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华文学选刊》新装亮相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1/7 作者:李鹏

当2009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已经走过15个年头的《中华文学选刊》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眼前——页码增至220多页,长中短小说一应俱全……社长潘凯雄亲自兼任杂志主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改版后的《中华文学选刊》将变得更为“厚重”,更加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尊重读者,也更加符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品牌的整体气质。

《中华文学选刊》创刊十几年来,一直在积极地探索扩大市场,随着刊物变得更加“厚重”,杂志选择的稿源也更加丰富和实用。

在该刊今年10月推出的改版试刊号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栏目就是“小说123”。仅此栏目就占据了整本杂志95%以上的篇幅。主编潘凯雄解释,所谓“小说123”,即在每期杂志上提供给读者1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和3部短篇小说。这一大胆尝试,使其成为目前同类文学选刊中,唯一覆盖长中短三类小说的刊物。刊物执行主编王干告诉记者,改版后的《中华文学选刊》力争将“小说123”打造成文学界的名牌栏目。

除了“小说123”之外,新版的《中华文学选刊》还新增了“高端文化论坛”和“本刊特稿”等特色栏目。据悉,“高端文化论坛”将约请有关分管文化的领导、专家撰写,向读者透露来自高端的文化信息,以便分享文化名流和决策者的声音。而“本刊特稿”则力图给各地传递关于改善民生的决策内幕,为读者提供一扇了解时事政治和社会现实的窗口。从新版刊物上来看,首期的“高端文化论坛”刊登了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的文章《文化是人类的一个梦》,而“本刊特稿”则提供了关于地震灾区防疫战的幕后故事。和目前很多文学选刊通篇内容都是从别处“借”来的文章不同,新加入的这两个栏目,无疑对杂志编辑部的策划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潘凯雄表示,《中华文学选刊》创刊15年来,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市场定位,本次改版就是对刊物重新进行定位,力争摆脱目前许多文学杂志“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稿源选择上,除去坚守文学创作艺术表现力的底线外,将更加地关注民生和现实,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与关注。王干也告诉记者,《中华文学选刊》除了在外在形式上的大幅增加外,也力争在精神层面上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他表示,《中华文学选刊》将会在保持自身精神气质的同时,努力让杂志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社会、贴近文学整体,力争成为“选刊中的选刊”。

改版后的杂志在定价上将有所上调,此举能否获得读者的认可?毕竟目前的文学选刊都没有这么“大胆”的定价。针对记者对定价调整的担心,潘凯雄认为,刊物容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定价随之相应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与其说真正的读者关注刊物的定价不如说他们更关注杂志的品质。此外,新版《中华文学选刊》还有一个口号就是“盗版小说的克星”,仅以试刊号上刊登的严歌苓撰写的长篇小说《小姨多鹤》为例,如果购买作家出版社的图书版本,就需要28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杂志的定价还是很超值的。据记者了解,这种模式并非《中华文学选刊》首创,今年1月改版的另一本文学选刊《江南》,同样采取15元的定价,也是通过刊登长篇小说的方式来让杂志显得更加“超值”。

据悉,改版后的《中华文学选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在充分尊重读者的基础上进而将刊物打造成“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的备选文库。王干表示,从编辑思想上来看,杂志已经从文学类选刊“抢先”的风潮中摆脱出来,着重让杂志好看、耐读、高质量和高品位,而不是片面抢新。同时,在内容编辑上,《中华文学选刊》未来会加大与各大刊物主编的沟通,并及时向新闻界、评论界了解消息,以选出最好的作者和产品,并让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在《中华文学选刊》这个平台上得以首发。

\Images\2005-2009\cm081107T02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