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谁能把知识经济说明白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9/25 作者:车干

什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真的是新颖的或独特的吗?它的效果是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此前众多的有关知识经济的书,非但没让读者们弄明白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反而更迷惘了。一阵喧嚣过后,美国学者达尔·尼夫主编的《知识经济》一书,总算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知识经济的真实的故事。书中的作者都是较为著名的对知识经济有自己独到看法的学者。这些国外学者的论述倒是比国内众多同类书的编者们的叙述冷静得多,并让我们感觉到知识经济并不像说起来的那么轻松。
这本与众多有关知识经济的书籍同名的译作,并没有对知识经济时代作那么多激动人心的臆测与夸张的描述。我们看到的知识经济不是经济学家杜撰的经济理论,而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正逐渐形成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在于知识的广泛应用,在于工作者素质的空前提高,从而要求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作出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此书在论及“知识经济中的政府、教育和培训”时,颇获笔者之心。因为说穿了知识经济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的。如果说对教育水平还比较高的美国来说还存在着“被忽略的大多数”的问题,那在我们国家,则更为严重了。即整个社会的教育模式成了一种筛选型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不能进入大学或专门性技术学校接受培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是什么剥夺了他们接受培训或深造的权利呢?而靠少数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对知识经济只能是一种奢望与奢谈。
难怪该书中美国一高中校长伯特·格罗费的观点会得到众多教育家。州政府官员和大公司头脑们的响应:“能否教育处于大多数的中游学生,使之为胜任即将到来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是决定美国21世纪的生活标准能否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而德国的做法值得借鉴,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所直言:“德国的秘密武器是对那些没有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进行教育……在一个人通过了德国的某项见习培训计划之后,他将是世界上同层次人中受到最好教育的人”。在日本,“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专科学校、职业培训项目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在毕业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90%甚至更高。”而在我国,拿城市与农村统一起来看,能够上高中的人都是很少的了。此种教育状况与知识经济所要求的较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实在相差甚远。
不知为何,这本外国人编的《知识经济》一书,非但没让笔者读后激动起来(大概也是此书中学者们对知识经济作冷静分析、既不慷慨激昂,也不故弄玄虚的缘故吧),反而又从教育联想到中国的8亿多农民。当我们的学者大谈知识经济时,仿佛都忽略了农民问题。达尔·尼夫主编的这本《知识经济》,着眼于美国的情况,而在这些发达国家中不存在什么农民问题,它是在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上来谈知识经济,可以说不脱离美国国情,而国内作者们的有关知识经济的书,大都避而不谈国情,作者们仿佛都成了预言家,描绘着中国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蓝图”,而在这些“蓝图”中,8亿多农民全都不见了踪影!实际上在众多的出版物中,许多作者介绍知识经济的文字,没有超出科教兴国的范围。因而这本《知识经济》的译作,就会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新奇与陌生之感。而对笔者来说,知识经济的挑战则意味着对中国而言,无论是“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这句老话,还是“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中国问题”的新说,都该是认真思考和解决农民问题的时候了。毕竟,在一个以世界上40%的农民仅仅“养活”世界上7%的“非农民”的国度里,知识经济还只是一个大梦。
《知识经济》〔美〕达尔·尼夫/主编/珠海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定价:2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