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如何让“阳春白雪”软着陆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1/4 作者:刘观涛

\Images\2005-2009\yx051104T0301.JPG

大学作为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自然给大学社出版人文图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然而,人文图书作为"小众图书"的重要部分,往往徘徊"阳春白雪"与"寻常百姓"的交界地带。所以,人文图书的出版走向,与其他图书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出版特色:个性鲜明的多模式

人文图书的出版模式,主要取决于各大出版社的总体出版战略。记者在对各主要大学出版社的采访过程中,初步发现,人文图书的出版模式各有千秋。比如,主攻"重点书"类型,如广西师大社;主做"小而特"人文图书,如云大社;主推"精而全",如人大社;主打"大众化",如复旦社;主挺"学术书",如北大社等等。

最近几年,在人文图书出版方面最具爆发力的大学社当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当记者拨通该社总编辑何林夏的电话,请何总编谈谈他们的人文图书营销之道时,很让记者意外的是,何总编没有谈起业内人都知道的"大学人文读本"、"大学名师课堂实录"等知名人文品牌,反而如数家珍地谈起了广西师大社在人文图书出版方面的历程:早在1998年开始,该社就开始大规模地进入社科人文图书领域,而且提出不要按照传统"以书养书"的模式来做人文图书。

"怎样算是以书养书?"记者追问。何总编不紧不慢地回顾:就是用其他方面图书赚的钱,比如说用教材、教辅赚的钱,补贴人文、学术著作。我们从1999年以后,逐步摆脱"以书养书"模式,让每一套人文社科书都能够获取相当的效益,让社科人文图书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自我发展。"究竟什么是人文图书呢?"何总编自问自答,一般人认为,具有人文精神,而且适合店堂销售的图书,比如,《在北大听讲座》就是典型的人文书。而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即便是受众面很小,不一定适合店堂销售,比如,"历代珍稀文献"也属于人文图书。当然,做这部分人文图书,就有可能赔钱。

我们社对于人文图书的做法是:有一些人文图书是亏损的,也有一些人文图书是盈利的,那么盈利的部分就可以补贴那些亏损的,保证整个全社人文图书的良性发展。不是用教育图书的利润来纯粹地补贴人文图书,而是让人文图书自我生存,然后进入良性循环。那么它里边有些书是亏损的,但更多的书是盈利的,小部分盈利比较多,它就能够保持这个项目的正常运作了。举例来说,我社人文图书下面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叫做"历代珍稀文献"(我们首先启动的是日本侵华的珍贵原始资料《末次情报》)。把过去国内专家学者看不到,或者不太容易看到的这些研究用资料辑录成书。我们已经出版了大概三十个"珍稀文献"的品种,现在正在运作的还有几十个品种。"历代珍稀文献"中有一些品种是亏损的,但有一些是盈利的,那么以丰补欠,这个项目还不错。最后,何总编颇为感慨地总结到:三个环节很重要:一是正确决策。二是做了,就不要找任何借口,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三是关注每个细节,包括图书用什么样的纸,怎样与一个客户沟通等等。

相对于广西师大社全面开拓人文图书品种来说,云南大学出版社只做"小而特"的图书。该社副社长张永宏对记者说:"我们云大的旅游教育相当先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就着力组织研究旅游教育的学者们编写涵盖现代旅游方方面面的文化丛书,内容系统、全面,有时代感,形成旅游人文图书的品牌优势。具体来说,云南大学民族学、生物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基于这些资源,云大出版社力求其社会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生态学等等的人文学术著作成为'真实的记录、最新的资料、现实的参考和历史的保存'"。颇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社出版的《大学精神》,已经是第三次再版。而大型人文丛书《二十一世纪人类学文库》、《中国56个民族家庭实录》的发行,都已经发行了数千套。

"人大社的人文图书几年前的重点是世界经济人文译著,但这几年已经大大扩充了大众类的人文图书。"人大社市场部主任李和平向记者介绍说。人大社的经典系列人文图书虽然以经济学为主,但是,这些图书都是具有很深人文内涵的学术精品,而不单纯是普通的经济学专著,所以在大学学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记者了解到:人大社出版了多套重要的人文学术译丛:一是以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科学译丛",二是以罗宾斯的《管理学》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三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四是"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译丛",五是"哈佛商学院案例精选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和美国EMBA精要系列。除了主打经济类人文经典图书,人大社还专门成立人文出版事业部,策划出版了"董秋斯译文选集" 、"戴高乐书系"、"地球故事"等优秀的大众精品图书。此外,他们还组建了"朗朗书房",扩展人文图书的品种,从事大众文化类和畅销书类的人文书出版发行。他们策划出版了"西方文化大众精品书系"、"关爱生命绘本系列"、"音乐坊"、"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等多个系列精品图书。其中《新史学》、《房龙地理》、《积极生活》、《爱默生演讲录》、《给我一个面具》、《十九世纪绘画艺术》等为代表的图书都一版再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姜华谈起该社的人文图书出版,颇为感慨:"这不能不说起我社贺圣遂社长一贯倡导的'深度出版'理念,贺社长认为:出版者要对读者进行文化引导,满足读者对审美及崇高情感的深层渴望,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文化精神食粮。这是针对出版业中的浅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出版倾向而提出来的。"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出版社坚持出版原创学术人文著作,同时,有针对性展开营销工作,使得大部分人都认为可能会赔钱的学术人文书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比如该社出版的章培恒教授和骆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共销售50多万册,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销售了4万多套、十几万册。而且这两套看似曲高和寡的人文图书,居然因为畅销的业绩,而被不法分子看到这几套学术著作的有利可图,而铤而走险进行盗印盗卖。遭遇盗版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复旦社的"深度出版"理念获得了读者的认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优秀学术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一直是我社与作者合作谋求的出版境界。"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负责人朱文艺向记者举例:例如,我社出版的南怀瑾先生的众多著作在读者中引起广泛的关注,至今为止,南先生的32册著作累计销售已经上千万册,其中《论语别裁》荣登王府井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这充分说明广大民众对高层次的读物也是迫切需要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把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王明舟社长认为,作为一个大学出版社,传播知识、积累文化是其首要的任务。所以,人文图书的出版是大学社的重点出版方向之一。怎样把北大社学术特色人文书做好呢?他们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与学术书店、专业书店以及大学周边的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书店的联系。并加强发展与批销商和大型卖场的沟通。王社长认为:学术出版离它能够盈利能够自己支撑并不远,三年五年应该够,虽然不一定像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一样空间巨大,但也未必一定是难以盈利的小众市场。

关键之处:选题策划的独家性

"对于人文图书来说,最关键的是选题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负责人朱文艺对记者说,"因为人文图书的读者,更多的是人文气息浓厚的知识分子,而他们对于图书的选择,更多的是图书自身的文化味儿,而不是包装的华丽花哨和宣传的无所不用其极。"朱主任向记者举例:该社推出的《复旦大讲堂》丛书,出版2年来,发行2万册,属于同类书中的佼佼者。现在冠以讲坛、演讲、讲学的人文图书很多,为什么《复旦大讲堂》能够独树一帜呢?他列举了一个独到的编辑细节:目前的大学演讲在出版成书时,其现场问答的部分,往往被编者删去。因为编者觉得学生提问十分浅薄,没有印刷的必要。而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的听众的提问正因为幼稚浅薄,所以在思想史上才显得特别珍贵。我们可以由此观察学生是怎样理解这些演讲的,或者是怎样误解这些演讲的,或者怎样对某一个演讲有强烈的兴趣与热诚的参与。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复旦大讲堂》第一辑收录演讲辞15篇,其中附有学生提问及其回答的演讲有8篇,可以看出大学的演讲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回应听众的提问与质疑的。这样,就让这本书在众多"大学讲座"图书中"跳"了出来!此外,在复旦版学术人文图书中,他们始终把眼光盯住一流专家的一流成果,把中国当代学者的独创性、原创性著作出版出新意来。比如,他们策划的"名家专题精讲"丛书已出版24本册,全部由一流名家撰著,选定一个主题,取其最具研究心得的有关代表力作十篇,汇为一编。丛书把学术专题著作做成了适合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读本。比如,经学史历来被看作是学术上最艰深难懂的,但朱维铮先生的《中国经学史十讲》,却把深奥的学问用通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套"阳春白雪"内容的人文图书,2年销售了1.5万册。

陕西师大社则抓住讲座类图书内容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显得比较单薄的"空白点":在众多的讲座书系中,基本上看不到自然科学家的身影,也鲜见对自然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的演讲内容。所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借势而动,推出了《学术报告厅》丛书(一套三本),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主题。在众多的讲座类图书中既很特别,又略抢眼。此外,他们还侧重于抓取人文精神图书的"空白点"。比如,在人文大家李叔同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之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为公有版权的《李叔同说佛》。书中收录了《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李叔同诗集》等,主要为李叔同晚年的讲稿,配有其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其别具一格的现代包装形式、典雅人文气息的编辑手法,让这本很普通的人文图书,甫一上市,首印2万册就被一抢而空,一个月时间,全国已悄悄地消化了5万余册,上市以来一直排在卓越网和当当网图书排行榜首位。负责该书策划的陕西师大社北京工作部主任周宏对记者颇为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发掘淹没已久的人文图书的典型案例。因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李叔同的学术社团就纷纷成立,历年来大大小小的李叔同书画展、拍卖会,'李叔同热'持续升温。他的令人难忘不仅仅是其传奇人生:从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突变为青灯黄卷的空门和尚,更因其在书法、音乐、话剧、绘画、文学、佛学等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又趁势推出后续图书,比如《悲欣交集》,该书详细讲述了李叔同的一生故事。此外,我们还自己跟进《朱自清说诗》、《胡适之说儒》等图书,很快也进入人文图书的排行榜之中。"

"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告白——这是我们推出的《新人文对话录丛书》的主题语。"苏州大学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朱绍昌聊起他们的代表性图书,不禁滔滔不绝:这套图书策划的思路是,为了表达有代表性的人文知识分子对"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纪念因为思和想而拥有的痛苦的快乐"。该套丛书围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尤其是文学界的思潮和作家作品等,邀请了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人文知识分子,诸如王蒙、贾平凹、莫言、韩少功、冯骥才、张炜、苏童、李欧梵、李锐、于坚等知名作家以及谢有顺、郜元宝、王尧、周立民、季进、王宏图、王光东等文学评论界的青年才俊,以面对面的对话形式,于交流中创造着一种思想的现场。他们或以"暧昧的方式",或以"直面的姿态"就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思想文化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直抒胸臆的表达,凸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界的部分轮廓。比如,《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青年学者谢有顺的激昂、理性、侃侃而谈与中年作家贾平凹的沉稳、感性、从容不迫,奇异而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在自然随意的谈话气氛中,我们体味到贾平凹对文学的坚守,对人生、艺术的独特思考,感受到两位备受瞩目的人文知识分子打开心扉、酣畅淋漓的思想交锋过程,难怪贾平凹由衷感叹"说了我一生说得最多的话"。最后,朱绍昌主任特别向记者强调,该套丛书没有过多的市场宣传和促销,就已经发行八万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