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而毁于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1/18
作者:李迎峰
摘要:
1996年起从事文教图书的采购工作; 2003~2004年任沈阳市新华书店业务部经理,负责业务部全面工作;2004年末至今任沈阳市新华书店苏家屯书店经理。
1991年我开始从事图书发行工作,起初经历了书店的基层工作、物流的库管工作、市场部发行员及业务内勤,几年的基层工作尽管很辛苦,但是却要感谢这段工作经历,因为它给我日后的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做业务这几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业务人员必须做到这样几点:一、心系企业。目前图书市场主要还是买方市场,作为书店的采购人员引进什么样的图书、成本如何等等都应是责无旁贷必须考虑的,在考虑这些问题时,业务员就要求必须做到心系企业,坚守企业赋予自己的职责,这是作为业务人员的必要的品质保证;二是要做一个“有心人”,即做到处处留心、处处用心,做好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很多业务的常规工作中,从打电话时的语气到所发每一个订单的传真字迹,从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到最终成为合作伙伴,这里面都包含着企业文化的凝聚和个人素养的不断提高。好的业务人员需要是一个“有心人”,机会就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三是要勤奋,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从开始不懂到逐步学习得来的,前面你所吸取的经验不能利用到后来的工作中,业务就不会精进,就会难以突破自己。俗语说“勤能补拙”,只要你勤于思考,用心了解发生在你身边的人和事,就会丰富你的经验,丰富你业务的内涵,为你了解市场动态、把握采购工作的脉络起到关键的作用。
虽然目前各种订货会、书市这种看样订货的展会较之以往已经变得很淡、比较形式化,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从更深的意义上去把握这种机会,因为我们可以从订货会上了解一些出版动态,在选定一些新品图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横向对比,较好地把握同类别图书那些具有占有市场的优势,可以确定企划营销的重点,还可以与同行交流各自工作中的经验。所以我认为在展会参会之前一定要做好一个采购计划,哪怕是简单的提纲也会对参会有指导意义。展会中要总体把握根据采购的时间确定下一个时间段销售的特点及大致销售量和销售周期,了解目前市场的大致需求热点,来确定所要增加的品种和数量。尽管这些初显肤浅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业务人员参会计划也是必要的。
采购工作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个动态工作。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图书由出版商购进的简单进货工作。在进货前要有很充分的酝酿和思考及对市场的辨别和把握,进货后还要进行图书品级分划,对重点品级的图书品种要建立一个畅销的跟踪机制,做到及时跟踪、防止脱销断货和大量积压,同时还要指导店面的重点摆放和推荐,甚至可以和企业沟通进行市场化的营销运作。
业务人员与出版发行人员打交道可以说是采购发行工作的前提基础,采购人员如何与发行人员进行交往通过几年的业务工作我有深刻体会。我认为个人真诚和实力是打开采购工作局面的钥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以诚相待是买卖双方能够长期合作的重要基础,这既是相互尊重,又是相互信任的体现。说到实力,我认为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即你是不是一个懂得业务、精于业务的采购员;二是企业的实力,即企业的市场销售及市场运作的实力。这两种能力和实力的结合能为采购人员插上两只翅膀,会让他们越飞越高,能力无限。
文教类图书采购与其他类别的图书采购的业务行为及过程大致相似,但是由于采购产品的不同和消费群体的差异,文教类图书又有其采购时间较集中、采购量大、周转周期短、政策性强、市场操作化程度较高、到货时间要求高等与之其他类别不同之处。随着近几年教材的本地化,文教类图书的地域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采购工作不仅仅简单地满足需要,还要能够挖掘读者群体中潜在的需求引导消费。在2001年我们就根据当时教育部推荐通知精神适时开辟了“学生暑期阅读专架”,深受学生喜爱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我们假期书展的主题定为“我阅读,我快乐”。后来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学习方法专架”、“素质教育专架”,并于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包发了《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一书,仅在东北就销售了两万多册,与南海出版公司联合包发了《这样学习最有效》,在辽宁地区一个月发行了五千多册,我们配合出版社让作者深入到中小学校和机关、厂矿,图书作者的绘声绘色讲演进一步推动了新书的销售。这是我开始担当地区包发、代理业务工作的开始,业绩也非常好,这也是我做业务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最难忘的事情。
作为采购人员,人们最多看到的是他们风光的一面,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越来越多。同一市场竞争的群体越来越多,大书店的采购人员有自身的困难,小书店的采购人员也有自身的难处,尤其目前的市场中一些非常化的竞争更是给国有书店文教类图书采购人员增加了难度系数。
无论市场如何纷繁复杂,无论采购工作的压力有多大,我相信竞争许会改变。而想战胜困难的途径,只有“业精于勤而毁于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