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在历史的雨里,他像棉花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4/4 作者:

说到诗,表叔沈从文在小说里常常来一两句类乎诗的情歌,我很小就懂得这是有味的东西。
诗这个东西的确有文野之分。老百姓虽不懂格律,毕竟总还要作诗的。民歌有自己的演绎方式,有自己铺垫层次的办法;眼观青山绿水,身处喜怒悲欢,无遮无拦,随手拈来,比文人方便多了。请看凤凰县的一首民歌:
天上星星排成排,(起)
地上蜡烛配灯台,(承)
红漆板凳配桌子,(转)
管家小姐配秀才。(合)
请看《走西口》的那一句:
想你,想你,真想你!
不阿庚,不奉承,不标榜自己的爱情的忠诚和深度。直率的表白,一览无遗。打譬喻有打譬喻的好,直来直去有直来直去的好。
文人读诗,自己是什么心境时,就称赞什么诗好。高兴时喜欢李白,老了喜欢杜甫,退休就喜欢陶渊明。文人作诗有自己思想的局限,也受到生活的约束,那个“满城风雨近重阳”的潘大临,一辈子最出名的诗只此一句。有什么办法呢?一边有人敲门催租,要继续写下去怕是很难办到的。潘大临才是个真穷光蛋,穷到只有一句诗流传下来可也不容易啊!
我喜欢表叔那一些行文不怎么在乎的诗。没有使引起“抵消规律”的那些蜂涌而来的成套形容词。几乎不大像是文人作出来的诗。很自在,很洒脱不羁。
就诗来说,好像文野之间有两种不太一样的但都很讲究的学问。两种都是好东西。两种都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懂得一点门径的。我觉得表叔的诗魂,是从野处生根发芽开花的。若是有人把作品中有关诗的部分系统的看一遍,可能是个新的研究课题。
表叔也作传统古诗。六十岁以后还作得很多,多而长。用意结体似乎是魏晋法度,我不太懂;不过,当他把那些诗作为条幅写出来,我还是很喜欢的。
表叔是个很规矩的老实人,一辈子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太贪玩而又不术用功。
(摘自《印象书系、沈从文印象》,黄永玉文,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定价:14.00元)
《印象书系》(第一辑)选取了中国文学史上卓茕不凡而又各具特色的著名人物胡适、鲁迅、周作人、老舍、沈从文等,藉不同时期,生活在他们周围,与他们有亲密交往或矛盾纠葛的名流大家蔡元培、林语堂、废名、郁达夫、冯雪峰、朱自清、梁实秋、曹聚仁、冰心、巴金……等的点睛之笔,以心传神,以具体可感、生动实在的“印象”,勾勒出现实生活中诸位大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以及他们的灵魂悸动。从中,我们可以穿过那些清新流畅、饶有生趣的文字,品味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精神苦旅,以及他们在时代重压下所支撑起来的品质与人格的丰富内涵。

\Images\1995-2000\CBSB19970404008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