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渔翁与大鱼——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0/1 作者:胡瑞成

先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渔村里住着两位老渔翁,有人问甲渔翁,你为何天天出海捕鱼?甲回答:“为了赚钱讨生活。”说话间脸上露出苦涩与急切。而问到乙渔翁时,他的回答则是“我喜欢海。”“那么赚钱讨生活呢?”“那只是附带的。”乙渔翁愉快地说,在他的脸上挂着自信与从容。事情往往就是那么奇怪,每次捕鱼的结果是,甲渔翁捕到的鱼小且少,刚刚够生活,而乙渔翁则不时地捕到大鱼,以至于在村里很风光,生活也很滋润。
在今天,编辑的心态也如同这两位渔翁,一部分人苦涩且急切、一部分人自信且从容。说苦涩也有理由,市场不好、选题重复、成本增加,到年底一结算,不说奖金拿不回,连工资都难保全。叫人如何不心焦。于是顾不得修船补网、鱼汛水情,匆匆撒网,是鱼是虾捞上来再说……到头来是船漏网破、事倍功半。
相反,从容者的理由也有一大堆,出版不仅是一项高智力含量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可爱的职业,要编好书,或使自己编的书好卖,编辑首先要爱书、读书、买书、评书、研究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化到商业,要蓄足底气。其次要跳出年度核算的桎梏,尊重好书的固有生长期(3~5年),潜下心去搞策划,耐着性子去培育好选题,花一番功夫去寻找一流作者,并与之进行有水准的学术对话,充分沟通,推求亮点,同时适时将这些学术亮点转化成市场卖点,组织有效的营销节目,策动市场形成热点,大鱼就会依次落网。一旦形成惯性与品牌,不仅生计无忧,而且还可能抱个“金娃娃”,于是,行船出海便更从容。
编辑朋友们,听了渔翁与鱼的故事,你有何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