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固本拓源工具书资源建设新招不断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5/13 作者:张翠侠

资源是出版行业的稀缺元素,从某种角度讲,建设和维护好各种出版资源,也就占据了出版的制高点。与一般图书相比,工具书的资源建设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因此一些出版社在工具书的作者编者资源、工具书出版资源的建设和维护上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内引外联作者编者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当前,工具书出版社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作者和编者的资源问题。正如四川辞书出版社社长雷华所说,工具书出版人才最是难得,比如复合型编辑和营销人员,他们对国内外的编辑理论、工具书市场都得有比较专业的认知。如何来解决困扰工具书出版社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各工具书出版社有自己独特的解决之道。

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凝聚工具书社会资源是近来很多工具书出版社的做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邀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方面的专家举行座谈会,通过这种制度化的专家座谈会的形式来增进和沟通与专家的感情。据了解,每次的座谈会都会有五六十名学者及专家参加,包括港澳的学者。该社总编辑室主任马汝军提到了一个细节非常令人感动:从大百科出版社的第一任总编辑江椿芳开始保留下来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每当给专家学者送交该社聘书的时候,都先毕恭毕敬地给专家学者深深地鞠一躬,该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于此可见一斑。5月9日,上海辞书出版社邀请复旦大学社、上海译文社、译文网及一些辞书专家,举行了辞书电子化论证会。此外,上海译文社和上海外教社分别准备在5月中旬和10月份举办类似活动。

成立辞书编辑中心或工作室也能有效地凝聚作者、编者资源,团结辞书专家与学者。商务印书馆、外研社、上海外教社、上海辞书社、四川辞书社、中华书局等几家工具书出版大社在很久以前就成立了专门的一个到几个不等的工具书编辑部门,由于设有专门而相对独立的辞书研发部门,在工具书选题立项、编辑、组稿和营销等方面,也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培养作者资源三大经验可供借鉴

编辑和作者资源重在培养和维护,很多出版社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总结起来,共有如下三条:

第一,立足出版社现有的编辑和营销人才,创造条件、扶持其成长是很多工具书出版社培养和维护编辑和作者资源的重要手段。四川辞书出版社每个月都有针对编辑和营销人员业务提升的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同时也派编辑到出版资源比较发达的城市去专门进行培训和学习,并且鼓励编辑到高校攻读学位。去年,该社还输送编辑到英国去培训了一个多月。同时,四川辞书社也一直在物色业内具有相当品牌效益的人才来加盟该社。

第二,用实用的制度来保证和激励工具书编译人员。外研社设有专门的工具书作者资源库,一方面,该社与有着长期合作的译者、作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该社还注重资源库的维护与更新,寻找和发现新的作者资源、译者资源来更新和扩大资源库,对那些不合格的作者和译者也采取妥善的办法进行淘汰,以保证资源的有效与品质。外研社自实行辞书出版项目负责制以来,加强了前期的项目管理来把好关,而且通过工具书编辑最前期的把关,外研社发现和启用了很多优秀的译者。外研社在编辑的考核方面也采取了分级考核的制度,编辑可以通过行政职务的升迁来得到发展机会,也可能通过编辑业务水平和能力,来竞争与自己的能力吻合的编辑级别。

第三,在实践中培养编辑、在合作中密切社外资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吸纳人才方面充分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精神,该社工具书工作室主任张春明对记者说,上外教培养编辑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出版社会聘请一些工具书方面的社会专家来做大项目的顾问或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编辑人才。上外教也与一些高校辞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合并且有一些持续的合作,比如在并且设有硕士点,上外教就曾经输送编辑人才到厦门大学双语辞典研究中心学习,同时也接受一部分学生来上外教实习。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工具书语料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进行工具书的可持续性建设和开发,语料库的建设和维护举足轻重,谈到工具书的语料库建设,业内有句形象的说法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但谁能舞得起来却大有学问。

商务印书馆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着手进行语料库的建设。由于当时的应用软件的限制,其语料库建设的步伐比现在慢一些,但20多年的积累、维护和更新,目前商务的语料库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室主任马汝军说,该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为基础、以综合社推出的各种百科全书为资源来源,从1994年开始着手进行语料库建设,一期项目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1997年开始的二期项目完成了百科网站建设并开展了电子商务,至2002年三期工程,语料库建设项目完成了跨介质出版系统及学术著作发布系统,库容量有几亿字达100万条数据,是中国惟一的大型综合型多功能术语数据库,有20多人进行数据库维护。中华书局的古汉语语料库以古代文史哲基本著述为依据建成,三期项目投资近500万元,目前语料库的平台基本搭建起来。因为《辞海》的编撰同样拥有庞大专家学者队伍的上海辞书社,并没有专门建立语料库,但该社与一些大学研究所的语料库有合作建设的关系,同时也投入一部分资金支持这些大学研究所开发和建设语料库。在英英、英汉的工具书出版领域享有盛誉的外研社,与国外的大型出版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外研社双语语料库目前有2000万条语料的规模,是目前平行语料库中最大的。与国内外的大的机构、高校有着密切合作的上外教社,丰富的基础资源为上外教社的语料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上外教社自己的很多大中小学教材的例句等可以直接拿过来充实自己的语料库并进行充分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语料库的开发成本。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工具书的语料库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上海外教社工具书工作室主任张春明对记者说,关于盘活内容资源建设语料库的问题,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运用的问题。语料库的传统形式是用卡片建成的,而现代的语料库建设则改进了语料库的处理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语料库建设及利用的效率。国外像牛津、朗文等大的工具书出版机构都非常注重语料库的建设、维护和利用及经营,但在国内,也存在着将语料库“升级”为电子版的情况,缺乏专门的对语料库的建设、维护及利用人才,使得语料库的得用率太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语料库建设与应用软件同步的问题。张春明认为,国内的语料库应用软件总体功能还不是很强大,因此,很多时候软件开发与项目应用不能很好地结合。三是国外的语料的版权问题。国外的语料库在购买版权的时候,必须考虑语料库本身的适用性,因为语言是发展的,对于外语语料的更新和维护成本和难度就大多了,因此,购买语料版权时必须很慎重。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徐俊认为,工具书语料库目前主要是出版社的个体行为,但由工具书的标准性、学术性、权威性等特殊属性所决定,语料库建设也应该不仅仅是出版社的个体行为,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并不能保证语料库建设有严格的专业性支撑,在当前工具书竞争如此激烈、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工具书出版企业也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国家基本语料库来支持工具书的出版事业,同时也减少语料库建设重复投资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