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大学英语改革及教材建设启示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1/4 作者:黄必康

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教材的建设历来是学校实际教学改革的先行,因为一套好的大学英语教材实际上蕴含了一整套对教学理念、教学路子、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测试的理解和操作原则。所以,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语境中,新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必须全面地反映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和策略,同时研究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联系普遍的教学实际和现状,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习惯,首先明确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路子,制定新教材的整体编排,设计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块。

从《教学要求》中得到的启示

那么,我们在对新的《教学要求》的思考中能得出什么新的有关教学理念的启示呢?我们注意到,《教学要求》提出新的教学主要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估手段,归纳起来就是:以较强的听说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合理应用现代信息人机交流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互动学习、自我过程评估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创造性地采用有关外语习得、语言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大学生实际的教学和学习策略。这其中既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模仿、句型练习的合理成分,也有认知主义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中注重学习主体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的方法;既有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进行交际活动,讲求语言交际中的有效性的理念,也有建构主义、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参与。甚至在教学的一些环节中也不应完全排除语法翻译法的一些合理成分,比如,教学中恰当的母语参与和提示在语言学习活动中不仅可以产生语言习得的正迁移作用,还可以为学生对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提供积极的认知导向作用。总之,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基于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动态理解。它不同于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和书面符号认知,以教师讲授课文和提问为主,学生课堂操练语言重点难点以及和课后巩固性练习为辅的线性的、平面的外语学习模式,而是以语言有声交流为教学起点,通过有意义的语言材料的输入,不同方式的交流互动的学习、各种教学手段的循环利用和学生网络信息自主学习,达到较强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应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语言有声模仿、主动阅读认知和主动语言输出实践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应该扮演着主导的角色,通过课堂活动组织、语言示范、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组织测试等教学手段,达到动态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其特殊的现实:缺乏目标语实用语境,造成语感形成和语用的困难;学生群体庞大,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总体缺乏分类指导。在此状况下,我们不应盲目套用某种或某几种外语教学理论,来指导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应充分认识现状,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重视和总结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独特的教学经验,走出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因此,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语境中,我国大学英语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以学习内容主题意义为先导、自觉自主的兴趣学习活动,是一个通过教师在课堂示范指导、重点突破、学生有意义的模仿操练,主动地反复认知、循环模拟实践的有声意识活动,还是一个充分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个性化广泛的语言拓展体验活动。这是一个由学生对有意义信息输入的主题意义认知为引导,由有声模仿、形式记忆、内容认知、文化习得、社会交际运用和输出语言建构和实践等学习活动组成的反复循环递进的过程。在建设新的大学英语教材时,必须充分呈现这一过程,避免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把语言本体化、知识化和结构化。在教材编写原则和各教学板块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联系的语言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语言行为模仿、内容主动认知、语言交际相互促动循环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语言能力,达到文化建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学习主导(并非是被动的协助者),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非是盲目学习的中心),实事求是,博采众长的多维立体、互动循环的教学理念。

大学新课程的教学诉求

在具体设定新的大学英语教程总体框架和教学操作模块前,除了明确上述教学理念之外,必须研究教学对象,以中国大学生普遍的实际文化素质、认知水平、学习动机、目标设定、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知识水准和运用能力为参照。具体来说应该有如下方面的考虑:

1. 学生的语言知识贮备和文化意识。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获得的英语词汇量、基本语法掌握、语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语言输出能力以及总的文化水平。一般来说,这些都是知识性的储备,尚未形成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却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新教材的选材和排列方面必须充分考虑难度和衔接问题。在基础训练的不同阶段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在突出听说能力的前提下,达到听、说、读、写、译各个语言技能之间的有意义的互动联系。

2. 学生对于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通过运用这种能力进一步习得总体文化知识,扩大本学科专业意识,拓展就业范围的需求。这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定位问题。在我国对英语的社会需求和外语教学的语境中,我们感到大多数的学习者在此方面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是一个亟待引导、调整方法,寻求突破,获得大幅度提高的问题。

3.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课堂讲授、提供指导、组织测试等教学环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其拓展的空间。一般来说,由于师资力量所限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已经十分熟悉教师讲授语言知识和要点为主,课后练习语言结构和语法难点,自主背诵单词和片语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学习心理定势。在新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打破这一学习习惯,扩大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激活学习兴奋点。

教学模块设计之原则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等因素有个实事求是的把握之后,新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总的教学过程模式,用以指导教材中具体的教学板块设计。笔者认为,在充分考虑语言难度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这个教学过程模式的核心必须是听、说、读、写、译各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坚持语言有意义的信息输入(meaningful input),坚持输入内容在主题方面有机联系,互相印照,反复循环,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对同一主题的语言输入信息的多种形式的模仿、认知、交流和任务性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意义展开,以此逐渐培养,形成以听说能力为基础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新的大学英语教材各个教学模块的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特别是要加强听说训练中的主题内容相关、加强语汇和语言表达的一定重叠复现与循环。此外,也要考虑读写并联的训练,使阅读训练中的课文主题和内容成为写作练习的基础。根据以上认识,具体说来,各教学模块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以阅读输入材料的主题为组织单元学习的核心,听、说、读、写、译各技能训练的材料在同一主题的统筹下主要语汇和语言表达反复呈现,循环印证,强化语言学习的记忆和保持度,促成长期记忆,以此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具有相当的用英文创作的能力。

2.选材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学习心理,题材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有社会实用意义和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想深度。此外,注重学习材料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注意各单元、各分册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强调听说训练为综合实用能力的基础,以听说学习活动为先导,既有对语言形式的有声模仿操练,又有对内容表达的创造性认知,还有任务型的语言综合练习活动;为实现语言材料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教学板块、在主题意义上达到部分的重叠和总体的循环,教材编写者必须争取能够原创写作或实地采集英语国家大学生的就阅读材料主题而产生的对话,保证听力材料输入的主题相关性和真实性、针对性和一定难度挑战性。在写作中有意识采用当今英语国家大学生常用的典型话语,以此创造符合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自主对语言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减少同一性客观型练习,增加旨在鼓励学生自主生成语言表达的主观构成型题型,例如以听代说,读写并联,提供按时、组建句子,判断正误后改正或改写句子等;同时,尊重外语学习规律,在教材中适当引入母语的积极参与。此外,鉴于我国大学英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参考书中应编入每单元的参考教案和教学建议和说明,同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参考资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期待也将日益提高。可以预见,教育部2003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由于适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必将逐步获得全国高校大部分师生的理解、接受和支持。以往的大学英语教材将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指导下进行调整和修订,新的大学英语教材也将随之出现。笔者认为,在新的《教学要求》的指导下,未来的大学英语教材将更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认知的反复和循环,更加注重语言学习任务过程中听与说在主题意义语言形式上的有机互动联系,注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人机互动学习和过程性评估。此外,在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新的大学英语教材也必须加强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并连,使读和写的主题意义产生循坏,有针对性地促成学生书面语言能力形成。理想的状态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在主题意义的统筹下,学习者的语言形式(包括词汇、短语、习语、语法和文化内涵诸方面)输入和输出信息互相印照,形成信息的意义和形式的链条。这样的教学状态更有利于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的快速成长。此外,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国外考试机构在中国的英语考试都将转向侧重测试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例如新版“托福”),未来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在练习设计和学习任务的编排方面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学习追求,在培养学生的词汇、结构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将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语言构造能力。这些都将要求教材的编写者不仅具有深厚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还必须具有对学生个性学习变化的洞察力、材料综合统筹驾驭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原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