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对高校出版社的三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4/24 作者:刘杲

编者按:
这是刘杲同志为正在组织出版的《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写的一篇专稿,文中提出了当前高校出版社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深化出版改革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供高校出版社同志参考。
《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的编者要我写几句话。写什么好呢?
“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12年前我在呼和浩特会议上讲这句话带有分析估计成分的话,那么12年来高校出版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使这句话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我为高校出版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不过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还需要再接再厉,继续前进。今天高校出版社如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家都在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借《概览》出版的机会,我提出对高校出版社的三愿,供大家参考。
一愿高校出版社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作出更大的贡献。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建立和发展高校出版社的出发点,也是高校出版社广泛开展多种活动的立足点。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就是高校出版社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别的出版社所没有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出版界“造大船”成为热门话题。从整个出版界的发展前景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其后总有若干强者会扩大规模形成大户,这是可以想见的。高校出版社不排除也会涌现这样的强者。不过一般说来,大多数高校出版社目前似乎还不必把大型出版企业集团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主要因为高校出版社是高校的重要学术机构,而不是离开高校独立于市场之中的出版企业。当然,这决不是说高校出版社不要面对市场,只是说要选好适合自己情况的道路。经验证明,在市场上大有大的优势,靠规模;小有小的优势,靠特色。高校出版社的优势主要靠特色,而不是靠规模。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出版社要扬长避短,力争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取胜。高校出版社的基本特色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科研的特色、教学的特色、人才的特色以及高校的声誉,等等,再加上出版社工作的特色——策划、组稿、加工、设计、印制、发行等各个环节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务,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形成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的法宝。所以,在“造大船”成为出版界热门话题的时候,我愿高校出版社的同志静下心来,苦练内功,继续在转换机制、优化经营、聚集实力、罗致人才上下功夫。这样,高校出版社不仅能自立于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而且可望在将来与世界知名的高校出版社平起平坐。
二愿高校出版社在把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上更好发挥带头作用。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这是正在兴起的普遍趋势。在这一点上,高校出版社具有比别的出版社更大的优势。高等院校研究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比较多,追踪和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的气氛比较浓,开发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这对高校出版社是难得的有利条件。高校出版社要尽量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率先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这包括使用计算机写作书稿、编辑加工、核对资料、设计版面,等等,包括使用计算机管理编务、管理发行、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等等;还包括使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建立网络,进而与因特网联网,实现生活空间的最大化。这样的系统,将进一步开发出版资源,促进多种媒体的相互转换;将大大促进出版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出版社集约经营的水平。不仅如此,它还会大大开阔人们的眼界,增强人们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开放意识。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出版业也是信息产业。出版业要努力为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然而目前出版业自身信息化的程度却还很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尽快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正是促成出版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关系出版业跨世纪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我愿高校出版社很好发挥带头作用。
三愿高等院校的领导对所属出版是供更为宽松的经济环境。高校的领导对所属出版社的管理要有严有宽。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严在政治上,宽在经济上。严在政治上,一是给出版社配备领导班子掌握要严,特别是对一把手选择要严。一定要是能够胜任的,在政治思想上、在学术文化上、在经营擘划上、在编辑出版上,都能抓得起来。要考虑出版社领导工作与学校领导工作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尤其是不同之处。二是对出版社执行党和政府的出版方针政策监督要严。要求出版社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治社。宽在经济上,就是充分尊重出版社的经营自主要权。我劝过高校的领导,不要把出版社当作创收的工具。出版社对高校的宝贵贡献在于提高高校的学术地位,而不在于上缴金钱。可是话说回来,高校的经济也确实困难。因此出版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经济上支持高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要注意合理的度。高校对出版社的经济要求应当适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