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青春读物自画青春’99话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6/25 作者:戴若

当前“青春读物”的出版呈现出一种系列化、定位化的趋势。前者是指成“系列”的书多;后者则是指此类图书主要被分为素质教育、科学教育、文学三大类
如果在放学后或节假日走进书店,人们往往会发现,青少年读物专架前的读者青一色全是初、高中的学生,他们背着书包,表情投入,翻阅着被称为“青春读物”的课外书,此类图书品种繁多,装帧清纯。据记者了解,出版青春读物的各出版社,对此类图书的发行情况均表示比较满意。自1996年,海天出版社推出《花季·雨季》青春读物着实火了一把以来,全国很多出版社步其后尘。总的来看,青春读物的出版呈现出一种系列化,定位分明的趋势。
系列化是指成“系列”的书多 如海天出版社的“花季·雨季系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自画青春系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系列”、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花季梦寻丛书”等等,说明各出版社对青春读物市场都抱以极高的期望值。
定位分明是指它们主要被分为三大类:素质教育类、科学教育类(生理、心理教育等)、文学类(小说与纪实文学等) 1996年以前青春读物虽有出版,并且也都涵盖以上三种类型,但一直没有成为热点。为什么当前会出现这种火热的局面呢?在记者的采访中,各出版社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各类青春读物从作者到内容到风格,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素质教育类: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从前素质教育类图书不多,有的也多是采用专家们说教的形式,把青少年青春期的某些行为作为病例进行分析,读者群更多的是家长。而现在转变为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读者不是家长,而直接是青少年。专家们真诚地帮助他们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躁动与困惑,训练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如作家出版社的教育随笔《准备18岁》的作者袁丽娟始终关注着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且经验丰富。随笔文风亲切、坦诚,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如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花季梦寻丛书”市场反响也颇佳。
二、科学教育类:
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国内教育的敏感地带,甚至在出版界也算盲区。但现在的青春读物无论是国内专家编写还是国外的引进版,都以各种方式充分表达了一种开放与科学的态度。对青春期少年正常的好奇心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运用图解、文字等手段仔细分析讲解,打开了国内青少年教育中最封闭的领域。如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快递丛书”——《我的身体,我自己》、《我的感觉,我自己》,以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系列”等。
三、文学类:
这类青春读物最大的变化不是内容,而是作者。作者不再是具备成熟写作技巧的成年人,而大部分是尚在校园或刚刚毕业的学生。内容基本上是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的变化也就造成了内容与风格的根本变化。而正是内容的真实可信与文笔的单纯清新给了青少年读者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与信任感。如最早的《花季·雨季》的作者就是学生。海天社继《花季·雨季》之后的“中学生心路系列”、北京少儿社的“自画青春系列”等都将有意地延续这一特色。
但在青春读物出版热闹的背后,也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一些青春读物存在片面化、理想化、幼稚化的倾向,把中学生的心态与学习生活环境写得有些虚假,令读者缺少共鸣。同时,青春读物的出版存在着匆忙上马,粗制滥造,内容相仿等弊病,使一些青少年读者对它的信任度下降。目前,出版社也表示今后对青春读物类的选题抱观望的低调态度,不再盲目上选题。对新选题的质量保证也有了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