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谁是2008出版业领军力量(之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4/3 作者:王东,李雅宁,江筱湖

编者的话

如果一定要为出版业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的话,那么上世纪90年代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因为经济发展而获得释放的购买力,为出版社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教材教辅、文学艺术、社科人文,几乎任何一个出版板块的成长都可以从这个时期找到线索。在计划经济时代分工严格的出版社群体,在这个阶段则不断地打破一个又一个界限,市场化运营则进一步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出版社在更为广阔的图书市场上竞争与合作,并逐渐产生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出版梯队。2000年后可以说是出版格局变化的另一重要阶段,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来自书业外部,如教育领域诸如减负、扩招等政策都直接影响出版力量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中小学教材出版有了新课标和从立项到审批的新规则,使得一批出版社因为投资教材而跻身一线出版社的行列。另一影响出版格局变化的因素来自书业内部,如改制、集团化、上市,在2008年出版格局与出版力量的变化受书业内因素影响是比较大的,尽管各个板块的在2008年的表现总体说是基本稳定的,但黑天鹅事件频现的同时黑马也在涌现,反映出版界的活跃与竞争,成就了出版业现有的实力版图。

大学出版实力格局

新年伊始,转企改制之后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频繁见诸电视、报章杂志等各大主流媒体,大学社的发展成就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上这仅仅是大学社群体实力的冰山一角。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社开始,大学社依托免税等利好政策,依靠其在出版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中国书业中的地位从起初的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大学出版社群体来说,上世纪90年代前后教辅图书兴起、出国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出版板块格局初定;而2000年之后受基础教育教材出版、高校扩招、大学社的转企改制的影响,大学社实力格局已经发生了相当的改变。进入2008年,这一格局在总体稳定中也时时有“黑马”出现,体现了这一板块的活跃与潜在实力。

高考恢复逐渐促使以高考辅导书为代表的教辅类文教书发展成为独立的出版板块,中小学“减负”给教辅图书出版又添了一把火。较早抓住教辅图书出版商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一批师大社,这些出版社从教辅出版市场上掘得了书业的“第一桶金”。在教辅书出版奠定的实力基础上,北师大社和华东师大社都在大力经营中小学教材出版,在人教版之外开发了多个教材品牌,并成立出版集团、设立分社,跻身于国内一线出版企业的行列;广西师大社通过异地成立分公司,打造了教育、人文社科、珍稀文献三大板块的产品品牌,并且也在最近挂牌成立了出版集团。如今的师大社仍然在教辅书出版领域占据着一方江山,并且通过开发区域化教辅、品牌打造等出版模式的创新继续引领市场。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直接拉动各类高校教材图书的需求,从而使高校教材的出版和营销上了新的台阶。高等教育领域的出版竞争起于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上外教社、外研社、清华大学社、高教社、复旦大学社等都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出版商机,亿元码洋大学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拜其所赐。在2008年,上外教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的推出,再度掀起新一轮的高校英语教材的出版竞争。从早期的经济学教材、计算机教材、MBA/EMBA教材甚至引进版教材开始,高校教材出版不断涌现新的热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并进入一线品牌社的行列。高校双语教育对教材产品的需求,也推动了一系列大学社在该类教材出版方面的升级之举。最近几年,以中职、高职教材出版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成为大学社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综合性大学社,很多专业大学社也趁势跟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通过与国外出版公司、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引进海外高端教材,走出了职教教材出版的国际化道路。此外,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也为大学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浙江大学出版社从高端科技出版着手开发数字出版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不容忽视的出版力量。

在前期发展奠定的基础之上,大学社群体正在产生分化。人大社在产品结构上的调整,在2008年显现出效果,人大版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的出版形成品牌,在大众图书出版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产品规模。在抓住了全球汉语热的出版商机之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通过外向型出版迅速壮大了实力,而“立体化”的出版战略则带动了该社音像以及网络出版的迅速成长。东北师大社在持续打造教辅图书出版品牌之外,成功地开发了少儿和职业教育出版市场。南京师大社作为“小而特”的大学社代表,也在幼儿教育图书出版领域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在第一批18家试点大学社完成转制之后,第二批30多家大学社又进入试点,以往体制对于大学社发展的束缚将会进一步被打破,政府主管部门在所得税返还、出版范围以及书号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新一轮发展的绝好机会。除了以往的大型综合大学社之外,很多专业大学社也在积极开拓新市场,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在大众读物出版方面的新尝试,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社群体在未来必将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王东)

教育出版实力格局

2009年春节刚过,以中小学教材出版为主业的教育社就已经嗅到了春天的味道,试行8年的新课程标准面临修订,中小学教材市场也即将重新洗牌,而这种格局的变化,将会带来上亿元市场份额的易手——这对总规模并不算大的中国书业来说,无疑是“震憾级”事件。虽然教育出版社并不等同于教育出版本身,但计划经济时代出版专业分工仍然给这个群体奠定了颇具优势的发展基础和机遇。随着出版条块划分的逐渐打破,教育出版社阵营在经历了分化、调整和变革之后,正逐渐形成为一支深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出版力量。在“商报·东方数据”监控的2005年4月至今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前50名排行榜中,教育类出版社就占到了6家,分别是高等教育、北京教育、陕西人民教育、人民教育、上海教育、龙门书局——这说明教育社在出版市场化转型方面的尝试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并将形成中国书业毋庸置疑的第一兵团。

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拥有资源优势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紧紧抓住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商机,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的大型高教教材出版巨头,该社全资控股成立的蓝色畅想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在2004年获得了图书总发行权,使其掌握了国内最大的高校教育图书发行中盘。而坚实的经济基础为高教社成长为国际书业巨头提供了后盾。高等教育出版社多年来在数字期刊建设方面的努力,在2008年6月份爱思唯尔数据库提价风波事件中显现出自身的意义,也给国内的教育类出版社提供了数字出版的范本。

在中小学教材出版领域,教育社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2001年的新课程改革之前的“一纲一本”时代,中小学教材出版形成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编写、出版教材,各地出版系统“租型”的教材出版发行模式。从2000年开始的“减负”和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出版领域带来了一场“暴风雨”,并初步形成了中央级教材出版社——人教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与地方级教育出版社——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并存互补的局面,虽然有新课标修订的因素,但未来的教材出版格局仍将会由双方共同主宰。

曾经在文教图书市场叱咤一时的地方教育社,不仅在逐步进行着文教图书出版失地收复的努力,而且也在积极探索转型道路,朝向优化图书结构、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江西教育出版社从2007年开始打造区域化教辅品牌“芝麻开花”,与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在图书出版方面开创了社店合作的新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并进行出版资源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河北教育出版社在2008年还推出了重头社科图书“翦伯赞全集”,该社在北京成立的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则成功打造了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品牌;开明出版社作为部委社,多年来一直坚持文教类图书的出版,如今已经成为该领域当仁不让的品牌社。             (王东)

美术出版实力格局

“美术出版的繁荣,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艺术有了更多关注,另一方面,美术专业学生的成倍增加促进了学生用书出版的发展,美术艺术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成长对相关出版物形成巨大需求。”广西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姚震西介绍,在那个时期,各地方美术社发展迅速,除了时代和社会因素之外,地方美术社由于刚刚起步,观念新、经营活,最早关注当时的一些艺术潮流,出版了一批年轻画家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展示了形象,发展了业务,同时积累了作者资源。2000年以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美术出版开始活跃起来,实力迅速增强。这一方面因为地域优势可获得较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出版社得到的支持也大。与此同时,地方美术社的发展则相对放缓。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包括美术出版在内的整个出版业的大发展,当现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文化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读者对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更高的新要求,出版人的策划能力在这个时候也变得格外重要。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顾华明认为,现在是美术类出版社调整发展的好时机。首先是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到来;其次,阅读正在从学习研究的需要变成一种获取信息、更新观念、互动娱乐的生活方式;再次,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和平面媒体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内容产品的传播。美术类出版社应该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在找准读者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商业盈利模式,增加图书的附加值。这是一个影响力经济时代,艺术产品不仅要在内容、品质、形态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要利用独特、差异、互动等手段,引领读者消费需求的提升,形成细分市场的品牌优势和产品集群。“美术出版是一种艺术出版,而艺术出版是一种标准的创意产业,它依赖人的经验、技能、知识和创造力。美术出版绝不仅仅是教读者画画或者鉴赏画,而应该走充满想象力的策划和创意艺术出版之路。比如人们在旅游时参观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到很多艺术品,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很多都不了解,需要通过阅读、体验相关产品来了解艺术品背后的东西。问题是,这里面有种活动经济、体验经济的转移,蕴涵着一个强大的创意市场,譬如动漫、影视、游戏、工业设计、会展、娱乐、图书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跨行业、跨区域、跨体制地整合资源,有效打通。因此美术出版社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顾华明这样说。

拓宽产品线,研究新工艺,延伸产业链,是近几年美术类出版社正在纷纷尝试的。广西美术社和江苏美术社通过引进版图书进军动漫设计领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动漫中心也于今年1月正式挂牌,准备利用旗下的相关期刊和图书构建动漫出版产业链。除了动漫产品之外,旅游类产品也是一些美术社关注的板块,比如江苏美术社对普及类图书的关注,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杨旭恒也一直惦记着云南旅游这盘棋。此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美术社都在积极探索美术出版新工艺,如“彩色铜版画”、“高仿真画”技术等。

除了图书、明信片和画册,专业美术出版社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江西美术社和湖南美术社进行了大胆开拓。2007年11月,江西美术社联手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投资600多万元组建陶瓷艺术创作基地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陶瓷艺术品市场。2008年6月,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及其所属湖南美术社共同投资建立的艺术机构——北京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在北京成立。

谈及美术图书市场目前的格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常汝吉归纳了5个特点:第一,跟教育板块关联较大的产品及相关出版社普遍发展情况较好,如湖北美术社的高考考前用书,江苏美术社的活动课用书,湖南美术社的中小学教材等,都是这些社的优良板块。第二,一些规模大、品种全、市场定位准的美术社发展势头也不错,比较稳健。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拥有少儿书、收藏书、书法书等多种类别,各类别之间形成互补。第三,坚守自己出版特色与品牌的美术社前景值得关注,如河南美术出版社一直在坚持做书法类产品,《汉碑全集》就是一部重量级作品。第四,一些综合性大社纷纷进入少儿书和美术书出版领域,但是他们只能是在某个时段和某一类产品上产生影响,没有产品群和相应的板块,很难成为主流。第五,美术类出版社的未来分化将比较严重,能坚守自己的品位、对市场感觉好、并且能够很好地依托出版集团的美术社,未来发展会比较顺利。

美术图书市场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关键的发展阶段,如顾华明所说,随着网络经济的勃兴,读者消费方式的转变,经营状况各异的出版社正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应该改变过去高投入、高库存、高退货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模式,谁的战略有穿透性、裂变快、增长快,谁就能够赢得先机。(李雅宁)

社科出版实力格局

社科书再细分还有很多门类,社科社实力版图也因此五彩纷呈。

“正规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社科文献出版社依然把社科书出版作为自己的主要方向,每年都坚持推出大型丛书,前者在大众社科书的出版上表现更胜后者。“国字号”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以百年积淀打磨精品社科图书,尤其后者的大众史学、国学作品在近两年不断创造奇迹,堪称老树发新芽的正面典型,此举直接促进普罗大众对社科作品的关注和阅读,扩容读者群,是一件对行业颇有益的好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实力不需要赘述,作为社科书出版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一种水准和精神,也是文化精英的神圣出版殿堂,它坚持不变的三联范儿,因为拥有铁杆的读者而较少受到市场化的冲击和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继续从前的出版之路,同时也在普及社科类读物上大行尝试,还为此特别成立新的编辑团队。

人民出版社在社科图书出版领域表现近几年也十分突出,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等书常年位居销售榜前列,一系列政府文件、工作报告也都是市场上的畅销单品。地方人民社中表现出色的应属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都在多年的社科书出版方面表现出稳定状态,好书迭出。陕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在近两年也有厚重的社科图书出版,算得上人民社中的新兴力量,但长远发展如何,尚待检验。

坐拥学者资源,学养深厚又兼稿源丰富的莫过于像北京大学出版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大学社,校内专家、学者云集,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能让其他社艳羡。除了这类业内翘楚,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都有不俗表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一系列心理学著作成绩良好,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业教育社的社科出版状况与大学社有相通之处。

出版社同民营公司的合作也形成了新的社科出版亮点,比如新星出版社由于与三辉图书的合作,万卷出版公司、当代中国出版社、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吸纳的民营出版力量,都打造出了新的社科图书产品群。

总的说来,社科实力版图上涉及的出版社种类较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里各领风骚。就社科出版自身而言,能够不被市场影响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固然很好,如果还能在营销上大有作为,影响市场,反作用于市场,将更有意义。

一个读者不爱阅读社科书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思想苍白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显然还需要更多优秀的社科图书出版社。

(江筱湖)

文艺出版实力格局

作为大众读者最关注的一支出版力量,文艺社的实力更替往往让人津津乐道,记者每年参与各种联合体的年会,也会觉得文图联更有意味。文艺出版最生动,最贴近普通读者,因此竞争也更激烈,起伏也更明显,今天再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艺出版重镇,多已江河日下,不复当年,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人民文学出版社无论码洋还是影响力,依然名列前茅,2008年该社出版的多部极具社会意义的作品如《一个医生的救赎》等,体现了一个大社的文化担当。然而后起者紧追之势明显。自2003年“金黎组合”加入以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及其北京出版中心迅速搅动文艺书出版,2008年又任命了郭敬明为副总编辑,名家、明星、青春文学形成三个实力板块,而据黎波透露,动漫是下一步目标所在。作家出版社近年一直是编辑部为单位的小团体作战,而名编迭出,图书屡获奖项,何建明到任以来,重新整合资源,启动大型出版项目,也让人心生期待。上海译文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以其译介特色和出色的品牌塑造,也成为文艺出版板块中的主要力量。

而第二梯队的形势相对变得复杂。此前一度低迷的江苏文艺出版社近年表现相当不俗,士气大为振奋。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文艺书出版显然没有社科人文类更有影响,但每年都有几部重量作品推出。重庆出版社在畅销书运作上初试啼声,更坚定了其畅销书与名家选题两手都要硬的出版方向,毕淑敏的多部小说与《藏地密码》在该社的出版,也让其出版实力大增。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坚持打造自己的音乐图书出版,但市场意识的觉醒,又让他们能因《青瓷》、《红袖》的畅销,在畅销书榜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十月文艺出版社有着优秀的编辑队伍,与新经典文化公司的崭新合作也必将在选题策划和营销上打开局面。

此外,河南文艺出版社这两年的进步相当明显,一批年轻的文学素养高的新编辑加入,也为这个团队储备了足够的出版力量。春风文艺出版社据闻将在2009年扩大少儿书出版的选题规模和投入力度,该社在“布老虎”丛书后,名家的作品减少,但文学选集的功力还在,青春文学、婚恋家庭和动漫作品具有一定规模。世纪文景出版公司、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引进版小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类型文学的出版带来了大批畅销书,河南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朝华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等都紧盯类型小说,同时加强了和民营策划公司的合作,在市场占有率上取得了进步。文汇出版社在2008年引进渡边淳一全部作品的大动作,也吸引了业内同行的注意。

文艺社实力版图还是有很多令人遗憾之处,许多文艺社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版图书越来越少,有些甚至几年没有声音,中小型文艺社在竞争中首先与大社名社难以抗衡,又在与民营策划公司的阵地争夺战中败下阵来,面临空壳化的危险。(江筱湖)

少儿出版实力格局

“专门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的少儿出版业,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最受厚爱、最受关注的一个文化产业。30年来,中国少儿出版,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紧缺出版到繁荣出版,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少儿出版大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版协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的话概括了中国少儿出版业的发展历程。除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两家成立较早的专业少儿社,其他少儿社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陆续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少儿社人员增加,出版门类扩大,低幼、美术、知识读物逐渐增多,为现在出版品种门类的格局奠定了基础,知识读物、文学读物、低幼读物等细分市场已经基本成形。此后,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为代表的地方少儿社开始迅速成长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六少异军突起,成为引领中国少儿出版的重要力量,“北中少,南上少”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少儿出版与国际接轨的层次由浅入深;职业化经理人、经理人化编辑、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和营销经验也都出现了。

少儿出版将是中国书业未来持续增长的板块——这几乎是所有业者的共识。各少儿社也是雄心勃勃、力争上游。接力社2008年度以其品质独特的图书和高效的市场推广再创销售佳绩,实现一般图书发货1.53亿码洋的业绩,与去年同比增长了27.5%。浙少社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居第一。明天出版社以积极稳妥的出版姿态,不求品种求质量的出版理念,不断提高单品种效益。苏少社拥有众多常销和畅销书,在儿童文学、低幼读物、动漫图书等少儿出版各个板块都有上佳表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注重品牌化发展,创立了“皮皮鲁总动员”、“彩乌鸦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悦读阅美绘本馆”、“幻想文学大师书系”等众多图书品牌。福少社自2007年提出加快发展,迅速做大的发展战略以来,取得了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凭借“虹猫蓝兔”创造了畅销书排行榜的神话,随后,他们也做出了更多努力,为自己在青春文学、儿童文学和低幼图书等板块争得了一席之地。作为国内第一个与外资合作的出版社,童趣出版公司具有标本意义,且在市场开放后打造出了第一套原创动漫畅销书——《哪吒传奇》,而今,该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引进,正在积极进军原创少儿文学等领域。中少和上少也在暗暗使劲,虽然不像过去那样“独占”市场,但因为有着扎实的基础和长久的积累,崛起之势不可阻挡。这两家社都拥有众多期刊,中少总社还拥有网络平台“中少在线”,这样的健全的产业结构是未来出版社发展的趋势。中少总社已经加强了图书、期刊和网络各个平台的互动,而且营销推广的力度也在加强。签售会、研讨会、儿童音乐剧、图书漂流等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和媒体对该社的关注。

应当说,2008年的少儿出版社整体表现都很突出,各少儿社目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考验,比如转企改制带来的人员结构的变化,教材教辅政策的变化等。这就要求出版社提高市场书的运作能力和水平。未来几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阶段,上述两大考验会带来出版社格局的改变,经历了这个阶段,少儿出版社将更加成熟。     (李雅宁)