员问题。北京NTT数据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冯建平认为,国内软件业毕竟是新兴行业,现在有很多仍是仿制,要达到技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美术出版社胡晓杭谈到,出版社在与软件公司合作时存在的问题在于,二者专业的各有侧重,公司制作人员熟悉界面,对所要求的界面有概念,正是出版社美术编辑欠缺的,有时公司对文字有理解错误,则需编辑把关,制作产品主要是对出版的理解。武汉大学电子部顾素萍介绍:公司有10多个人,电脑专业人员5名,编辑力量不够,内容偏的请外面的专家,与外面合作光盘,质量良莠都有。合作方刚开始文字加工、格式不像图书要求那么规范,编辑是按国家规定来做,由编辑把关就好一些。江苏省出版总社陈生明感到,出版单位往往以文字编辑为主力,习惯于“纸裁缝”的手工劳动,缺少计算机人才和多媒体实践。因此,对电子出版物的创意编辑缺少经验。谈这个话题,让记者想起了98年的“前导事件”,打着中国文化大旗的前导欲与充斥游戏软件市场的泊来品争一杯羹,然而却将游戏软件的特性与文化本末倒置,能说前导渗透了软件抑或是文化么?据报载,全球现在最匮乏的是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软件人才,这个人才想必是集科技与文化于一身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