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期待中国出版更加国际化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9/8 作者:林辉

\Images\1995-2000\CBSB2000090806T001.JPG

9月3日下午在外研社多功能厅召开了由中国图书商报、德国图书商报共同主办的“当今世界出版业趋势研讨会”。德国图书商报总编亨德利克·马克拉福、中国图书商报常务副社长程三国做了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法兰克福书展前任主席彼得·魏德哈斯先生及德国图书信息中心负责人柯乐迪女士。马克拉福及魏德哈斯先生还一一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请问德国出版商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中国加入WTO后,你们打算如何介入中国市场?
■马克拉福:德国出版界对中国的兴趣很大,从这次博览会上德国出版社的参展情况就能体现出来。中国确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出版市场。德国的一些出版社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业务,如斯普林格对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如德国在中国的出版业虽然有赢利,但太少,中国的书价对德国书商来说太低,尽管图书价格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很高了。我们期待着中国图书的价格以后会进一步调整,使外国出版社、书商真正能从中赢利;再有就是,中国目前没有一个独立的销售网络,很多德国专业出版社常常抱怨说,在中国无法直接与图书馆建立业务往来。
□在德国图书市场上,外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占多大份额,德国出版社整体格局中合资的比例占多少?德国政府对德国出版社是否有倾斜政策?
■马克拉福:德国政府对出版业没有任何补贴,但政府制定的图书销售增值税比其它行业低很多。还有就是固定书价,这两项政策都是有利于书业发展的。
目前,我们尚无外国出版社占德国出版市场份额的数字统计,这些外国出版社多半是通过购买德国原来的出版社而进入德国市场的。即使并购后,名字还是德国名字,出版的也是德文书籍,很少有在外国出版到德国销售的情况。
□德国现在有28%的家庭上网,但通过网络发行的电子书却发展不快,电子书在德国难以发展的瓶颈何在?
■马克拉福:电子书在德国首先是价格偏贵,其次是书太重,操作不方便,这些都是制约电子书发展的原因。人们希望第二代的产品能够克服上述劣势。
■魏德哈斯:电子书的发展尚处在变革之中。美国微软公司支持的一个基金会在今年法兰克福的书展中招标10万美金,希望能有商家设计出新一代更易操作的电子书。中国方面的公司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加竞争。
□请问国际上各国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方式除版权贸易外,还可以有哪些方式?中国与海外出版社是否还有其它的合作形式?更深入的合作前景如何?
■马克拉福:合作的方式很多,如斯普林格与中国就通过合作出版的方式共同用英语推出两种专业书籍,目的是将共同出版的书推向国际市场。
■魏德哈斯:其它的形式比如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出版社共同来发行一本书,这通常以音乐、画册类书籍居多,选择其中制作成本最低的那个国家的出版社来印刷,然后加上不同的文字拿到书展上来推广。
□请魏德哈斯先生谈谈您对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印象及使之更加国际化的一些建议?
■魏德哈斯:我本人参加了历届的北京书展,可以说从第一届到第六届的发展较慢,而1998年和今年的发展却很迅速。但北京书展实际上还是个地区性的书展,尽管也有国外的参展商,但他们还是只关注中国这个地区性的市场。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书展只有两个,一个是意大利波伦亚国际儿童书展,另一个就是法兰克福书展。但是,到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出版社太少,大多数只是中国的图书销售企业去参展,这样就很难有机会充分利用法兰克福书展的优势。要想直接与国际出版界接触,中国的出版社就应该通过这一渠道更多地去了解国际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
□请魏德哈斯先生谈谈您对中国出版社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些看法。
■魏德哈斯:这个问题可谈的方面实在太多,这里我只想就一个侧面来谈谈这个问题。德国是一个翻译出版外国作品比例非常高的国家。德国出版物中每年约有15%~17%的图书是翻译出版的。1999年这个数字是12.5%,也就是说每8本德国新书中,就有一本是从国外购进版权翻译出版的。德中两国的出版界彼此都有很大兴趣,但目前从中国购买的版权数量只占德国卖给中国的十分之一。我个人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信息资料的沟通上,尤其是对中国当代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