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什么是我的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11/13 作者:唐明霞

《什么是我的》的写作方法并不前卫,但它显然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现实主义以及中国当代此起彼伏的各种主义。安·贝蒂所看到的真实是:生活充斥了杂乱无章的琐碎,普通人淹没其中无法逃离,但在这些琐碎之下,是人的命运,是人对超越茫然的渴望,如烟如缕,不可断绝。
在第一次读完《什么是我的》时,我只想夺门而出,走进自由的空气。沉闷单调琐碎,又像陷入泥沼,疲倦却不能自拔。直到某一天下班后,躲在床上静静地看着暮色浸入狭小的房间,从那时,我懂得了安·贝蒂。
形形色色的文学流派都是对真实的诠释,表现出来的不同样式源于人们对真实的不同体会和要求。这是我所信奉的绝对。《什么是我的》的写作方法并不前卫,但它显然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现实主义以及中国当代此起彼伏的各种主义。安·贝蒂所看到的真实是:生活充斥了杂乱无章的琐碎,普通人淹没其中无法逃离,但在这些琐碎之下,是人命运的规迹,是人对超越茫然的渴望,如烟如缕,不可断绝。
从这里,安·贝蒂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和反叛之路。《什么是我的》是各个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它们显示出了一致的创作哲学。主人公们如同我们一样地生活,细细小小的各种片断,飘飘忽忽的意识,没有集中、突出的线索,却有偶尔的灵光一现和无限的可能性。而我们看到的小说大都删除了生活的枝蔓,只留下能连贯成一个故事的部份,还要将它夸大以求醒目。也许生活的琐碎和无定让人感到厌倦,但我们更需要真实。安·贝蒂就在叙述真实。耐心地听她讲述吧,最终我们会听到那些故事后面的故事
于是,我们将能忍受安·贝蒂的种种细节,因为我们看到了在陈词滥调的对白和平淡细节掩饰下以近乎冷漠的诚实反映的那些伤心事。潜在的欲望、隐隐约约的伤痕、小小的不安都要依赖你的敏感和细致才能发现。因此,安·贝蒂给予读者的是信赖,是在忙忙碌碌中体贴自己内心世界最隐晦角落的时间。有人曾评论她的小说是“由熟悉事物组成的迷宫”,然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不就是一座迷宫吗?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内向的安·贝蒂笔触非常细腻。家庭婚恋情感是主题。但是由于对复杂的道德心理之类不感兴趣,或者因为女性的形象思维习惯,她只描写人物的表面特征,背后的东西仅作模糊的引导,全靠读者自己去领悟。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同时让我们发现了真相。
另外,安·贝蒂所写的情感有一种隐密的复杂性,很难对发生的各种感情作一个明确的界定,甚至连其中的人物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在阿默菲》中描述到:“他们也许成了两只鸟,正如她经常想象的那样,正在悬崖间分飞东西——鸟的行踪总是隐秘的,也许显得飘忽不定——飞向他们各自向往的地方。”他们总是心不在焉,不满足现时的情感,却又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一种朦胧的渴望。而且,在我看来,这种渴望已超出了情感的范围,走人了更形而上的空间。《想象一下临终的那一天》在叙述了一堆家庭琐事之后这样结尾:“然后你想象你已经不在那儿了,而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在那里能触摸到那些对你是那么高得叫人目眩、那么遥远的东西——需要许多光年才能触及到的——你突然可以从天上摘取到星星,可以一下子采集到所有的落叶。”摆脱地球的引力自由飞翔是人类千古流传的梦想,对物质的超越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安·贝蒂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着人性下面的神性。
读《什么是我的》很累,就像是在生活。
《什么是我的》[美]安·贝蒂著/上海译文1998年3月第1版/14·70元

\Images\1995-2000\CBSB199811130120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