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陈旧的理论,畅销的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9/25 作者:王企

东方出版社出版《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的目的也许就像书名副标题所言,是提供对技术“哲学深层”的讨论,是一种故意与市并语言相区别的讨论。相信会有一些人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啃”这本书。既然是“哲学深层”的讨论,就不必在乎这是一本早在1980年就已经问世的书,因为道理在于学术经典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而我也没有在乎买到的是1995年10月第1版,1997年4月第3次印刷的“老书”,因为学术经典嘛,但是我的兴趣却仅仅停留了在这一点上,它到底学术在哪里?经典在哪里?
我的兴奋是由该书编译者在翻译中文书名上的一点不老实开始的。英文原题为“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直译为“技术与未来”。我不反对把“THEFU-TURE”译作“人类未来”,因为即便没有庸俗到必须以此加重标题的份量,大家也都能理解只有人类才有未来。但是,把“TECHNOLO-GY”换成“科技文明”则肯定夸张得过了火,我的意思是说这样做很不学术。敢于加上“在哲学深层的挑战”这样的副标题的编译者没有理由不明白科学文明与技术文明、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是多么不同的两种东西。况且,作者荷兰人舒尔曼写的中文本序和英文本序极其老实、清楚地在“技术”这个主题范围内介绍这本书。所以,明白地说,《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哲学著作。我找到了它的学术性在哪里,但经典性呢?
作者在英文本序中如实道出十八、九年前技术哲学的发育状况,“对技术学(技术的哲学)的反省仍处于初始阶段”。我相信这段话的翻译是有点别扭的,但主要意思很清楚,就是技术哲学仍处于“初始阶段”。如果知道技术哲学进入90年代的变化就会更加清楚这种说法的意义。技术哲学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到90年代盛极而衰,原因就是七、八十年代技术哲学幼稚的起步。所以,这本书还真是当时学术状况的真实写照。但是,要说这算不算经典,那就远远谈不上了。英文本序中提到:“本书旨在揭橥和批判性地分析那些涉及现代技术的近期思想流派。同时,我也提出我本人对现代技术的哲学分析。”由此可见,此书倒可算作一部集结当时技术哲学思想的类似于思想史、或严格意义上说思想报告的书,哪里是什么经典?顶多转述了一些经典。
当然话说到这里仍然有追问的余地,作者对这些思想的看法本身难道就没有可能是重大的贡献,或者与经典沾边吗?回答是否定的。前面已经提到,七、八十年代的技术哲学仍然很幼稚,因此如果要算重大贡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不免要拿那种幼稚性开刀,而作者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实际上顺从了当时的幼稚,坚持了旧的理论框架,这一点甚至可以从分章情况看出来。现在聪明一点的技术哲学提问时直接由技术价值问题开始,而旧的技术哲学则认为知识问题高于价值问题,所以往往在第一章就会安排“技术是什么”的内容,正如此书第一章所谓“对现代技术作出哲学分析”。可是迫切的问题都是价值性的问题,所以旧思路中也允许存在大量的价值判断,而且一般地说技术有好处不成问题,所以充斥在技术哲学中的价值命题大都是些骂技术的所谓“技术决定论”的命题,另附少量认为技术不含价值负荷的所谓“技术中立论”的命题。由此看,关于此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甚至还达不到它同期思想的水平,比它同期的思想还幼稚,因为在价值问题上,作者居然依然假定问题在反对技术的超越论者和支持技术的实证论者之间展开。
(《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荷兰]E·舒尔曼著/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1997年4月第3版印刷/24.00元)

\Images\1995-2000\CBSB199809250210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