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07出版集团6大看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2/9 作者:陈华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为了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开始了组建出版集团的探索和实践,“集团化”成为这几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词,集团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有出版业的发展程度。1999年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成立,此后,广东、辽宁、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各自的以地域性为主要特征的出版集团。2002年4月,主要由新闻出版总署原直属出版单位组建而成的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版业的集团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集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于一体的功能齐全、品牌众多、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出版集团。截至2007年1月,中国出版业已组建23家出版集团。出版产业集团化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出版业的市场格局,有效地扩大图书市场的容量,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最终有利于内容创新和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的出版产业集团发展方向如何、命运如何,让我们共同关注。

\Images\2005-2009\sb070209T0601.JPG

\Images\2005-2009\sb070209T0602.JPG

\Images\2005-2009\sb070209T0603.JPG

\Images\2005-2009\sb070209T0604.JPG

\Images\2005-2009\sb070209T0605.JPG

出版发行体制体制改革,从2003年改革开始到2006年改革深入,短暂的三年却是中国出版业一段漫长的涅 之路,在经历了改革初期的破冰之旅和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阵痛之后,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在2007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指出,深入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是今年新闻出版系统重中之重的任务,改革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一轮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大幕将启,从点和面上推进实质性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成为今年出版发行改革的主旋律。

作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主体,出版产业集团经过改革、整合和布局,2007年将迎来改革动能的释放期和发展的机遇期。总署目前正根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浙江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等试点单位的改制成果,制定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的基本规程和基本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力求使出版发行单位在转制程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所遵循。2007年出版集团将发生哪些深刻的变革呢?

深化改革 壮大主体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在重塑市场主体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这就要求出版集团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项制度、机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新的市场主体。2007年,各出版集团将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如,河南出版集团今年将坚持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快集团的整体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经营管理创新和出版创新,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改革和创新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提升河南出版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多元并举、良性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完善二级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激发内部活力。河北出版集团提出今年体改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体制机制理顺,把人力资源激活,把产业结构调优,进一步强大出版业主体。

股改、上市厉兵秣马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通过吸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参股,建立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国内出版业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其他几家国有投资主体共同投资成立,由此实现了集团整体转企改制,公司建立起规范的治理结构,从制度上保证公司重大决策规范化、科学化。2006年10月18日,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我国文化企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先例,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资金实力、竞争能力、市场价值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融资作为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辽宁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等都已在筹备上市工作。据悉,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了6家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如这几家出版企业得以成功上市,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又一个洗牌的时间即将到来。

参股、合作如火如荼

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政府支持大型国有出版企业和出版、发行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新闻出版企业互相参股,出版和发行集团的组建和改革将进入新阶段,集团将以战略投资者姿态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关联产业。辽宁和内蒙古已经实现跨区连锁经营,中国出版集团与河南出版集团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海南新华书店系统和江苏发行集团达成战略性合作意向,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广华京版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四川出版集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投资文化产业集团,如投资入股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组建了联翔印务公司、与四川期刊集团进行《大众健康报》合作开发项目等,以此推进集团产业规模发展。重庆出版集团与民营合作的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步伐稳健,发展势头良好,如集团全资子公司书林贸易与民营纸业迪凰公司合作组建的重庆海业实业股份公司,市场份额已位居重庆第一,今年集团将加强与民营经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体制。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已顺利参股两家金融机构,以期将部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强化后续发展实力。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2007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议提出,要大力拓展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调整出版结构,扩大出版物衍生产品的开发,充分发挥报刊社、出版社的资源、信息、人才优势,开发占领新兴的网络、手机等媒体,发展动漫、网络游戏以及相关影视制作、剧目(节目)策划等内容产业。各出版集团都在积极探索“走开去”的路子,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如,安徽出版集团在纸张采购、耗材供应、印刷业务和融资统筹已整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期刊出版资源,实现人才、发行渠道、广告经营等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增强社办期刊的自主性,时机成熟后,成立集团报刊发展中心,聚集资源,形成合力,推动集团报刊经营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湖南出版集团也将加大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力度,在条件成熟时将组建湖南出版传媒集团和潇湘晨报传媒集团,进一步加大出版资源的重组力度,再造出版业务流程,改革传统小而全的运营模式,改变集团内部资源分散、同业竞争的局面,进一步做大做强集团出版主营业务,切实提高集团的整体运行效益。

“走出去”期待突破

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实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通过图书贸易、版权合作、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扩大中国出版物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提升中国出版业在国际汉文化圈和西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将灵活运用“借船出海”和本土化战略,支持重要出版单位和骨干发行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要求各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及早认真筹划、精心组织2007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特别是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莫斯科书展主宾国活动,力争在2006年的基础上版权输出有更大突破。各出版集团都将加大“走出去”步伐。如,湖南出版集团以国际化视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尝试向海外华语市场有针对性地出版发行外语图书,利用集团的成本优势,探索在中国编辑出版外语图书,面向海外市场发行的新型模式,力求直接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河北出版集团将调整“走出去”发展思路,突出重点,逐步改变“输出”和“引进”比例结构。

数字化出版方兴未艾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着以内容原创和信息增值为特点的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出版业的编辑和传播手段更加快速高效,出版资源的相互转化更加便捷易行,各种出版物的阅读界面更加丰富多彩,所有这一切都会促进出版业全面升级和快速发展。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经理王建辉认为,传统的出版业形态阻碍了内容发展,现在急需解决出版形式问题,以数字化带动出版现代化。为此,该集团专门召开数字化出版工作会议,制定发展思路,成立数字化出版小组和编辑室,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出版生产数字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着重打造数字化新业务平台,诸如数字化教育产品编纂平台、数字化物流平台,完善发行系统扩展社店信息对接及推进ERP建设。四川出版集团2007年将加大对成员单位出版资源整合力度,在数字出版部的基础上,集中对电子文档、数字版权、销售渠道等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型出版集团推进数字化出版工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