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教育≠习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4/27
作者:陈四益
摘要:
有一次,同陈原先生——就是那位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谈天,说到中小学生繁重的作业,他讲了一段故事:他的孙女刚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教一个生字,老师都要学生回家抄写几十遍。加上数学的大量习题,孩子从吃过晚饭做起,直到九点多钟还没写完。看着孩子哈欠连天地趴在桌上歪歪斜斜地写字,陈原先生于心不忍,只好叫孩子去睡觉,自己替她完成那些未完的作业。为了不致让老师看出,他故意模仿孩子,把字写得稚拙歪斜。那时,他正担任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说罢这段故事,他苦笑一声道:“谁能想到国家语委主任晚上的工作,竟是替小学低年级的孙女写作业呢?”
这样的尴尬,做家长的只怕司空见惯。今日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看起来十分严格,其实,既不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又不能活跃学生的思想,更不能训练动手的能力,在无边的题海中,淹没了一切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依靠熟能生巧这一秘诀,把孩子训练成熟练的解题匠罢了。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升学率,但却十足暴露了教育的无能。多少次政协会上专家的呼吁,多少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信誓旦旦地表态,学生的学习负担非但减不下来,还大有递增之势。应试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
这势头我是从书店教育柜台所卖的书籍推想的。在书店教育类的书架上,摆得最多的便是为中小学生编印的形形色色的习题集。课堂上布置的练习还嫌不够,再由出版社来推波助澜。出了多少?原先没有一个量的概念,只知道专业出版社固然在出,非专业的出版社也在出。习题集不过瘾了,又出起了《题库》、《题海》。今年才知道,有一本《中国图书在版编目》的周刊。一个星期出一本,全国出版的新书,大多收入其中。于是,找了几本来翻翻。一翻,才发觉我原先实在太低估了我们的出版能力。比如,今年的第二周,“各级教育类”的图书总计有143种,其中明显是各类练习题的书籍占了83种;今年第三周,“各级教育类”的书籍共100种。各种各样的习题占了62种;今年第四周,同类图书77种,各种习题册计56种。仅仅三个礼拜,我们的出版社便为中小学生送上了200种各类习题集,按52周计,一年的量是多少?在各级教育类的图书中,习题集每周都要占到总量的60%~70%。真好像教育就是习题、至少基本是习题。
出版社这样热衷于出版习题册,当然是因为利之所在。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每年都有中考和高考,每年都有这类图书的新买主,真是长盛不衰的生意,更何况这类图书的编者,大抵是学校的老师(有的还打出了名校名师作标榜),在学生中威信素具,说一声要买,哪个学生敢吱声说个不字?销路自然大有保障。这样两个利益主体结合在一起,也就难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竭力要想控制这类图书的出版,却欲控无力,反倒越出越多了。倒霉的学生呢,当然也就活该在题海中继续挣扎去吧。
过不了多久,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要召开了,据说主题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果中小学校的孩子,仍旧死泡在题海中而无出头之日,素质教育不过是一句空话。真正着眼于素质提高的教育,才是有益于后代、有益于民族的教育。借问出版界的朋友,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能做些什么呢?但愿不要你有你的千变万化,我有我的一定之规,又在那里策划打着素质教育牌子的无穷无尽的练习题。
《心!》
作者:陈希我著
相关报道
2021
出版集团老总寄语“十四五”
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肆季
出版集团老总眼中的2021(一)
2020
出版机构新锐独立品牌进化之路(二)
上海人民社高质量出版工作服务国家战略
在人教社百炼成钢的那些编辑(四)
盲盒如何瞄准年轻人钱包
《天鹅图腾》能否再续《狼图腾》辉煌?
豆瓣有新的“想读”就很开心
2020 10月我们社发得最好的书
充满未来感书店在上海轮番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